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
偏癱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患者還會伴隨視物不全、情緒低沉、失語等癥狀。其中,下肢功能障礙主要是因為中樞神經細胞和運動傳導通路受到損害,導致機體主動控制能力下降,肌張力出現改變,肌肉功能減退所致。現在臨床常用的中樞性促進技術為Brunnstrom技術,它由上世紀70年代的瑞典物理治療師Signe Brunnstrom 所創立,主張充分利用一切方法刺激肢體的運動反應,以便讓患者能觀察到偏癱肢體仍然可以運動,促使其主動參與康復治療,并逐漸向正常、復雜的運動模式發展,最終實現中樞神經系統的重新組合與運作。
Brunnstrom技術根據偏癱患者的運動功能情況將其分為6期:
1期——弛緩期,患者不能隨意運動,無法控制患側下肢肌肉進行運動;
2期——患者可以進行很少的隨意運動,能夠有意識地控制患側下肢一小部分的肌肉,不過會比較累;
3期——患者可以隨意運動,能夠控制患側下肢絕大部分的肌肉,但運動起來還是會有點吃力,具有較大的運動幅度;
4期——分離運動出現(可以純單關節控制的運動方式,不需要相鄰關節肌肉代償發力,所有關節和肌肉可以自由靈活轉換),痙攣慢慢減弱,可坐立,屈膝超過90°等;
5期——可進行分離運動,痙攣減弱明顯,可站立,患側下肢可先屈膝、后伸髖等;
6期——痙攣完全消失,下肢可進行正常運動,協調能力大大提高。
臨床根據上述評定分期后,會針對處于相應階段的患者制定下肢康復訓練方案。
1~2期 (1)屈膝內收訓練:患者行仰臥位,康復師或家屬將其腳掌置入于床上,用一只手將患者健側下肢內側進行固定,然后協助患者雙下肢進行屈膝屈髖動作,同時囑咐患者將患側下肢向健側下肢靠攏。此訓練有助于改善下肢內收肌群的控制能力。(2)屈膝外展訓練:康復師或家屬將患者腳掌置入于床上,用一只手將患者健側下肢內側進行固定,然后協助患者雙下肢進行屈膝屈髖動作,同時囑咐患者將患側下肢向外打開。此訓練有助于改善下肢外展肌群控制能力。(3)伸膝內收訓練:患者仰臥位,雙下肢自然伸直,康復師或家屬幫患者把雙下肢分開,然后一手固定其健側下肢內側,同時囑咐患者將患側下肢向健側下肢靠攏。此訓練可以改善下肢內收肌群控制能力。(4)伸膝外展訓練:患者保持仰臥位,雙下肢伸直,康復師或家屬分開患者的雙下肢,然后一手固定其健側下肢外側,同時囑咐患者將患側下肢向外打開。此訓練有助于改善下肢外展肌群控制能力。(5)下肢屈伸訓練:患者仰臥位,伸直健側下肢,康復師或家屬協助患者進行患側下肢屈伸運動。此訓練可以改善屈膝屈髖肌群控制能力。(6)臀橋訓練:患者保持仰臥位,康復師或家屬協助患者屈膝屈髖,然后將其腳掌放在床上,雙腳稍分開,一手固定患者患側下肢膝蓋,另一手刺激其臀部,同時囑咐患者把臀部和腰抬起來。此訓練可改善對骨盆的控制能力。
3期 (1)協助屈伸下肢訓練:患者取仰臥位,康復師或家屬將患者患側下肢抬起,讓其患側下肢向另一側肩部進行屈膝屈髖運動,然后再開展反方向的訓練。若患者可以很好地完成這個動作,可對患側下肢施加一定的壓力。此訓練能有效改善屈膝屈髖肌群控制能力。(2)開展屈伸下肢訓練:患者取仰臥位,在床旁邊放一個小板凳,使其患側下肢放在小板凳上面,囑咐患者在與小板凳觸碰后向另一側肩部方向進行屈膝屈髖動作,再踩回到小板凳上。若患者可以很好地完成這個動作,可對患側下肢膝蓋施加一定的壓力。此訓練可有效改善對患側下肢的屈膝屈髖肌群的控制能力。(3)臀橋訓練:患者取仰臥位,雙下肢屈膝屈髖運動,分開雙腳,然后使腰部和臀部離開床面,保持5~10秒,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憋氣。此訓練方式可以改善患者對骨盆的控制能力。(4)坐位屈髖訓練:患者保持坐位,軀干處于正中位,患側行屈髖動作。此訓練可以使患者的屈髖能力得到改善。(5)協助患者站立訓練:讓患者處于站立架中,康復師或家屬將將站立架的綁帶綁在其臀部上,囑咐患者盡量使膝蓋呈伸直狀態。站立訓練可以使患者的雙下肢耐力和負重能力得到有效改善。
4期 (1)臥位屈膝踝背屈訓練:患者保持仰臥位,患側下肢呈屈膝屈髖體位,健側下肢呈伸直狀態,然后患側下肢做踝背屈訓練。此訓練可以有效改善踝背屈控制能力。(2)單側臀橋:患者取仰臥位,患側下肢呈屈膝屈髖位,抬高健側下肢,腰部和臀部離開床面,保持5~10秒。此訓練能提高對盆骨的控制能力。(3)坐位屈膝訓練:患者取坐位,分開雙腳與肩部同寬,腳掌接觸地面,患側下肢慢慢向后滑行。此訓練能夠對屈膝能力進行提升。
5期 (1)伸膝踝背屈訓練:患者取臥位,伸直雙下肢,患側下肢呈踝背屈體位。此訓練可以對踝背屈能力進行有效改善。(2)站立屈膝訓練:患者取站立位,患側伸展髖關節,做屈膝動作。上訓練可鍛煉屈膝能力。(3)抗阻屈膝訓練:將治療帶綁定在腳踝處,伸直膝關節,再使膝關節保持屈曲位。此訓練可增強屈膝能力。
6期 (1)壓線走訓練:患者沿著直線向前走動,期間需保持腳的內側邊觸線。此訓練可鍛煉平衡能力。(2)踢球訓練:行站立位,患側下肢向各個方向進行踢球訓練。此訓練可提升對下肢的控制能力。
進行康復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被動運動主要用于患肢各關節,按肢體近端到肢體遠端的順序進行,活動幅度由小到大,同時鼓勵患者進行健側肢體的主動運動;緩慢進行每個動作;不要勉強做某個動作;鍛煉時允許在能忍受范圍內出現疼痛,但要以休息后疼痛能消失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