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翔
江蘇省建筑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 南京 210019
城市發展進程不斷加快,老城的規劃和基本功能已經不能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不符合國家對城市規劃的要求,這就需要實施城市更新。近年來,城市更新項目數量越來越多,其重要內容是拆除舊建筑,重新規劃區域,并使城市的面貌煥然一新。進行城市更新設計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突出整體面貌,另一方面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不同的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文化積淀,不同地區的城市之間之所以存在差異,極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是重要體現,所以,進行城市更新設計的過程中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國家鼓勵各地區城市經過更新之后實現整體性發展,而不是將老城區完全放棄以重新建設,這就需要城市更新設計中要從整體角度進行規劃,對于老城的基礎設施不得盲目拆除,特別是一些城市中有充滿文化底蘊的古建筑,要保留下來,經過修繕之后恢復原貌,同時滿足現代化的需要。因此,城市設計應嚴格按照有關原則進行,對于城市更新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予以解決。
城市更新,是因為當前城市已經無法滿足居民的現代化生活,就有必要實施改建,而這項工作要有計劃展開,不能盲目實施。城市更新是城市多年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其屬于城市規劃范疇,也是城市建筑領域中的基本概念。處于新時代環境背景下,我國社會經濟不斷轉型升級,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第三產業發展速度加快,城市發展方向以及發展模式發生轉向,不再是傳統的增加“數量”,諸如新增土地開發等,而是重新構建城市中心,讓城市呈現出“質”的飛躍。當前我國各個地區的城市普遍走上更新發展道路,這也是提高城市質量的重要途徑。
每一座城市都擁有文化內涵,這是其所在區域歷史的文明成果,是所有精神財富的綜合,此即為當地的傳統文化,其中含有各種表現形式,文化思想豐富,呈現出各種精神觀念形態。從社會歷史到家庭習俗,傳統文化體現在城市的方方面面,體現在城市居民的生活細節中,都是鮮活的思想和生命。對于一座城市而言,文化是重要的標志,對城市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在對城市更新設計的過程中,要圍繞著傳統文化這個核心展開,對傳統文化應有充分的認識和深入的探索。城市更新的目的是創新,而文化傳承是創新的基礎,因此文化傳承中既要維系傳統文化命脈,也要推動傳統文化的發展。
當前的城市發展更加重視經濟建設,而城市更新設計可以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城市建設中以工業發展為主,隨著時代發生變化,城市要實現新發展,就要適應環境需要調整傳統產業,改變投資方向,為居民創造優質的城市環境,這些都是城市更新設計過程中需要重要考慮的因素。通過良好的城市更新設計,可以充分利用城市中心用地,對于各項元素進行調整和改進,發揮其應有的價值,發掘更多生產和投資渠道,使城市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城市更新設計可以挖掘傳統文化元素,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地方文化特色,發揮其品牌效應,不斷創造文化經濟發展條件,使文化成為城市發展潛力,帶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因此城市更新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從當前城市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城市更新設計過程中需要體現的內容主要為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城市更新設計應能充分體現上位規劃的思路和總體框架。針對本級別、本區域的城市更新,需要結合地區間的特點,展開深入研究后,提煉城市更新的亮點,并結合城市景觀統籌考慮與城市文化的融合程度,最終體現城市總體規劃的發展方向。
