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工人劉先生身體一直還算不錯,最近卻有個煩惱讓他吃不下、睡不著,還不好意思跟別人提起。原來幾個月前,劉先生自覺會陰部出現了不適感,還發現肛門邊上有1個突起約一節手指粗的小包塊。擔心是癌,劉先生瞞著家人一個人來到了醫院。經過一番詳細檢查,醫生確認他得的并非癌癥,而是肛瘺,但由于是高位復雜性肛瘺,治療起來也很不容易。經醫生推薦,劉先生來到曙光醫院接受了一種肛瘺“創新術式”治療。
所謂“創新術式”其實是一種名為“對口切開曠置墊棉結合高位松掛線術”的手術,它是由上海市名中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肛腸病研究所所長、肛腸科主任醫師楊巍教授團隊研發的。憑借這種創新術式,楊巍教授團隊還曾斬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那么,這種術式到底創新在哪里?對于高位復雜性肛瘺的治療又有哪些益處呢?
我們人體的直腸和肛管之間有一圈鋸齒形的環形線,稱為“齒狀線”。正如抽繩袋束緊時袋口會形成很多褶皺,齒狀線處的直腸黏膜也形成了許多開口向上的漏斗狀小窩,稱為“肛隱窩”。如果一個人腸胃功能不佳,經常大便稀薄、腹瀉,“臟東西”就會積在肛隱窩中,加之飲食、生活不規律或工作壓力大、熬夜等引起免疫力下降,就易發生細菌感染,形成肛周膿腫,肛周膿腫破潰后就形成了“肛瘺”。其中瘺是指人體腔內和體外的互通管道,它可以外漏分泌物和膿液,嚴重的可見糞便流出,所以臨床又形象地把肛瘺叫做“偷糞老鼠”。
楊巍教授介紹,肛瘺根據數量和位置分別有單純性和復雜性、低位和高位之分。如果肛周膿腫的炎癥蔓延、擴展,形成了多個膿腔,遺留2個及以上的內外口和瘺管,就稱為“復雜性肛瘺”。多個瘺管雖然有不同的起止點,但又相連、交匯,就像地鐵的換乘站,很多線路都在此集合。其中,高位復雜性肛瘺則是所有肛瘺類型中最難治的,它位于肛管直腸環上方,瘺管數量多,在肛門肌肉間走行復雜彎曲;又“跨過”了肛管直腸環,常涉及較多的肛門括約肌。若要采用一次性切開手術清除病灶,易造成肌肉損傷,導致患者術后出現大便失禁,甚至要用尿布,無疑更加痛苦;如果手術不到位,僅去除表面病灶,反復流膿問題沒有解決,患者的生活質量就得不到恢復。
肛瘺造成的痛苦巨大,所以很多患者一旦確診后就急于手術。殊不知,若術前炎癥重、范圍廣,不僅需要切除較多組織且不容易切干凈,還可能導致病灶進一步向周圍蔓延。所以,楊巍教授時常會告訴患者,千萬不要急,一定要選擇炎癥局限、病灶最小的“時機”進行手術,才能事半功倍。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通常建議在術前就可以開始服用中藥。楊巍教授介紹,“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本病由濕熱下注大腸、蘊阻肛門、氣血凝滯所致,中藥能夠通過整體與局部相結合的辨證治療清利濕熱毒邪、調暢氣血,達到消散炎癥、減輕臨床癥狀的目的,為手術創造良好的條件。”
“肛瘺作為肛腸科的常見病,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但復雜性肛瘺瘺管一般形態及走向變化多端,所以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手術方案。”楊巍教授說,手術是一個順藤摸瓜的過程,即順著肛瘺(“藤”)走向的“蛛絲馬跡”一步一步剝離瘺管,直到找到內口(“瓜”)的位置,一并解決。同時,對于高位復雜性肛瘺不應強求一次性根治,否則易造成肛管直腸環斷裂,引起不可逆的肛門失禁。所以,分次手術的個體化方案是較為穩妥的方法,每一次手術均須謹慎、精準,在去除病灶和保護功能之間找到平衡,為下一次治療作鋪墊,變復雜為簡單,在保護肛門功能的前提下治愈肛瘺。
肛腸病是中醫的“優勢病種”。在中醫院里,掛線法是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常用的經典術式,這也屬于中醫治療肛瘺的特色療法。該方法是在肛瘺的內、外口之間掛橡皮筋,從外口穿入、內口穿出,兩頭結扎固定,利用掛線的緊箍力逐漸切開肛瘺,同時肌肉斷端能滋長和粘連,當橡皮筋完全脫落掉下時,肛瘺也完全愈合,可有效避免切開肛門括約肌而引起的肛門失禁等并發癥。但遺憾的是,橡皮筋的牽扯會給患者帶來劇烈疼痛,且緩慢勒割過程仍會損傷肌肉,只是相對較輕。
針對這一情況,楊巍教授研創了“對口切開曠置墊棉結合高位松掛線術”,將高位復雜性肛瘺簡化為了“低位肛瘺”和“高位瘺管”兩部分來分別治療。其中,針對“低位肛瘺”,采用對口切開曠置墊棉法。“對口切開”是指僅劃兩個切口,當中保留皮橋,縮小創面。“曠置”是不鑿穿瘺管,僅用刮匙刮凈瘺管管壁和炎性組織,再通過中藥腐蝕,令其慢慢填塞、長實即可。最后再使用中醫傳統的“墊棉法”加壓包扎,促進排膿,加速創面愈合。而針對“高位瘺管”,采用橡皮筋松掛線,待創面逐步長出結實的肉芽組織再收緊線,如此可有效保護肛門、直腸的正常形態和功能。經過驗證,這種創新術式不僅具有創傷小、手術瘢痕小、術后疼痛輕、滲出少等特點,還能顯著降低復發率、減少并發癥、縮短治療周期。
創新術式為患者帶來了諸多益處,但楊巍教授提醒道,術后換藥對疾病預后很重要,除了可以應用曙光醫院自主研發的“促愈熏洗方”等坐浴制劑,根據病程的不同階段還可以選擇紅油膏、九一丹、生肌散、白玉膏等中藥外用制劑,以此減少術后并發癥,同時降低疾病的復發率。
采訪最后,楊巍教授建議大家,日常堅持做提肛運動可很好地預防肛腸疾病,具體做法:像忍大便一樣將肛門向上提,然后放松,一提一松反復進行,每次做50次左右,持續5~10分鐘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