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姿
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綜合保障中心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我國的土地利用以及城鄉規劃方面已經逐漸邁入成熟階段,并構建完善性的體系。但在進入到城鎮轉型這一時期后,以往使用的側重點較為鮮明、單一的規劃則很難滿足當前發展需要,導致在發展規劃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沖突和矛盾。所以,在現階段,應該重新對國土空間進行規劃和統籌,建立起覆蓋面廣、完善性較強的規劃體系。從而滿足不同階段的發展需要,使得城鎮地區得到轉型和升級。
首先,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開展過程中就應該對環境保護優先這一原則有效的進行秉持[1]。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開展中一定要將保護環境作為重要前提,不能夠對周邊的生態環境肆意破壞,應該對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有效的進行滲透和融合。在空間規劃工作開展中應該對生態保護空間進行劃分,并且保障生態保護空間和其他空間之間合理布局,最大化的減少對于周邊生態的破壞和影響。在這其中,應該對可持續的發展理念進行良好的融合,將規劃的眼光放置的更加長遠,懂得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的道理,從而真正的讓國土規劃的效果變得更好。
實用性也是國土規劃工作開展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所謂的實用性原則通常情況下是指,在對空間規劃工作開展中一定要符合實際情況,將現實條件作為立足點,并且具備著一定的前瞻性。在規劃工作開展中,一定要和林業部門、農業部門和環保部門之前多元形式的進行合作,充分的進行協調和溝通,保障國土規劃能夠與當前的城鎮發展和管理需求加以符合。同時,也應該將眼光放置的更加長遠,對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發展形勢以及生態保護等進行因素的考慮,通過國土空間規劃對規劃工作產生正面且積極的影響,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效果。
可操作性也是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開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則,可以主要理解成在空間規劃工作開展中一定要保障實踐行動具備的較強的可操作性、可行性[2]。比如,在工作開展中應該符合區域當前發展規劃,符合政策意圖。空間規劃在開展中一定要體現出政策意圖以及發展規劃的內核。這就充分的凸顯出可操作性原則的重要性。在這其中,一定要做到結構嚴謹、層次清晰。對于各個數據,一定要對調研工作積極展開,對資料進行收集、統計、搜集和整理,而不是以間接的方式進行獲取。在定位方法和劃分方法運用時一定要科學合理,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互相結合的方法和策略,從而真正的保障政策得到實施。
生活空間主要可以指人們休閑娛樂、居住和消費的空間場所 。在針對國土開展空間規劃這項工作中,生活空間的占據比例較大,可以有效的劃分成生活空間、休閑娛樂空間、鄉村空間。在生活空間包含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以及基礎性設施用地;鄉村空間主要可以劃分成附屬設施、地區住宅;娛樂休閑區主要可以劃分成游玩、休閑區域等等[3]。此外,也包含著一些緊急避難的場所、生態綠化等相應的功能區域,比如廣場、公園、附屬設施。
生產空間通常情況下就是指對原材料加工的經營活動相關場所,主要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來提供農產品、工業產品、林業產品的場所。在空間規劃這項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生產空間主要可以劃分成農產品、林業產品、畜牧產品、水產品、園藝產品等不同類型的空間。農產品負責耕種農作物;林業產品包含種植園、經濟林;畜牧產品主要是動植物養殖產品;水產品主要是水產品服務的供應。
