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近日,演員陳喬恩自曝睡覺會“呼吸中止”,她的丈夫調侃“甜美的睡臉,竟發出恐龍般的呼聲”。專家提醒,這種“打鼾”的人猝死率高出正常人3倍!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讓我們一起來關注這個“黑夜殺手”。
病態鼾聲:擾亂睡眠節奏
“怎么美女也打鼾?”面對觀眾的疑惑,陳喬恩大方回應,其實自己有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癥。并表示,自己40多年來都不知道這個問題,直到被丈夫發現。“去醫院做深層腦電波的結果是,深度睡眠時我一個小時會中止呼吸大概25次,每次會長達50秒以上,這是屬于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癥的情況。”陳喬恩稱自己已做完手術。
實際上,每個人睡覺時都打過呼嚕。人在勞累時,咽喉部位的軟組織放松得比較徹底;或是枕頭不太合適,讓氣道有點扭曲,不那么通暢,這些都可能造成打呼這一現象。但這樣的鼾聲是正常的,休息好了、換個枕頭,氣道通暢了鼾聲自然也就消失了。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是病態的,患者打呼嚕很有特點,首先,非常響亮。其次,非常不規律、時斷時續、忽高忽低,往往是幾聲之后停了,出現十秒甚至幾十秒的靜寂,之后出現非常響亮的呼嚕聲,重新開始循環。可以說患者的整個呼吸和睡眠節奏都是紊亂的。
低氧狀態:增加猝死風險
數據顯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患病人群最小年齡可達3歲,并且是一種長期存在、極易被忽略的病癥。我國的睡眠呼吸暫停患病率在4%左右,并且由于很多患者并沒有得到確診,所以實際患病率可能比這更高。
由于睡眠呼吸暫停是引發猝死、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者認為它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試想,當你在睡眠中不時進行人為憋氣,十秒甚至幾十秒,氧氣無法正常進入體內,出現反復的低氧狀態,長此以往人體耗氧量大的臟器包括大腦、心臟、肝臟、腎臟等都將受到損害。許多患者并不認為打鼾需要去看病,而未經診治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極易合并心腦血管、內分泌代謝等多系統、多臟器疾病,與焦慮抑郁、認知功能受損、生活質量降低及交通意外風險的增高密切相關,嚴重者可增加猝死風險。
可以治愈:做好全面評估
打鼾的人群應重視個人身體健康狀況,可以及時前往醫院通過完善體格檢查、血常規、動脈血氣分析等項目,明確診斷后接受相應對策。打鼾在治療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全面評估。比如阻塞的病變中有沒有局部的腫瘤或息肉,還是喉咽骨軟化或者下頜腔狹窄造成的,抑或是口腔咬合關系紊亂所帶來的。只要找對原因進行治療,打鼾是可以治愈的。
輕度打鼾患者可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預防、減輕癥狀,如減肥,避免吸煙、飲酒,慎用鎮靜安眠藥物,同時保持側臥位睡眠等,治療可能引起睡眠呼吸暫停的基礎病,如服用甲狀腺素治療甲減等。重度患者可通過手術治療、口內矯治器及氣道正壓治療,也可以晚上佩戴呼吸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