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仙靈 ,楊小慧 ,王豆 ,指導:閆詠梅
1.陜西中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00; 2.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陜西 咸陽 712000
失眠是睡眠障礙性疾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可由環境或自身等多因素所致,以難入眠、維持難、多夢等為主要表現。隨著社會生活壓力激增,出現失眠癥狀的人群占比越來越高。一項調查顯示,受訪者中睡眠不佳人群占24%[1]。根據發病因素不同,可將失眠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2種,原發性失眠(primary insomnia,PI)常在排除繼發性失眠基礎上進行診斷,目前西醫認為PI的發生主要與過度覺醒、神經內分泌及神經免疫等機制相關[2]。長期失眠易導致其他身心疾病的發生,有研究認為,失眠和睡眠持續時間可作為抑郁及高血壓發病率關系的中介因素[3-4],在臨床中也常見因失眠長期不能緩解而伴發焦慮抑郁的患者,病情遷延,形成惡性循環。西醫常使用苯二氮?類、褪黑素類及食欲素受體拮抗類藥物聯合抗抑郁藥物治療PI[5],但有研究指出,苯二氮?類藥物可被作為衰老、阿爾茨海默病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6-7]。PI屬中醫學“不寐”“少寐”等范疇。《增修互注禮部韻略》有“寐者,昧也,目閉神藏”,“寐”取其寢、息之意。《類證治裁》有“不寐者,病在陽不交陰也”,正常情況下夜間陰氣盛而陽氣衰,陰陽相交乃得安眠,若陽氣偏勝,陽不交于陰,則致不寐。目前中醫對于不寐的治療方式有內服中藥、冥想、針灸理療等,均在臨床中取得顯著療效。
閆詠梅主任醫師為岐黃學者、陜西省名中醫,擅治中風病、中風后抑郁癥、失眠等神經系統疾病。本研究通過數據挖掘方法分析閆教授治療PI的規律及經驗,為中醫藥治療PI提供參考。
選取閆詠梅教授2019年12月14日-2022年2月14日于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門診至少復診1次的PI病例68例,其中男33例、女35例,平均年齡(50.74±11.52)歲。涉及266診次,方藥266首。
①西醫診斷符合《中國失眠癥診斷和治療指南》[8]相關標準,中醫符合《失眠癥中醫臨床實踐指南(WHO/WPO)》[9]相關標準;②患者基本信息及門診病歷內容相對完善;③無重大精神疾患;④使用中藥治療有效且復診至少1次。
①門診病歷及相關信息不完善;②曾發生心、腦及其他臟器重大疾病,如心肌梗死、腦梗死等;③屬于繼發性失眠者;④未見明顯療效者。
由2人獨立將納入病歷中患者就診日期、年齡、性別、舌脈、中西醫診斷、中醫證型、方藥一并錄入Excel2019,形成處方數據庫。參照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0]和《中華本草》[11]對處方中藥物名稱進行規范化,如“生山梔”“山梔”規范為“梔子”,“萸肉”規范為“山萸肉”,“薏米”規范為“薏苡仁”,“燈芯草”規范為“燈心草”,“夜交藤”規范為“首烏藤”等。參考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0]錄入中藥性味歸經數據。
