■曾穎(簡陽市人民醫院)
(1)心理方面:大多數頸椎病患者會出現一系列臨床表現,如頭痛、頭暈、惡心嘔吐、頸肩疼痛、上肢麻木、無力、耳鳴、視力模糊、睡眠障礙等,從而造成緊張、焦慮、煩躁等心理變化,對康復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情緒穩定,學會自我調節的方法,既能預防病情復發、減輕癥狀,又能增強自己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康復治療。
(2)糾正不良生活習慣:①枕頭:長度一般為40~60 厘米,或比肩寬10~16 厘米,才能支撐頸椎,枕頭的高度以10~12 厘米為宜。有關研究表明,最符合機體生理狀態的枕頭應該具備以下特點:曲線形狀符合頸椎生理曲度;枕芯可以支撐整個頸椎,讓頸部肌肉得到充分放松和休息,且具有良好的透氣性,避免因潮濕導致頸部不適加重。②睡姿:正確的睡姿應該是保持頭部自然仰臥,胸部和腰部保持生理曲度,臀部和膝蓋略微彎曲。這個姿勢可以使全身的肌肉、韌帶、關節得到充分放松。③床鋪:選擇透氣性良好的床,有利于頸部和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④糾正不良姿勢:走路時需抬頭挺胸、坐位時要坐直,避免駝背、不要長時間低頭、躺在床上看書或向頭部和頸部吹冷空氣。
(3)避免外傷:若頸部受損也會導致頸椎病的發生。除了注意不良姿勢外,日常還要避免各種生活事故和運動損傷,比如在車上睡覺、打瞌睡,突然剎車會造成頸椎損傷。
(4)避免寒冷、潮濕:據有關研究顯示,潮濕、寒冷與頸椎病的發生、發展關系密切,因此,頸椎病患者除了要注意避免久居空調房外,日常應避免淋雨、吹風,冬季外出應佩戴好圍巾,或穿著高領衣衫。
(5)適當運動:適當的運動能夠改善頸椎的壓迫感,促進水腫、炎癥的消退,還可增強頸部肌肉,加強頸椎的穩定性。但要注意,日常不應進行劇烈或負重的鍛煉,應參加有利于頸椎功能改善的體育鍛煉,例如:太極、八段錦、五禽戲等。
(6)疼痛方面:頸椎病常伴隨疼痛,特別是神經根型頸椎病,多數患者疼到不敢活動,尤其是在打噴嚏、深呼吸時,疼痛加劇,同時伴有肢體麻木。所以,疼痛較輕者可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分散對疼痛的注意力,若疼痛較為劇烈,應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
(1)換枕頭:忌充氣棉枕,選擇柔軟度適中、支撐性好、符合生理曲度的枕頭,以睡醒后脖子放松為宜。
(2)改坐姿:做到頸有枕、背有靠、肘有撐、腰有墊,挺胸、頭微仰、自然放松,切勿長期低頭。
(3)避免長時間低頭:長期低頭者都要有主動意識,1 小時打斷1 次,改做仰頭動作10 分鐘。
(4)日常鍛煉:可以選擇頸椎操,每天1 次,1 次半小時;游泳1 周2~3 次,1 次1 小時;或者放風箏,1 周1~2 次,1 次2 小時。平時也可多進行鍛煉,如打籃球、羽毛球等等。
(5)防寒保暖:不論冬夏,都應給予頸椎舒適的溫度,可以在辦公室準備小毛毯或披肩,睡覺時蓋好被子,避免冷風直吹,冬季外出做好頸部保暖等。
(6)積極就醫:若持續一段時間出現落枕、胳膊不舒服,同時伴有麻木、疼痛、頭暈、耳鳴、惡心等不適時,或感覺走路發飄等,均提示頸椎病可能發展至較為嚴重階段,建議立即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