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伊
以工業遺產為基礎的文化創意產業空間的改造是否可以取得成功,取決于城市是否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遺產公共空間利用體系。如果體系不完善則會制約文化創意產業空間的改造進程,在處理和改造工業遺產時,可能會和城市本身的發展格局存在一定的矛盾和沖突。
本研究項目的位置位于吉林省四平聯合化工廠。四平聯合化工廠于1958年建廠,在吉林省四平市東北部,地處東北經濟區的中心地帶,交通便捷,四通八達。該廠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歷史,從建立起來到現在已經發生了很多的改變。因為城市在不斷發展,所以城市對于資源的需要已經和從前完全不同。廠址內部植物茂密,廠房墻面裸露斑駁,建筑老化嚴重,但廠內大部分建筑結構都良好。根據現場調研的情況來看,拆除并不是最好的方式,改造為創意園是目前來說比較好的方式。因為不論是對城市經濟的發展還是對資源的充分再利用來說,改造重塑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也有利于發展周邊經濟。
在將工業遺產改造為文化創意產業空間的初期階段,非常典型的案例是紐約SOHO藝術區,它原本是紐約的老工業區。在20世紀40年代,市場的迅速發展,使得一些傳統的重工業企業陷入了困境,逐漸被市場淘汰,倒閉的工廠數量不斷增加,在城區留下了許多建筑遺址。紐約SOHO藝術區就誕生在這里,能力超凡的藝術家們將廢舊的倉庫和破舊的廠房改造成了獨具特色的畫廊或者是工作室,當前這片區域擁有很多大型文化創意企業。在對舊廠房進行改造的過程中,紐約SOHO藝術區一直把握著一個方向,就是盡量不破壞其外觀,將一些能體現出歷史滄桑的元素保留下來。確保老舊園區能以深厚的歷史底蘊吸引眾多藝術工作者的入駐[1]。這讓紐約SOHO藝術區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開創了創意園與工業遺產融合發展的先河。
我國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是最早拓展文創產業的城市,這些城市因經濟發展水平高而在實現產業優化與升級方面存在著很大優勢。在租金和文化空間環境兩要素下,最初的文化產業自發積聚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舊廠房、倉庫內。得益于藝術家們專業知識的儲備,園區的文化藝術價值在開發中被深度挖掘并凸顯出來,這使得一些老舊建筑煥發出新的生機。北京798藝術區、上海M50、成都藍頂藝術中心、深圳大芬油畫村等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就是這樣形成的。
其中,北京798藝術區的原址是舊電子廠,設計師運用專業知識與審美對其進行改建。隨著798藝術區的發展,當前其藝術空間包括兩種類型,分別是設計類和交流類,另外還有一些與藝術有關系的門店,比如餐廳、酒吧和書店等。798藝術區在改建過程中充分發揮了舊工廠中的資源優勢,是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空間建設的典型案例,為我國進一步改建這種類型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提供了借鑒。文化創意產業空間對于經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我國十分注重文化創意產業空間的建設。
早期的老工業區因為發展的需要,對周邊的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并遺留了一些沉淀的污染痕跡。如果大量拆除老舊的廠房,很有可能讓沉積的污染物重新揮發,除了會促使土壤和空氣污染加劇,還會給周邊居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麻煩。因此,對廢棄工廠的改造要進行一定的思考,清楚各類隱患,明確應對方案。
文化創意產業空間要具有豐富的功能,例如要有供人游憩的景觀小品、特色建筑、休息凳等,這些都是實用性方面的要求。此外,藝術性的體現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進行空間改造時除了利用原有的建筑空間,還要針對不同的設計對象從材料、色彩等方面進行藝術表達,形成獨特的藝術空間[2]。
雖然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歷史不能和其他起步很早的產業相提并論,但是,這一剛剛發展起來的產業享有其他產業沒有的優惠政策。在舊廠址上改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更是得到了國家層面的支持。廢舊廠房的空間跨度大,可塑性比較強,廠房里面的設施及設備都十分具有年代感和陳舊感,這樣會給藝術家帶來更多的創作靈感,讓他們的思維更活躍,可以想出更具有創意的點子[3]。廠房中的陳舊設備及設施可以進行回收再利用,將不同零件重新組合拼接,就會形成新的藝術產品。廠房這種高大耐用的建筑壽命長,可以承受的壓力也比普通的建筑物要大得多。藝術家可以根據自己創作的實際需求對空間進行劃分,讓文化創意產業空間可以向更多的方向發展,也使文化創意產業空間的內容越來越豐富。
1.文獻分析法
首先通過不同渠道查找相關的文獻資料,在查閱這些資料的同時了解文化創意產業空間在當前處于什么研究階段,參考案例找出項目改造過程中有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并且預先通過整理文獻資料總結出寶貴經驗,了解這些實例的設計思路和具體的操作,對即將遇到的這些問題進行分析。
2.實地調研法