其二,在城市中,一個重要的經濟支柱是服務業,它可以滿足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提高經濟效率方面發揮巨大作用。隨著城市經濟的良性發展,城市更新過程中可以投入大量資金,給服務業提供多樣化的空間和場所,配套完整的各種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并輔以政策支持,吸引各類人才,發掘傳統技藝。通過資金和產業的投入充分挖掘傳統遺產的文化和商業價值,對城市更新起到積極的催化作用。
其三,在城市發展中,傳統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對于傳統文化內涵要多個角度解構,基于動態的時代發展觀念將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傳統文化要傳承和發展下去,需要從新視角審視這方面的問題,需要對區域文化價值更新深入研究,從新時代發展環境出發對文化予以創新,做好文化更新規劃工作,基于區域特點推進傳統文化多元化方向發展。在對城市更新設計的過程中,要基于歷史文化價值將城市更新模式確定下來,一些區域的傳統文化價值非常高,要在改善的同時采取必要保護措施;對于嚴重老化的建筑物,就需要更換模式再開發,但依舊要保留其文化層面的精神內涵。
在城市更新設計的過程中,有價值的部分要保留下來,其他低價值的部分拆除重建,提高整個區域的生活品質,提高整個城市的知名度。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協調好傳統元素與新時代元素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要保留城市記憶,體現區域時代特色,另一方面也要體現城市更新中“新”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應均衡功能、文化、投資、實施之間的價值權重,對傳統老城采用綜合效益高的組合形式作為城市更新的實施模式。
在城市更新設計的過程中,需要保留城市所在區域的傳統文化,并進一步挖掘,包括城市環境以及城市建筑等都要與文化特色相融合,完美體現區域文化特色。舊城更新中要保留城市特有的文化,尤其是極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并深入發掘其中的精神內涵。城市環境及城市建筑等都要與文化特色融合為一個整體,以完美體現地域文化特征。大多數舊城會保留大量的歷史建筑,遺留豐富的歷史文化,還有很多珍貴的文物需要修復,而且不同城市,文化特征存在明顯差異,實施舊城更新城市設計時要將原有文化標志很好地保留下來,在城市更新中以不同形式表達出來,給人以心靈的傳承。
在對城市進行更新設計的過程中,要從文化傳承視角展開,要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并且系統化展開。城市更新設計不僅規模龐大,而且系統性子項非常復雜,涵蓋了城市的所有元素,其中要突出體現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才能提升整體效果。具體而言,要充分掌握老城空間布局規律,展現城市傳統文化亮點,注重改造功能特色,保證文化的延續性,強化城市設計引導以及控制,具體如下。
在中國傳統城市中,建筑是標志性文化元素,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標志。因此,在城市更新設計過程中,要認識到建筑也是一種文化,古老的建筑本身就是當地傳統文化的呈現方式。通過解讀一座城市的古建筑,就可以了解城市歷史發展情況。所以,城市更新設計中,就要處理好建筑和城市之間的關系,使整個城市具有良好的視覺形象,而是散發著傳統文化氣息的視覺感悟,這樣既能充滿文化底蘊,又不失時代風采。在歷史建筑中穿插當代的空間元素,形成新舊的穿插融合,沉重與輕盈相結合,喚醒舊時記憶,提供豐富多樣的城市空間。
城市的文明程度關乎到居民的生活質量,這是體現城市特色的基本條件。應以居民日常生活為基礎,根據城市的歷史文化發展軌跡不斷完善所有建筑,使建筑物發揮更多功能,彰顯城市文明,提升城市品質。為了使老城與更新后的城市之間有良好協調性,就要保留歷史文化建筑,使其與新的建筑融合為一體。
城市文化在城市空間結構中起著引導作用,在城市更新設計中應正確解讀城市文化特征。城市更新設計應以藝術方式表達,并根據時代要求實現多樣化,使城市更新設計具有更高的文化水平和更深的文化內涵。在規劃設計過程中,要高度重視重點場所,突出特色,嚴把功能關。
舊城更新之前,要全面開展歷史文化資源普查工作,在摸清底數、加強研究的基礎上,確立舊城歷史文化保護體系,采用剛性約束方式,促使城市文化在保護中求發展,在舊城更新中保護。對舊城文化合理利用,讓城市歷史文化活在當下,為現在的城市發展服務,聚焦思想文化建設,使城市“文心”得以滋養,將老城特色呈現出來,凸顯人文特色。此外,還要全力推動業態發展,對文脈表達高度重視,還要對空間思維合理利用,對時代內涵深入挖掘,聯動周邊資源,與特色街區的經營管理思路契合,做到商旅、居家互融互促,以培育老城新業態[2]。
