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松 蔣方舟 .四川音樂學院;.曼谷吞武里大學音樂學院
薩克斯管是一種西洋木管樂器,于清末傳入中國,并以它自身豐富的表現力及獨特的音色而廣受歡迎。近年來,隨著薩克斯管作品與中國民族音樂的融合,帶有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的薩克斯管作品在中國本土更具傳播力,同時這也更有利于中國優秀的民族音樂在世界舞臺展現自身獨特的魅力?,F以薩克斯管作品為研究對象,從中國民族音樂入手,探討在薩克斯管作品中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的展現及其藝術價值。
根據現存的文獻及圖片資料,薩克斯管在中國傳播的開端與中國本土西洋管樂隊的創建密不可分。學界普遍認為清末時期的南洋自強軍軍樂隊與北洋新軍軍樂隊是中國西洋管樂隊的開端,這兩支樂隊在演奏中都運用了薩克斯管。“中國軍樂第一人”洪潘留學歸國后在當時政府創辦的陸軍軍樂學校任教育長,學校所教授的西洋樂器中就有薩克斯管;演奏的曲目除了眾所周知的一些世界名曲之外,還改編了許多中國傳統的民族音樂,這為薩克斯管作品與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的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F有資料暫時不能確定薩克斯管傳入中國的具體時間,但可以確定的是薩克斯管于清末民初在中國境內出現。
薩克斯管最初在中國主要在兩種場景中出現,一種是在軍隊樂隊中,另一種在上海等大城市的娛樂場所中。在軍隊演奏中,樂曲一般是從西方國家或日本等國家傳入的樂曲,也有根據中國本土的戲曲或歌曲改編成的樂曲,薩克斯管與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的結合也自此開始。另外,民國時期,上海等大都市娛樂場所的樂隊也會對中國民間的歌曲、戲曲進行改編,從而使得這些樂隊演奏的曲目都充滿中國特色。在這些樂隊中,薩克斯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也可以說這一時期是薩克斯管與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結合的關鍵階段。
改革開放后,西方音樂文化大量涌入中國,薩克斯管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快速發展,大批優秀的薩克斯管演奏者在這一時期創作了大量帶有中國民族色彩的薩克斯管作品,從而加快了西洋樂器薩克斯管與本土音樂的結合。20世紀末,薩克斯管作為一門學科專業進入高校,各個高校在加強對薩克斯管演奏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上,促進薩克斯管作品與中國民族音樂相結合,致力于通過西洋樂器講述中國故事。
中國民族音樂元素與薩克斯管作品的結合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以民間歌曲為主體素材的創作,以民族器樂曲為主體素材的創作,以民族歌舞樂為主體素材的創作,以民間戲曲為主體素材的創作。
民歌是我國傳統的音樂形式,在民間廣為流傳,是一種反映百姓勞作與生活的藝術形式。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不同地域、氣候及生活習俗的影響下,不同民族有著本民族獨特的生活習俗與音樂文化,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在這種背景下,各民族的民歌與薩克斯管相結合成為薩克斯管作品與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相結合的重要形式之一。各民族的民歌往往帶有強烈的本民族特色以及所居住地區的地域特色,其與薩克斯管相結合碰撞出來的作品也往往具有不同的藝術特點。薩克斯管與各民族民歌的結合促進了薩克斯管作品的本土化,有利于演奏家創作出更多民眾喜聞樂見的具有民族風格的薩克斯管作品。例如李滿龍先生便在其著作《中國旋律:薩克斯管演奏中國民歌》一書中收錄了二十余首改編自中國各民族音樂的薩克斯管作品,如陜西民歌《走西口》、江蘇民歌《茉莉花》、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瑪》、維吾爾族民歌《阿拉木汗》等。薩克斯管音色悠揚,具有較強的抒情性,與中國各民族民歌相結合可以更加清晰地表現出曲中之意,讓聽眾更好地體會到歌曲的情感表達,讓歌曲的感染力上升一個層次。總之,薩克斯管與民歌的結合是互補的,兩種音樂風格相融合進而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別具一格的藝術風格,成為薩克斯管作品與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相結合的一種方式。
