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琳
甘肅省蘭州北山生態建設管護中心,甘肅 蘭州 730046
林業資源對一個國家和地區來說是不可或缺且不可多得的自然財富,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在維護生態平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我國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但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的現象層出不窮,導致林業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林業生物多樣性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等各種生物的多樣性,共分為3 個層次,分別是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2]。這些生物種類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構成了復雜而穩定的林業生態系統。保護和維護林業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生態環境及維持人類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第一,保護生物多樣性可維持生物各種群之間的平衡。每個物種在林業生態系統中都扮演著特定的角色,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可以確保各物種間的相對平衡,維持林業生態系統健康、穩定運行。例如,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于維持天敵與害蟲之間的平衡關系,控制并減少害蟲和病原體的繁殖與傳播,減輕其對林業生態系統造成的損害。第二,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于維持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平衡。例如,植物和微生物之間相互作用,可促進有機物質的循環利用,保持土壤肥力,促進植物生長。第三,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可以通過促進林業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維持生物圈的平衡,保護地球的生命系統,促進生物的進化和多樣化。
林業生物多樣性具有多種生態功能,其一旦遭到破壞,勢必會影響林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3]。因此,保護和恢復林業生物多樣性,不僅是維護地區生態安全的需要,也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說,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便是保護生態環境,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有助于增強森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以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和緩解作用。第二,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可以維護森林的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功能,防止水資源的枯竭和污染,同時為森林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繁衍條件。林業生物多樣性越高,森林對水循環的調節能力越強,對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效率越高。第三,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可以增強林業生態系統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林業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意味著有更多的植物和動物等,從而建立和諧均衡的生態系統,以此來提高林業生態系統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
林業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是生態文明的重要本源。沒有自然界的林業生物多樣性,就沒有人類的出現[4]。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對于維持人類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多樣性的林業生物可以為人類提供豐富的生態服務。例如,森林可以凈化空氣、調節氣候、保護水源、防止土壤侵蝕等。此外,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可以確保這些生態服務的可持續供給,維持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第二,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有助于維護食物安全。植物和動物可為人類提供藥物、能源等重要資源。例如,野生動物和昆蟲在傳粉和控制害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可以幫助農作物獲得充足的授粉和減少害蟲侵襲,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第三,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例如,生態旅游、生物醫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都依賴于林業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合理利用。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可以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提高林農的經濟收入。因此,加強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維持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措施。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林業資源正在不斷被開發,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壓力變得日益嚴峻。雖然我國已越來越重視林業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但仍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近年來,非法采伐行為層出不窮,導致林業資源遭到破壞,林業生物多樣性喪失,嚴重威脅著林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非法采伐者往往不遵循可持續管理原則,大量砍伐林木,嚴重破壞林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而過度采伐會壓縮動植物的生存空間,導致部分珍稀瀕危樹種和野生動物面臨滅絕的風險,打破了不同物種間的平衡和相互依存關系,對生態系統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壞。過度利用和開發林業資源,勢必會給生態環境和林業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帶來諸多困難,使得林業面積銳減、林業資源消耗嚴重,生物的食物資源也會遭到嚴重破壞[5]。
自然災害(洪水、干旱、冰雹、病蟲害和森林火災等)是威脅林業生態系統和林業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時會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第一,自然災害會直接導致林業生物種群數量減少。例如,森林火災不僅會燒毀林木,破壞動植物的生存地,影響動植物的生長和繁殖,而且可能會導致部分物種滅絕。第二,自然災害對林業生態系統的破壞會造成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復雜性下降,進而導致物種多樣性減少。例如,干旱使森林中水分短缺,影響植物生長和繁殖,從而改變物種組成;而洪水可能導致部分物種進行遷移,從而改變原有生態環境中的物種分布。
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會因為重視程度較低而導致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這主要表現在以下2 個方面。第一,部分地區有關部門對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視程度不夠[6]。盡管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態平衡及人類生活生產的重要性已經被廣泛認知,但在實際的決策中,部分地區往往因為短期經濟利益的誘惑,而忽視對林業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第二,公眾對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視程度不高也是影響生物多樣性保護效果的因素之一。如果公眾能夠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保護工作,那么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效果將會得到顯著提高。
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員具備豐富的學科知識和較強的專業技能。然而,在目前我國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較低,嚴重影響了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成效。第一,部分工作人員無法準確了解和評估林業生態系統的復雜性,也無法制訂出科學、有效的保護措施。這不僅影響了保護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還可能導致一些錯誤的決策和行動,對林業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產生負面影響。第二,部分工作人員的技術能力不足,其在面對復雜的生態問題時,如病蟲害問題、外來生物入侵問題等,無法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雖然我國已經制定了一些保護林業及其生物多樣性的法律法規,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使得保護工作難以進行。因此,為恢復并提高林業生物多樣性,首先需要從政策層面入手,加強對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法規的研究,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提高其適應性和針對性,為開展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保障。此外,現有的監管機制和手段往往難以對違法行為進行有效阻止和制裁。因此,林業主管部門還需要加大對不合理采伐等違規行為的監督和懲處力度,建立嚴格的違法行為懲罰制度,形成強大的震懾力,提高違法成本,從而有效遏制違法行為。
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是一項涉及生態環境保護、資源管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等多方面的復雜工程,其中建立監測預警系統,對于加強防范自然災害是非常重要的措施。通過建立有效的監測預警系統,林業主管部門可以及時掌握林業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等信息,以及生態環境的變化情況,預防和控制林業病蟲害、森林火災等災害發生,為科學決策和有效保護提供依據,從而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加強防范自然災害是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自然災害對林業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常常是巨大的。因此,各地方政府要加強對自然災害的研究,掌握其發生的規律,提高預防和防控的能力,同時要加強監測預警系統的建設,提高其科技含量和精確度,使其能夠真正發揮出預警和指導的作用。
針對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存在的重視程度不足問題,可通過加強宣傳與教育,提高全民的重視程度。第一,政府相關部門應進一步提高對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視程度。具體來說,可以在政策制定中充分考慮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優先安排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的資金投入,同時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對破壞生物多樣性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此外,可通過設立專門的機構和團隊,負責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實施和監督。第二,公眾參與是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工作的另一個重要方面。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公眾的科普教育,如通過社交媒體、網絡平臺等方式向公眾普及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本知識和具體措施,使更多的人意識到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同時,可通過志愿者服務、社區參與等形式,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任務十分艱巨,其中科研人才是推動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重要支柱。第一,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對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包括提供全面的、系統的理論知識教育,如生物多樣性基礎知識、生態系統管理理論、保護生物學原理等。同時,要對其進行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如數據收集和分析方法、實地調查技巧、生態恢復技術等。第二,建立和完善職業發展機制,激勵工作人員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例如,可以通過設立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制度,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進行定期評估和認證,以此激勵他們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使其能夠更好地為我國林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服務。第三,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加強林業部門與科研機構、企業、社團等的溝通協調,有利于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合作機制和網絡。
保護與恢復林業生物多樣性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多方努力,而且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理解。人們應該認識到,每一個生物種類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保護林業生物多樣性實際上也是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因此,各地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增加資金投入、加強人才培養、加強宣傳教育等,確保林業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恢復工作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