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敏 孫萬兵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同志要“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充分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自覺和使命擔當。歷史主動,本質是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的中國化時代化表達。始終堅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認識歷史、洞察歷史,充分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記述歷史發展、分析歷史階段,才能對當下有更為清晰明確的認識,從而更好地掌握歷史主動、把握歷史價值、推進歷史進程。
規律存在于事物發展變化的全過程之中,具體表現為一種內在的、本質的聯系,規律的存在有其客觀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要獲得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首先要正確認識和掌握客觀規律,在此基礎上才能夠有效改造世界。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指出,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與基礎,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要以尊重歷史客觀規律為基礎,進而才能深刻把握和正確運用歷史規律,這是增強歷史主動的根本前提。
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的理論探索與革命實踐基礎上,科學揭示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社會歷史發展客觀規律。馬克思主義創立以來,經過170多年的發展不斷顯現出更為強大的真理力量,馬克思主義的不斷發展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盡管世界社會主義在發展中也陷入過低潮、出現了曲折,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這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大趨勢是沒有改變的。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要在正確把握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把握歷史大勢和時代潮流,順勢而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帶領中國人民在21世紀繼續高揚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并不斷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篇章,其根源就在于我們黨無論在何時何地遇到何種困難、面對何種挑戰,都始終堅持在掌握歷史規律中增強歷史主動,不斷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與理解,從而科學把握歷史大勢與時代潮流。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中始終堅持正確把握歷史發展客觀規律,在科學分析和把握歷史大勢中掌握事業發展的主動。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加速興起,中國共產黨從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大勢中應運而生;亞非拉人民解放運動風起云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沖破帝國主義重重包圍,新中國誕生并站穩了腳跟;面對國內外局勢的復雜變化,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共產黨人更是不斷增強歷史主動,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按歷史規律辦事,我們才能無往而不勝。”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站在更高的歷史起點上,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必須在堅持正確把握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深刻把握“三大規律”的本質聯系、必然法則和客觀要求,更好地遵循歷史規律與歷史進程,更為準確把握時代發展脈搏和歷史機遇,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內在的規定性,“人們不能隨心所欲地創造歷史”,但歸根結底是“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告訴我們,社會形態的更替與歷史發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必然性,但歷史主體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因此,發揮歷史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為基礎。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并且創造客觀世界,作為歷史主體的人在實踐之中能夠通過自覺活動從而認識規律,并按照客觀規律去改造世界,而正是人民群眾有目的、有意識的社會實踐活動創造了社會歷史,發揮歷史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是增強歷史主動的內在要求。

“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馬克思、恩格斯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總體發展演進的規律是不斷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并深刻指出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中國共產黨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無產階級政黨,在其實踐過程中始終立足于歷史發展客觀規律,遵循著馬克思所闡明的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在深刻認識人類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這一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歷史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抓住和用好各種歷史機遇,善于積極應變、主動求變,順應歷史發展潮流,不斷增強歷史主動。在把握歷史大勢中始終掌握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保持與時代同行,不斷地推動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向前發展。
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其實質就是將尊重歷史規律的客觀實際與發揮歷史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在尊重和把握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這一基礎上,作為歷史主體的人仍然能夠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來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這種主觀能動性的核心即是歷史主體所表現出的自主的歷史選擇性,簡而言之就是在對社會歷史發展客觀規律深刻理解和把握基礎上,所形成的歷史自覺與歷史主動。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進程的主體,同時也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力量,人民即是一切歷史的前提和價值尺度。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深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這一基本觀點,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是增強歷史主動的堅實根基。能否真正實現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歷史新篇,其關鍵在于能否始終站穩人民立場,進而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馬克思指出:“歷史的真正發源地不在天上,也不在思辨的云霧中,而在粗糙的物質生產中。”因此,增強歷史主動必須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馬克思恩格斯深刻剖析了作為歷史主體的人創造歷史、推進歷史發展進程的具體機制。“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而這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愿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作用的合力,就是歷史。”恩格斯深刻指出社會的發展與歷史的進步,從根本上來說是歷史運動合力的結果,并將這種合力的歷史稱為自然演進的規律,這一歷史運動的合力其根本指向是進行歷史活動的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于中國共產黨而言,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始終把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開展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據,這正是中國共產黨能夠始終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共產黨始終遵循唯物史觀的這一基本觀點,把人民立場視作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推向前進。歷史和實踐深刻告訴我們,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不斷勝利,最根本的是緊緊依靠了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始終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高度一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共產黨人必須更加牢固地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從而更好地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深刻把握世界格局的新發展新變化,乘勢而上,砥礪前行,走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趕考之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上不斷取得新勝利。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是在矛盾運動的過程之中得到發展,因而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而言,其進程是在社會矛盾的產生與解決這一過程之中進行的,因而社會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社會歷史發展的一種中間環節,并預示著社會歷史在一定發展階段中所達到的臨界點。社會發展進程中矛盾的展開和解決推動了歷史主動的實現,因此,能否及時準確把握社會矛盾并有效化解矛盾是能否掌握歷史主動的重要表現。
馬克思曾指出:“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這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于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在唯物史觀的視野中,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是矛盾運動的過程,因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從根本上來講就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而社會主要矛盾則是社會基本矛盾在一定社會形態或發展階段的具體呈現,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歷史時期或發展階段的多種矛盾中起著支配性作用的矛盾,是根本性的社會矛盾。認清和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是把握歷史規律的邏輯起點,是增強歷史主動的必然選擇。
社會主要矛盾的演變有著深厚的歷史基礎,離不開對歷史發展階段與社會發展實踐的深刻把握。“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告訴我們,黨和人民事業能不能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取決于我們能否正確認識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確定中心任務。”中國共產黨始終善于抓住社會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從而帶動全局工作,究其根本是中國共產黨能夠在把握機遇中實現歷史主動。從黨的百年發展歷史進程來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判斷社會歷史發展方位的基本依據,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表現方式往往預示著社會發展方位的變化。從黨的八大到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再到黨的十九大,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揚歷史主動,正確把握矛盾并致力于解決矛盾,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正確認識社會主要矛盾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中心任務,不斷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是我們黨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