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頸椎不舒服,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最好做一個磁共振檢查,排除一下惡性腫瘤的可能。”浙大二院骨科主任葉招明告訴記者,近日,該院多學科專家完成了全省首例上頸椎脊索瘤全腫瘤切除,并為患者余大伯植入了3D打印假體。
去年下半年開始,56歲的余大伯時常感到頸肩酸痛,甚至還出現手臂酸麻的情況。到醫院檢查后,結果顯示為脊索瘤。在骨科醫生眼里,脊索瘤“臭名昭著”,這種腫瘤對放化療不敏感,且極易復發。
余大伯預約了浙大二院骨科主任葉招明教授的門診,葉招明看了片子后,當即安排其住院。葉招明介紹,余大伯的脊索瘤侵犯了大部分頸椎,包繞椎動脈,頸椎保護著脊髓和椎動脈,腫瘤完整切除難度和風險非常大。若沒有完整切除,殘余腫瘤就會復發,繼續對脊髓產生壓迫,一旦復發,二次手術難度極大。
葉招明表示,頸椎活動度很大,需要足夠強度的力學支撐。解決第二頸椎部分切除之后的重建,是手術的關鍵之一。由此,醫療團隊想到了3D打印假體。
葉招明解釋,3D打印假體的優勢在于個體化設計、界面多孔設計便于骨長入。手術中,保留余大伯右側小部分正常頸椎,切除部分的骨缺損需要植入術前設計好的3D打印假體,這樣既能穩定頸椎,又可以通過后期骨頭長進假體,提高穩定性。
從早上9時到晚上9時,歷時12小時,在多學科團隊協作下,手術順利完成。術后,經相關訓練,患者呼吸及脊髓神經功能恢復良好,已經準備出院。
在骨科病房,筆者見到了正在慢慢行走的余大伯。“一開始我以為只是太勞累導致的,沒想到是頸椎惡性腫瘤。”余大伯說,多虧有新技術幫忙,他對康復很有信心。
(摘自《浙江老年報》文/徐小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