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的湖南小女孩芊芊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小姑娘,說話快人快語,而且最愛跟小區里的孩子們瘋玩。這樣的孩子,一進學校竟然不說話了。父母帶她到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少心理科門診就診,最終被診斷為選擇性緘默癥。
據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少心理科主任馬靜介紹,選擇性緘默癥是一種兒童少見疾病,它是以患兒在某些需要言語交流的場合(如學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環境等)持久地“拒絕”說話,而在其他場合言語正常為特征的一種臨床綜合征。
馬靜介紹,1994年美國心理協會推測的臨床選擇性緘默患兒不足兒童總數的1%,而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大,選擇性緘默癥雖比較少見,患兒絕對數也很大。
對于引發兒童選擇性緘默癥的原因,馬靜表示,患兒病前往往具有敏感、膽小、害羞、孤僻、脆弱、依賴等性格特征,或是患兒的父母常有人格異常和精神障礙;患兒發育成熟延遲,雖已獲得語言功能,但開始說話的時間比正常兒童要明顯延遲,且常常伴有其他語言問題,還常伴有功能性遺尿、功能性遺糞等其他發育性障礙;或是患兒早年常有情感創傷的經歷,如家庭矛盾沖突、父母關系不和、父母分居離異、父母虐待兒童、家庭環境突變等,有些患兒就是在家庭環境變遷或一次明顯的精神刺激后發病。
對于患有選擇性緘默癥的這一類孩子,需要綜合的治療方法,從個體到家庭、到整個環境都是治療的一部分,有一些孩子還需要輔助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