在舊城更新設計中,要轉變“功能特色”,提高品質、塑造特色、細化管理和維護。細節要不斷完善,把地方特色帶入人們的鄉愁中。在具體的城市更新設計中,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創建“一條街一產品”。改造老街小巷,包裝老街的歷史和人文文化,打造具有獨特地方人文氣息的文化街區;要準確定位各街道的功能,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形成老城新名片。
第二,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中的工業建筑由于自身條件的滯后無法承載其最初的使用功能,同時由于城市擴張把一部分原本處于城市邊界位置、生產能力滯后的舊工業建筑包含在了城市經濟中心區域,客觀上再無法延續工業生產的功能。從文化角度,作為傳統工業時代的產物,舊建筑承載著城市的歷史文脈,反映了城市工業文明的發展歷程,體現了工業時代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特征。因此,舊工業建筑的改造是對一個城市歷史文脈的延續和繼承,這有助于增強城市居民的整體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從經濟角度,工廠建筑物通常在城市中占據重要位置。大多數舊工業建筑的結構體系至今保持完整、有利于進行不同程度的修整和重建,大大節省了建設成本。優良的地段、寬闊的占地面積、開放的公共空間都使得舊工業建筑的改造具有很好的開發潛力。根據實際功能需要,通過局部調整使舊建筑不僅滿足新功能,而且還能從側面反映建筑的新舊并存、相互融合,這也是在舊工業建筑立面改造中最常用的方法。
第三,公共設施不斷完善。可以將老城區更新為養老設施、活動設施、商業設施等,可以定義為多功能服務中心,城市空間的紐帶,提升周邊的配套設施,在完善公共配套的基礎上植入社區服務功能,滿足了社區物質條件和情感條件的提升目標。在舊城更新中,需要對包括供水、供電、供氣、雨污分流、網絡通信等在內的各種地下管網進行改造。應促進街巷改造。公廁改造也要進行,老舊小區也要進行改造,讓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適,享受舊城更新帶來的便利。
為了推進城市更好地發展,有必要使其對未來各個時期具備良好適應能力。所有相關人員都要從多個角度考慮各方面因素,最終達成共識。城市更新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處理是否得當直接關乎到城市發展,保持傳統文化延續性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基于城市規劃開展城市更新設計,設計人員積極參與到城市建設中,從整體角度進行局部設計,既能突出城市設計的獨特性,又不失整體性,也能體現宏觀性。城市本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要妥善處理城區、各區和各階段。在老城中的建筑數量以及各項基礎設施非常多且集中,城市人口密度高,道路網絡復雜。因此,在城市更新設計之前,有必要對之前的建設進行調查,然后實施功能規劃的同時融入當地文化,做到以人為本,才能使城市更新設計方案滿足居民需求,這也是持續實施的關鍵。只有這樣,城市才能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凸顯其特色[3]。
城市設計有能力指導和控制舊城更新中的每一個具體建設項目,從而促進城市建設的穩定有序推進,實現城市的長期發展。在當前的城市更新過程中,重點是城市環境的建設。通過城市設計,舊城風貌的更新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常用設計方法的使用對土地利用方向起到指導作用,并對開發強度指標起到控制作用,從而改變城市環境。在容積率和建筑密度方面,運用科學的設計理念進行引導和控制是城市外部環境特征的亮點。在城市設計的早期,要分析老城的不足,從整體角度進行更新,發揮設計引導作用。同時,設計對城市環境的發展趨勢起著管理和控制的作用。
通過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確,現在各個地區的城市為了跟得上時代發展步伐強化城市建設工作,尤其是發展多年的老城,需要高度重視更新設計。良好的城市更新設計能夠促使城市建設工作順利展開,而且在文化層面不斷深化,在更新設計的過程中將文化傳承下去,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城市更新設計的過程中維持文化傳承,對于設計人員而言難度是很大的。所謂的“更新”,并不是簡單地將建筑物以及設施拆除重建,而是對于有價值資源合理利用,尤其是文化資源,是城市社會歷史發展的重要標志,需要保留下來,一些古董級建筑采取有效措施實施保護,以保護好城市文化,同時與現代市場機制相符合,使得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傳承下去,居民享受現代化生活環境的同時還能夠感受當地的歷史文化。如此設計的城市環境才會有較高的品質,且城市文化得以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