采用Excel2019對數據資料表中藥物及其相應的性味歸經進行頻次及頻率統計,得到頻次分布雷達圖;采用SPSS Modoler18.0軟件Apriori算法對處方進行組方規律分析,并對所用藥物進行復雜網絡分析,再使用Cytoscope3.9.1對輸出圖形進行美化整合;采用SPSS25.0對高頻藥物進行系統聚類分析,采用Kaiser標準化正交旋轉法,選擇載荷系數>0.5的藥物進行因子分析[12]。
2.1.1 高頻藥物
納入處方共涉及中藥171味,使用頻次4 114次,頻次>90的13味中藥見表1。
表1 266首閆詠梅治療PI處方高頻藥物(前13位)
2.1.2 性味歸經
171味藥物的性味歸經統計見圖1~圖3。其中藥性以平性居多,使用頻次1 443,其余依次為寒性、溫性、涼性、熱性。藥味以甘、苦、辛多見,歸經以肝經、心經、脾經居多。
圖1 171味閆詠梅治療PI中藥藥性分布
圖3 171味閆詠梅治療PI中藥歸經分布
圖2 171味閆詠梅治療PI中藥藥味分布
2.2.1 組方規律分析
使用SPSS Modoler18.0軟件Apriori算法對266首處方進行關聯分析,設置支持度20%、置信度90%、最大前項數=2。依照支持度降序排列,前20位組合見表2。
2.2.2 復雜網絡分析
使用SPSS Modoler18.0及Cytoscope3.9.1對藥物進行復雜網絡分析設置最大連接數為60,低于15為弱鏈接,大于30為強鏈接,再使用Cytoscope3.9.1對輸出圖形進行美化整合,邊權重隨鏈接強度變化,變化范圍10~30,可見牡蠣、龍骨、甘草、酸棗仁、首烏藤、柴胡、茯神存在強鏈接,見圖4。
圖4 266首閆詠梅治療PI處方藥物復雜網絡分析(邊權重10~30)
2.2.3 聚類分析
采用SPSS25.0對頻次≥40的28味藥物進行系統聚類分析,見圖5。當間距設置為22.5時,可將上述28味中藥分為5個聚類群。Ⅰ類:龍骨、牡蠣、酸棗仁、茯神、首烏藤、柴胡、郁金、薄荷、白術、川楝子。Ⅱ類:黃連、黃芩、焦梔子、蓮子心。Ⅲ類:黨參、黃芪、當歸。Ⅳ類:陳皮、清半夏、茯苓、山藥、砂仁。Ⅴ類:磁石、川牛膝、丹參、地龍、甘草、川芎。
圖5 266首閆詠梅治療PI處方頻次≥40藥物聚類樹狀圖
2.2.4 因子分析
采用SPSS25.0軟件對頻次≥40的藥物進行因子分析,得出KMO=0.630,Bartlett球形檢驗卡方值=2 132.902,自由度=378,P<0.001,提示可進行因子分析。總方差解釋表中特征值≥1的公因子5個,累計貢獻率為43.43%。見表3。碎石圖(見圖6)示,可提取28個公因子,成分數>6時曲線漸趨平緩,大致可推斷主成分有6個。采用Kaiser標準化正交旋轉法,迭代10次后收斂,選擇載荷系數>0.5的藥物進行主成分分析,見表4。
表3 266首閆詠梅治療PI處方藥物因子分析(頻次≥40)
圖6 266首閆詠梅治療PI處方藥物因子分析碎石圖(頻次≥40)
表4 266首閆詠梅治療PI處方核心藥物主成分分析(載荷系數>0.5)
PI屬中醫學“不寐”“少寐”“不得臥”等范疇。《素問·靈蘭秘典論篇》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統率人體一身血脈,血脈載水谷精微,又將其布達周身、濡養周身。若心失所養,或邪擾心神,則心神不安,夜不能寐。閆教授認為,PI發病多責于飲食、七情、勞逸失常,或見病后體虛,從而生熱、生痰、生瘀,諸多原因致心神不安,一旦發病,需究其病因,使心神得安,才能藥到病除。