我國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傳統樂器,各民族創造的樂器都不盡相同,這些不同的民族樂器豐富了我國的音樂發展史。民族樂曲與民族樂器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二者相互成就。在薩克斯管作品中,對我國民族吹奏樂器與拉弦樂器獨奏曲進行再次創作的樂曲較多,演奏家也根據薩克斯管的演奏技巧,創作出更適合薩克斯管演奏的中國民族風曲目。以民族器樂曲為素材的薩克斯管曲目數量不是很多,但大多改編曲目都非常經典,經久不衰,如《彩云追月》《漁舟唱晚》《春江花月夜》。許多民族樂器的演奏技巧也被薩克斯管演奏家借鑒運用到薩克斯管演奏之中,這種借鑒在豐富演奏家演奏層次的同時,也讓薩克斯管作品充滿了獨特的魅力。
民族舞蹈通常伴有音樂,民族歌舞樂可以分為舞歌和舞樂兩種形式,其節奏感較強,通常由民間藝術家通過觀察百姓的日常生活與勞作創作而成,因此富有地方特色,在民間廣受歡迎。薩克斯管作品與民族歌舞樂的結合是一種較為創新的藝術形式,這種新穎的藝術形式極大地促進了西洋樂器與中國民間藝術的交流,具有較大的創新性與藝術性。以民間歌舞樂為素材創作改編的薩克斯管作品有福建采茶調《采茶舞曲》、河北民歌《小放牛》等。
戲曲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其形成基礎是民間音樂以及一些大眾性的傳統文化。戲曲是集音樂、舞蹈、武術等表演形式于一體的舞臺藝術,戲曲表演注重人物形象的展現以及劇情的發展,音樂是戲曲表演的關鍵所在。因此,一些薩克斯管演奏家在對中國傳統戲曲作品進行改編時,也將戲曲表演中獨特的唱腔風格融入薩克斯管作品中,從而形成了具有戲曲唱腔風格的薩克斯管作品。以民間戲曲為素材改編而成的薩克斯管作品數量較少,大多是對著名戲曲唱段旋律進行簡單的改編,并沒有對作品進行再次創作,只是將戲曲曲調遷移至薩克斯管作品之中,相關作品有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打虎上山》等。戲曲元素與薩克斯管作品的結合還需要音樂家進行進一步探索,這樣才能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薩克斯管作為音樂演奏中的重要樂器,其藝術價值在與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相結合的過程中得到了展現。無論是在中國民族音樂風格影響下創作的薩克斯管作品,還是以中國民族音樂為素材改編的薩克斯管作品,都為聽眾呈現了更加豐富、有內涵的表演。改革開放后,很多薩克斯管演奏家都對民族音樂進行了改編與再創作,促進了薩克斯管與民族音樂的融合,其中《梁?!肥钱敃r廣受歡迎的薩克斯管演奏曲。中西方的音樂藝術雖然有一定的差異,但依然可以以較為和諧的形式相融合,從而使作品迸發新的生命力?!读鹤!纷鳛榻浀涞拿褡逡魳纷髌?,在改編成薩克斯管版本之后,演奏者用薩克斯管模仿長笛的高音,仿佛森林中鳥兒嬉戲、鳴叫的聲音,使聽眾感受到了聲音由遠及近的變化,并為曲中的故事情節作出鋪墊,從而更好地進入主題;在樂曲的高潮以及情緒變化的部分,薩克斯管也對故事情節進行了靈活的演奏,以薩克斯管的演奏方式向聽眾展現了梁?;冉浀鋱雒?。
薩克斯管具有非常豐富的音色表現力,特別是在薩克斯管獨奏或搭配其他樂器并在其中作為主要旋律時,它的藝術價值得到了最大化的體現。西方音樂演奏多為多聲部音樂,而中國的民族音樂則多為單旋律音樂,中國民族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及其演奏旋律也更為純粹直接,這恰好與薩克斯管的演奏特點及音色特點相契合,為薩克斯管與中國民族音樂的結合創造了必要條件。薩克斯管的笛頭、哨片與某些木管樂器類似,在特殊音色的處理上可以用唇及舌尖進行調控,這為薩克斯管對中國民族樂器的模仿奠定了基礎。可以說,中國民族音樂的風格與特點使得融合了民族風格的薩克斯管作品不僅豐富了我國民族音樂的曲庫,延展了聽眾的審美領域,也豐富了薩克斯管的演奏技巧。例如,薩克斯管在演奏中國民族音樂的過程中,需要對中國傳統樂器的演奏技巧進行模仿,如二胡的抹弦、嗩吶的花舌,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與拓展了薩克斯管的演奏技巧,使得薩克斯管作品更具中國民族特色。薩克斯管這一西洋樂器與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的有機融合,顯示出了中國音樂文化強大的包容性,同時也是對薩克斯管的演奏及中國傳統音樂的表演形式進行的創新。
中國的音樂文化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逐漸呈現出多元化態勢,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中西方音樂也在相互學習中獲得創新。薩克斯管兼具東西方音樂的特點,既有中式音樂的委婉柔美,也有西式音樂的熱情激昂,薩克斯管與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的結合進一步推動中國民族音樂走向世界。中西音樂相融合的代表——薩克斯名曲《茉莉花》,曲風清新淡雅,旋律優美自然,其所展現出的中式美感極具江蘇地方特色。薩克斯版《茉莉花》兼具中西音樂之所長,薩克斯管對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演奏,使得中西方音樂文化得以緊密融合,這種融合進一步促進了中國民族音樂走向世界。在薩克斯管演奏中,聽眾能夠通過西方樂器感受到中國民族音樂的魅力以及民族精神。