為了更直觀地了解文化創意產業空間的表現形式,筆者通過實地調研的方式進一步進行觀察。筆者對四平聯合化工廠進行了實地考察,并且對周邊的居民進行了大規模的調研。
3.綜合分析法
在實地參觀后,筆者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仔細地研究該廠區存在哪些改造價值,同時分析出該廠改造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為后面開展工作提供支持和參考,并且對整個廠的現狀進行了整體的評估。
4.設計實踐法
之前的三種研究方法是為了更快地找出四平聯合化工廠問題的根源,以及將其改造為文化創意產業空間時應注意的具體問題,對設計研究思路和設計方法進行調整和總結。
本項目將現有四平聯合化工廠的老廠區改造成創意園,并將四平聯合化工廠老廠區的工業文明組合重塑,對工業文明重新進行闡釋,賦予其新的內涵,還進行景觀及雕塑建設,以創設一個兼具休閑和娛樂功能的藝術園區,將其打造成為一個更加有活力的、集文化和藝術為一體的商業空間。在對創意園的規劃設計過程中,對工廠的廠房進行了功能劃分,最終設定園區為集商業建筑、半露天會展、半露天商業街區、地標式創業街區、辦公寫字間、健身公園等多元化空間為一體的創意園區。
工業遺產的建筑材質能夠體現出其經歷的歷史時代特點,這是重構的關鍵所在。在對工業遺產進行改造和再利用時,可保留建筑材質本身的特點,彰顯其歷史文化底蘊。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有創意,添加對新材質的應用,以強烈的對比提升環境氛圍。筆者在設計中利用了原有的材質,也運用了一些新的材料,這些材料與原本建筑的外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色彩的對比是一種非常強烈而且又比較簡單的視覺藝術呈現,能夠使新建筑和舊建筑之間形成強烈的張力。一邊是色彩單調而又黯淡無光的舊建筑,另一邊是色彩豐富而又充滿活力的新建筑,新建筑和舊建筑之間形成明確的區分,建筑立面更顯生機。
整個創意園內充滿了濃郁的老廠房的工業文明氣息,在原有歷史建筑的基礎上保留當地的特色,與新的時代文化相結合,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在本次設計中,特別保留了原有的建筑形式及結構,把當代藝術空間與老廠房相結合,融入了新的現代元素。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優秀的文化走出人們的視野,不易被理解,而“遺產文化年輕化時尚化”更易于被當前年輕的群體接受。本方案將舊工廠改造為集購物、休閑、娛樂、餐飲、辦公為一體的創意園,用藝術化、潮流化、趣味化的手法進行打造,將歷史元素、文化元素提取應用貫穿于商業街區立面、空間、美陳、景觀等的設計,利用空間語言重新解讀工業文化,對其進行現代化詮釋。
在創意園的內部空間中,四座廠房由玻璃棧道連為一體,建立為眾創空間。眾創空間可以用來孵化創新產業。作為創新的重要載體,所有形式的眾創空間都是為了對創業者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有興趣的人可以在此將自身的想法變成現實。為吸引不同創業者來此進行創業,眾創空間里有與眾不同的辦公空間、充滿文藝氣息的休閑空間。
1.辦公空間——眾創工作室
辦公空間是眾創空間表現的一種形式。眾創空間向所有組織開放,并為小型企業與創業者提供相對優惠的成長環境。臨街櫥窗大量使用玻璃和金屬材料,將室內空間和室外空間融為一體,空間更加通透,空間形態的多樣性有所增加。
2.休閑空間——創咖
休閑空間主要體現在創咖上,其也是文化創意空間的一種表現形式。隨著時尚生活潮流的蔓延,咖啡店已經滲透到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在創意園區中咖啡店也成了一個不可缺少的存在。創業者在輕松而又休閑的咖啡廳中能夠享受更加開放和舒適的辦公環境,而且能得到相應的服務。眾創空間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和創新需要的各種設施及其他材料,創業者在創業期間遇到任何難題都可以得到來自眾創空間的幫助和支持。除此之外,眾創空間還會面向創業者組織路演、培訓和沙龍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促進不同創業者間的溝通和交流,形成文化圈子,促進不同創業者間的資源共享,實現各創業者的共同發展。
創意園既然是對工業遺產的再利用,自然在設計風格上脫離不了LOFT設計的特質。其空間設計在保持簡潔的基礎之上,也十分注重增強其時尚感,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沖擊,滿足年輕、前衛的消費群體。休閑空間柔和的色調環境更容易使人們感到舒適。創業者有一絲疲憊之時,可以來到這里放松身心。工業風的室內設計容易給人一種沉悶感。因此,工業風的空間設計要注意室內軟裝,搭配色調溫暖的照明設施,有效消除空間的單調感。
在項目開展前期進行充分的調研,了解工業遺產的開發價值,并對項目所在地的特色地域文化符號進行提取,選擇、分類和總結舊廠區內的各個節點和場所的特性與可利用方式,充分發揮其價值,形成特色的文化品牌。對工業遺產的再利用能夠延續工業建筑生命,使舊廠區煥發新生機,帶動區域產業轉型發展。在利用工業遺產進行創意園打造時,要注意空間解讀,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行空間利用,注重工業遺產本身所具有的價值,將工業文明與現代時尚文化相結合[4],提升空間設計的創意性,以不可模仿的文化特點吸引更多創業者入駐,有效實現工業遺產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科技價值、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