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靈犀

30年來,兩岸逐步開啟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嶄新格局。兩岸交流走深走實、兩岸同胞走近走親,成為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從推動打破兩岸隔絕對峙,到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從第一位臺商到大陸投資設廠,到如今臺資企業總量達數萬家;從20世紀老兵赴大陸探親大潮,到新時代臺灣青年“登陸”就業創業浪潮……30年來,兩岸逐步開啟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嶄新格局。兩岸交流走深走實、兩岸同胞走近走親,成為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大陸始終對臺胞臺企關懷備至”
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一直以來,大陸順應兩岸同胞加強交流合作、增進了解溝通的共同愿望,積極為兩岸交流合作創造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祖國大陸繼續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同等待遇。
2018年,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迅速落地見效,推動兩岸在學術、文化、教育、體育、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交往不斷深化。2019年,大陸再出臺“26條措施”,進一步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2020年助力臺企“11條”、2021年“農林22條”、2022年惠及臺胞的個體工商戶新政相繼出臺,越來越多的臺胞臺企從中受益,在奮斗中收獲累累碩果。
“大陸惠臺政策越來越多樣和細致,比如‘農林22條措施的出臺,就給我們做農業的臺灣人很多幫助,讓我們可以更安心地在這里發展事業。”臺灣高雄科技大學碩士畢業生陳燕儒已扎根廣西10年,成為一名“新農人”。受惠于“農林22條措施”,陳燕儒的事業發展更上層樓。
“我1998年就來到大陸,屬于最早一批來大陸發展的臺商。”臺商林文禮說,20余年在大陸多地打拼,感受到大陸惠臺的種種利好。林文禮近來落戶浙江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打算借著惠臺政策的東風,發展大健康產業,助力大陸鄉村振興。
臺灣青年黃柏翔扎根大陸金融行業發展多年,如今就職于中國光大集團。“大陸落實落細各項惠臺利民舉措,是我留下發展的關鍵因素。”黃柏翔說,選擇到大陸工作,他得到了很好的基礎保障,擁有升遷評優的機會,深深感受到大陸方面的誠意與溫情。“企業不僅為臺灣員工提供了‘五險一金,還有補充醫療保險與企業年金、探親假和帶薪事假等保障,和大陸同事一樣同等待遇。更重要的是大陸的廣闊舞臺為臺青成長成才、發展事業提供了無限可能。”
“大陸始終對臺胞臺企關愛備至。”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表示,各項政策措施助力臺胞臺企渡難關、創新機,真情實意令人感動。
“這里是實現夢想的最佳舞臺”
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也是兩岸同胞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大陸各地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越來越多臺胞臺企扎根大陸,分享機遇、共享成果,到大陸的廣闊天地追夢圓夢。他們向島內同胞喊話:“這里是實現夢想的最佳舞臺,你的所有夢想都可以在大陸放飛,擼起袖子干吧!”
2016年,臺青李偉國躊躇滿志來到大陸。從房地產銷售員做起,李偉國快速成長,如今是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平臺“華燦工場”的合伙人兼總經理。在他的帶領下,“華燦工場”于北京、成都、珠海、昆山4座城市運營超11000平方米的空間,并在臺北設有辦事處,服務有意赴大陸發展的海峽兩岸及港澳同胞。“祖國是最大靠山。”李偉國說,“兩岸青年應并肩站上大舞臺,用奮斗的青春贏得共同的大未來。”
“大陸市場很大,機會很多!”臺青丁翊凱扎根大陸發展多年,如今在上海一家環保公司就職。“臺灣青年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最好的機遇就在大陸,因為大陸自始至終都愿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發展紅利與機遇。而且,這里市場規模數十倍于臺灣,匯聚了全世界非常多優秀的人才,在這里可以學到非常多在臺灣學不到的東西。”
“回到大陸發展這么多年,我經營的農業產業從無到有,目前辣椒種植面積已達兩萬多畝。”臺商莊久毅扎根廣西種植“寶島美人椒”,他成立的兩岸紅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先后獲桂臺現代農業合作示范基地、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等稱號,帶動當地6000余戶村民脫貧。“還在觀望的臺胞,應該立馬過來‘卡位,搭乘大陸經濟發展的快車,開創自己產業的一片天。”莊久毅說。
在大陸一系列惠臺政策措施的助力下,大批臺胞踏實奮斗,在融入大陸發展中實現人生價值。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公益慈善、生態建設、文化旅游等各個領域,都有臺胞打拼的身影,一個個兩岸融合發展、同胞心靈契合的故事精彩動人。作為兩岸交流合作、融合發展參與者和受益者,臺胞的獲得感、融入感、幸福感也不斷增強。
“民族復興的路上臺灣不能缺席”
“中國夢不應該缺少了臺灣這一塊,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我們不能缺席。”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的一席話,道出了許多臺灣同胞的心聲。在大陸的持續推動下,越來越多臺灣同胞匯入中華民族復興大潮,他們來到大陸投資興業,積極參與各地發展建設,也在其中分享了巨大的機遇,取得了在島內難以想象的成就。
在與臺灣一水相隔的福建,上萬家臺企在此生根、成長、壯大。“我們協會的會員企業從一開始的個位數,到現在已經有1300多家了。”福建廈門臺商協會榮譽會長吳家瑩說,近30年來,大陸積極為臺胞廣泛參與經濟社會建設創造條件,來廈門發展的臺商越來越多,臺資企業獲得越來越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全國經濟百強縣之首江蘇昆山,30余年間累計有5300多家臺資企業投資落戶,近10萬臺胞在此安居樂業。一大批中小臺企在昆山成長壯大,26家企業在大陸上市(掛牌)。“我們有幸見證、參與大陸建設發展,從中獲益良多,更有志為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昆山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孫德聰說。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大陸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廣大臺胞臺企也迎來了新機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海南自貿區(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為臺胞扎根大陸、建功立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兩岸同胞攜手,前途海闊天空。”扎根四川彭州的臺胞陳貴靜說。
在大陸堅持推進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臺灣同胞深切體會到,臺灣前途在于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復興。他們希望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發展,期待從兩岸交流合作中獲益;他們通過各種形式,積極參與到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義事業中來。
“大陸始終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通過給予同等待遇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這成為我們用實際行動做好兩岸融合發展的‘溝通者、正能量的‘傳播者,講好臺青在大陸發展的故事,進而相向而行、攜手并進的最大底氣。”黃柏翔相信,隨著越來越多契人心、匯民意的舉措出臺落實,會有越來越多臺胞臺青扎根大陸、筑夢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