生態空間具備著較強的自然屬性,能夠為生態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并且能夠對生態服務和生態產品進行良好的輸出。生態空間通常情況下具備著保護生物、優化環境、改善氣候和涵養水源等諸多功能。在空間規劃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主要可以劃分成生物保護、水土保持等多樣化的空間。通過對該空間環境的良好規劃能夠實現合理性水土資源開發,對于土地的整體生產力有效的進行提升和保護,從而形成積極影響的循環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空間規劃這項工作中會對一些土壤腐蝕嚴重、綠植覆蓋率偏低以及水土流失較大風險的區域劃分成保持空間[4]。從而真正的對環境進行改善,讓環境質量得到提高,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空間規劃效果。
要想真正的立足城鎮轉型這一時期對國土資源規劃工作進行良好的開展,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對規劃體系有效的進行構建和完善,應該針對于城鎮土地具體使用情況進行全面、科學的規劃,在城鎮規劃中對合理、科學的管理系統進行構建。在資源規劃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可以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和政策來實現資源使用的規劃,保障土地資源在運用中更加穩定和規范,保障空間規劃工作朝著高效且全面的方向持續發展。
例如,首先,應該對調查工作進行開展,對城鄉具體情況開展調研分析。規劃工作中應該始終秉持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做到綠色發展、傳承歷史,發揮出城鎮優勢,來對不足進行彌補。其次,應該對規劃工作進行加強,嚴肅性的對規劃管理工作進行開展。政府部門應該嚴格的按照國土空間規劃部門相關要求對城鎮規劃進行落實。最后,對多元融合工作進行推動,真正的做到互助和互補。在規劃工作開展中也不能夠單一規劃,而是應該做到土地規劃、環境規劃、住房規劃等互相配合,從而從整體上對完善性規劃體系進行構建,實現對空間規劃工作的良好優化。
在城鎮轉型的過程當中,在對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進行開展時,也應該結合實際的規劃內容,對管理工作有效的進行推動,保障管理工作在開展的過程能夠有的放矢、穩步推動,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優化效果[5]。這就需要將更多的關注點放置在空間的管理上,讓有效規劃工作得到構建。
例如,在對國土規劃目標進行制定的過程當中,應該保障規劃指標具備著較強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充分的對政策意圖進行展現,展現出空間規劃在法定智能以及調控智能方面的諸多作用。此外,在資源規劃工作中,一定要對相關政策含義進行明確,滿足管理需求,對實際作用充分發揮。國土資源指標在構建時也應該進一步的明確方法。作為相應的規劃部門應該統一的對指標信息進行公布,從而真正的讓我國的城鎮規劃和空間規劃都能夠朝著持續發展的方向不斷前進,讓我國經濟在結構方面得到調整,帶動經濟獲取全面發展。
當前,我國對于城鎮規劃正處在積極探索中,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可以成功推薦的經驗都是少之又少的[6]。但通過總結不難發現,在城鎮建設中,現代社會都朝著組團式、網絡化和去中心化這一大方向發展。所以,在新時期背景下,也應該重新的對城鎮空間格局進行構建,與時俱進。
例如,所謂的網絡化規劃通常情況下將城鎮功能作為中心,將鄉村城鎮、礦區、景區、人口稠密的區域納入到管理體系當中,各個區域秉持著取長補短的原則,按需求來供應,對區域規劃工作進行布局,真正的對城鄉融合的新型格局進行形成。如,第一,網絡布局應該將中心地區作為核心,對開放性、服務性進行提高,做到雙向服務中心區域,應該在服務方面展現出專業性。在規劃工作開展中,需要結合區域發展特點和定型來將程度較為相似的部門劃分在一起,對分快式的布局進行規劃。第二,區域之間應該互相結合,逐漸形成組團,組團間應該保持特定距離,但也應該擁有密切聯系。鼓勵中心城市積極為邊緣城市企業提供更多合作機會,使得邊緣城鎮能夠擁有更多的就業資源和機會,帶動城市發展,從而真正的做到理論與實踐并重,探索出更為符合現代化的規劃方式,使得城鎮經濟的發展得到有效地推動。
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開展中,按照類型也應該對不同的規劃方式有效的進行采取,能夠結合實際的空間類型來對相應的應對措施進行采取。通過這樣的方式讓空間規劃的效果變得更好,真正的做到有效的規劃。