閆教授所用高頻藥物中,甘草除調和之用外,與陳皮皆可益氣健脾;龍骨、牡蠣、首烏藤、酸棗仁、茯神、磁石皆為治療PI的核心藥物,以安神為基礎,兼養心定悸;肝喜條達,肝氣易郁滯而化熱,閆教授擅用柴胡、黃連、丹參、郁金、焦梔子退熱解郁,以佐助安神。從歸經分析可見,藥物歸肝經、心經最多,閆教授采用疏肝、清肝、養肝之品以疏泄肝之氣機,清泄肝之郁火,補養肝之氣血。《明醫雜著·醫論》曰:“心病先求于肝,清其源也。”上述藥物除治肝外,先防母病及子,間接平衡心之陰陽,使陰平陽秘,夜而能寐。從藥性分析可見,閆教授多用平性、寒性、溫性藥物治療PI。因該病多以陽盛陰衰為主,陽盛乃是諸多病因致肝郁化火、痰熱內擾,根據熱者寒之原則,以寒性藥物清熱瀉火,但重用恐攻伐太過而傷陽氣,故佐以溫性及平性藥物,寒溫并用,和而能寐。在藥味方面,以甘味、苦味、辛味為主,甘入脾,可緩也,《脾胃論》有“治脾胃即可安五臟”,故閆教授治療PI重視補益脾胃。閆教授認為,補脾還應注重醒脾、運脾以防滋膩礙脾,故配合苦味、辛味藥共奏辛開苦降之妙用,以調暢氣機;再者,苦味入心走血,故能清心除煩[13]。
對處方用藥進行組方規律分析,龍骨-牡蠣為基本組合,協同增效,生用具有鎮驚安神、潛陽斂陰之功,在此基礎上或加甘草健脾和中,或加首烏藤、酸棗仁、茯神養心、寧心而安神,或加柴胡疏肝解郁。
藥物復雜網絡分析提示,閆教授治療PI常用組合為牡蠣、龍骨、柴胡、甘草、首烏藤、酸棗仁、茯苓、川芎、茯神等,以酸棗仁湯為基本方隨癥加減,酸棗仁湯能養血除煩清虛熱,閆教授認為當下社會節奏加快,人群壓力較大,時常熬夜,易暗耗陰血,故以此方為基礎養血調肝、寧心安神,常用于治療肝血虧虛、虛熱內擾之不寐。
由聚類分析可見,Ⅰ類藥物以鎮驚安神、理氣解郁為主,有研究顯示,失眠嚴重程度與焦慮抑郁狀態的發生呈正相關[14],故在安神助眠同時要予理氣解郁藥物以達到未病先防的目的。Ⅱ類藥物以清熱泄火為主,焦梔子、黃芩、黃連清泄三焦濕熱,與蓮子心均屬苦味藥,能入心經,清心火,治療火熱擾心致心不藏神所致不寐;蓮子心具有交通心腎之功,更長于治療心火亢盛、心腎不交之不寐[15]。Ⅲ類藥物以補氣養血為主,黨參、黃芪長于補氣,氣能生血,閆教授臨證常重用黃芪45~60 g,研究表明,黃芪有改善血流動力學等功效[16],與其活血通絡之功相吻合,可達到補而不滯的效果;當歸補血安神,為補血圣藥,閆教授臨證常以當歸身入藥,《本草正義》有“歸身主守,補固有功”,上三味藥常用于氣血虧虛證候明顯者。Ⅳ類以理氣健脾化濕為主,病發之初,脾虛生濕,取參苓白術散之義,以山藥、茯苓、陳皮健脾增強運化功能,輔以砂仁醒脾化濕,濕去脾運臥則安;濕邪久而化熱生痰,取黃連溫膽湯之義,以陳皮理氣,同半夏共奏燥濕化痰之效,茯苓健脾以助痰消,配合黃連等清熱藥物,痰熱消則夜寐寧。Ⅴ類藥物以活血化瘀為主,《醫林改錯》有“夜寐多夢是血瘀”,提示不寐可從瘀入手,久病必瘀,瘀而脈絡不通,一則氣血不達心腦諸竅,神不安則不寐;二則瘀血停滯局部,不通則痛,痛而夜不能寐。故用川芎、地龍、川牛膝三味化瘀通絡,丹參兼有清心除煩的功效,尤宜用于瘀證不寐。
因子分析結果與聚類分析相似,而因子分析具有聚類及降維的特點,其結果可得出新的因子組合,值得進一步探索。新因子組合即新方組合共5組,與聚類分析結果對應的藥組大致為:F1、F2為Ⅰ類,F3為Ⅱ類,F4為Ⅴ類,F5為Ⅳ類,分別從臟腑、陰陽、氣血入手,攻補兼施,綜合調攝。
綜上所述,本研究采用數據挖掘方法對閆詠梅教授治療PI常用藥物及方藥組成規律進行分析,客觀展現其治療PI的遣方用藥特色及規律,得出閆教授治療PI主要從心、肝、脾三臟入手,以養心補肝、理氣健脾、寧心安神為基礎,以安心神、調陰陽為治療目的,同時隨癥加減,兼顧泄熱、祛瘀、燥濕、化痰,攻補兼施,整體調攝,使機體達到陰平陽秘、陰陽調和,為臨床治療PI提供參考。但本研究選取數據資料數量有限,故于臨床運用時還應結合具體情況,以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