薩克斯名曲《茉莉花》多次出現在國際重要場合,比如北京奧運會頒獎儀式以及殘奧會開幕式,均使用薩克斯吹奏的《茉莉花》作為背景音樂。薩克斯版《茉莉花》的旋律柔中帶剛,茉莉花雖然嬌弱,但卻有堅定的氣質,這向全世界傳遞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與氣質?!稙t湘——為中音薩克斯與管弦樂隊而作》等充滿中國民族特色的薩克斯管作品在國際大賽中獲獎,讓西方聽眾通過薩克斯管這種西方樂器對中國民族音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體會到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其對中國文化在西方的傳播與交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薩克斯管傳入中國之后,音樂家將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曲目改編成薩克斯曲,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中西音樂的融合,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進行了弘揚,打開了中國民族音樂通向西方的大門,并在后期針對音樂的整體編排以及形式的改革等方面進行了有效研究,促進了薩克斯管與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結合。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外來文化進入中國,薩克斯管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大地上發展并不斷創新,不僅是因為其與中國民族音樂的完美結合,更是因為中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海納百川的氣度。在新時代,薩克斯管作品也將同中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一起,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薩克斯管的音色具有多元性,其集木管樂器的特點與銅管樂器的特點于一身,兼具抒情性與力量感,這種獨特的音色使得薩克斯管演奏具有獨特的魅力與表現力。使用這一樂器演奏中國民族音樂是一個重要的創新,也是中國民族音樂發展史上突破性的一步。在信息更迭速度飛快的新時代,如果音樂演奏一成不變,其將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音樂演奏要想繼續獲得觀眾的認可,必須吸取其他演奏方式的優點,再結合自身特點進行創新,使得演奏煥發出新的活力。中國民族音樂發展向來備受矚目,國人都希望中國的民族音樂能夠一直得以傳承,歷久彌新,將中國民族音樂與薩克斯管相結合便是推動中國民族音樂多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式。在薩克斯管作品中融入中國民族音樂元素,能夠提高大眾對薩克斯管這種樂器的認識,也能夠促進薩克斯管演奏者演奏水平的提高,推動中國民族音樂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薩克斯管作為一種兼具木管樂器與銅管樂器優點的西洋樂器,音色渾厚而不失柔美,它以自身感染力極強的音色與變化多端的演奏風格帶給聽眾別具一格的藝術體驗,薩克斯管作品與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的結合更是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但是,我國聽眾對薩克斯管的了解還僅僅停留在表面上,要想擴大薩克斯管演奏的受眾面,就必須加強薩克斯管作品與中國本土音樂元素的結合。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音樂文化同樣豐富多彩,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中華文化越來越受到西方國家的關注,中國傳統音樂也愈加受到國外音樂家的關注。因此,中國音樂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時,也應該對國外音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兼收并蓄的氣度讓中國傳統民族音樂展現新的活力,不斷進行革新,從而走向世界舞臺。一種樂器能被人們長久地接納和喜愛,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除了源于其自身的美之外,也源于演奏者用其演奏出了愉悅人心、經久不衰的樂曲。因此,我們應該從更深的層面看待薩克斯管在我國的發展,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努力尋找薩克斯管與中國民族音樂的交集,推陳出新,使薩克斯管作品以及中國民族音樂走向更廣闊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