例如,面對生活空間。在規劃工作開展中,由于人口基數和集中程度較大,設施相對完善。所以,應該對總量、增量嚴格的進行控制。總量控制能夠避免生活空間盲目擴大,保護好綠地、農田,避免對城鎮發展產生影響;增量的控制是對已經存在的生活空間的內在潛能進行挖掘,比如建筑高度增加、容積率的提高、設施完善,并且在規劃中應該對土地具體使用途徑進行規范,在資源開發時不能夠違背核心職能。在面對鄉村空間進行規劃的過程當中,鄉村空間具備著規模小、分布零散、交通條件較差的特點。所以,在空間規劃工作中,一定要對零散空間進行規劃統籌,保障區域相對集中,對交通條件進行改善,讓基礎設施得到完善,并且需要對用地規模進行嚴格限制。在面對休閑娛樂空間時,應該對總體規劃工作進行開展,盡可能的對鄉村居民和城區居民的服務范圍進行擴大,對空間加以良好的保護。在對農產品空間進行規劃的過程當中,大多數的區域可能離城區距相對較遠或者零散性的分布在建筑周邊,規劃工作在開展中首先應該對保護力度進行加強,最大化的避免出現耕地資源遭受到破壞的情況,保障生產空間在數量方面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并可以開發農業旅游,選擇環境、交通區位較為優越的位置來帶動農產品的空間規劃。在面對林產品對空間規劃工作進行開展中,應該真正的發揮水土流失預防以及環境優化的作用,應該最大化的限制對資源的盲目和過度開發,避免過度開發而導致資源枯竭,對土地用途嚴格控制,推動林業及設施建設發展。此外,在日常中也應該加強監管,對動態監測機制進行構建,保障生產空間得到合理利用,讓空間規劃的效果事半功倍。
與城鄉總體性規劃相比較,國土空間在規劃的過程當中更加注重于政策方面的可操作性,應該和規劃管理、審批等互相結合在一起,從而真正的做好政策方面的維護。所以,在現階段,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開展中,也應該在政策的指導下對各個工作環節穩步的進行構建和推動,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資源保護的效果。
例如,一方面,應該秉持著彈性和剛性互相結合的原則。應該針對于底線嚴格控制,對健全制度進行實行,對規劃剛性進行體現,如,應該對底線指標嚴密落實,在此基礎上就應該對彈性管理進行體現。在規劃中一定要對發展用地進行預留,對全域管控工作進行開展,結合實際情況,對余地進行開發和預留,并且保障指標具備的良好的彈性落實特點。另一方面,一定要秉持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的原則。對于獨特性的空間要素,一定要對針對政策進行引導。比如,在空間資源規劃的過程當中,對于一些名勝風景區、礦區、鹽田、海洋空間、重點開發等相關區域,一定要加強針對性政策的指導。此外,發展階段的不同側重點也應該有所不同,也應該做到動態管理,對彈性應對對戰略進行保留。對于部分用地,可以加強時間管控,比如更加有助于生物繁衍,實現良好的資源保護。在特殊時段應該對周邊環境和生物需求進行滿足,從而真正的讓資源規劃效果變得更好,讓周邊生物的多樣性得到保障。
在空間規劃的過程當中,也應該對人文藝術有效的進行融合,這樣才能夠真正的達到理想當中的人性化空間規劃的效果,讓人們的日常需求也能夠得到良好的滿足。通過人文藝術的良好融合,能夠讓高品質、高質量體系得到逐漸的構建,從而真正的讓國土空間規劃工作走向高效的道路。
例如,在新時期的背景下,各種各樣的生態文明正在不斷的發展和推動。基于生態文明這一理念,在國土空間規劃這項工作開展中也應該應對時代的挑戰和需要,對人文藝術有效的進行融合。在工作開展中應該對“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充分的融合。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開展中不僅要嚴控好底線,對布局進行優化,也可以對一些專項內容進行落實和研究,真正的做到高質量設計和空間管控的有效融合。在這其中,應該對藝術、科學、社會和文化互相融合,讓個體和群體的需求和感受都能夠得到滿足。比如,可以將人作為視角對藝術進行良好的把控,在不同層面對品質較高的環境進行營造。比如,可以打造綠水青山的生態化環境、舒適宜居的城鎮化空間、優美便捷的鄉村化空間、高效集約的產業空間以及有利于歷史傳承和鄉土文化發展的風貌特色和文化魅力的區域,在無形當中讓國土資源規劃效果達到預期。
總之,在新時期的背景下,注重國土空間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其中,應該秉持著環境保護、實用性強、可操作性等諸多原則來對空間有效的進行劃分和優化,讓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更加健全,真正的帶動我國城鎮化發展的加快。在這其中,主要通過上述幾個方面來對國土空間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和規劃,達到理想當中的優化效果,帶動我國的整體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