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薪竹

關于博鰲亞洲論壇建設、海南自貿港的發展,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王勝接受了《今日中國》的專訪。
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于3月28-31日舉辦,共商疫后亞洲與全球發展大計。此次年會是黨的二十大之后舉行的首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也是疫情以來首次以全線下方式舉行。就博鰲亞洲論壇建設、海南自貿港的發展,近日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王勝接受了《今日中國》的專訪。
今日中國:博鰲亞洲論壇是海南的國際名片,也與您有著深厚淵源,您參與了論壇的籌備建設和各個階段的工作。作為親歷者,您是如何評價博鰲亞洲論壇建立以來取得的成果的?未來還將如何發揮作用?
王勝:博鰲亞洲論壇是一個很好的中國故事,我本人則是這個故事當中的人,從論壇的創建、成立大會,一直到每一屆論壇的服務保障,我總共參與了23年。所以我對論壇感情非常深,人生大半輩子都獻給了博鰲亞洲論壇,見證了論壇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一個不知名的論壇,到如今被譽為“東方達沃斯”,這樣的稱呼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它的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
當然,它和達沃斯論壇還是不太一樣,我個人認為博鰲亞洲論壇有很強的區域特色,是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經濟論壇。博鰲亞洲論壇是由29個國家共同發起,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會議組織。它成立的初衷是加強亞洲國家之間及亞洲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亞洲經濟一體化。經過20多年的發展,博鰲亞洲論壇積極推動亞洲各國加強對話與合作,在凝聚亞洲共識,促進亞洲發展,突顯亞洲繁榮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外國媒體、學者認為博鰲亞洲論壇已經成為宣介亞洲主張的重要平臺,提供了解決亞洲經濟問題的博鰲路徑。另外,也為進一步凝聚亞洲共識,集聚全球正能量,為亞洲乃至世界的經濟復蘇、經濟發展提供了博鰲智慧。也有外國政要評價說它提供了全球治理的亞洲方案。我覺得這幾個評論足以說明博鰲亞洲論壇的國際影響力。
我認為它還有幾個更為重要的作用,是這些年逐步發揮出來的:
第一,博鰲亞洲論壇已經成為一個連通亞洲國家之間以及亞洲與世界的重要平臺,在推動“一帶一路”共建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就是2015年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布的。
第二,外國人觀察中國,很多是通過博鰲亞洲論壇這個窗口來看的。中國的開放是什么情況,中國開放的大門是不是越開越大,通過博鰲亞洲論壇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另外它也是世界傾聽亞洲智慧、亞洲方案、中國聲音的一個非常重要、不可多得的外交舞臺。
第三,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多次倡議推動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后來又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以博鰲亞洲論壇是展示中國在推動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以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體實踐的重要窗口。
今日中國:2023年是中國經濟重回正常運行軌道的重要一年,本屆博鰲亞洲論壇如何聚焦各國關切?
王勝:我覺得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今年大家都很關注中國,因為經過三年抗疫,中國經濟復蘇,就意味著世界的利好。博鰲亞洲論壇作為后疫情時代全球范圍內規模非常大的線下國際會議,也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
今年年會博鰲亞洲論壇繼續聚焦亞洲和世界發展的前沿問題,致力于凝聚各國共處疫后世界經濟復蘇的共識,推動國際社會加強政策協調和團結合作,迎接共同挑戰,促進共同發展。所以主題是“不確定的世界:團結合作迎接挑戰,開放包容促發展”,設置了發展與普惠、治理安全、區域全球、當下與未來四個板塊的議題。主要目的是更好地推動各方理性探討自身利益和共同利益、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從而促進國際合作,凝聚發展共識。
另外,博鰲亞洲論壇今年還舉辦全球經濟發展與安全論壇第二屆大會、全球旅游論壇首屆大會、全球城市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論壇首屆大會、全球健康論壇第三屆大會,以及國際科技創新論壇第三屆大會這些專題會議,包括了全球的經濟發展和安全、全球的旅游、全球的城市綠色發展以及鄉村振興、全球健康,還有國際科技與創新等內容,議題非常豐富,涉獵面非常廣。
今日中國:作為論壇所在地,海南也通過博鰲論壇的發展受益匪淺。在您看來,博鰲論壇在推動海南對外開放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王勝:博鰲亞洲論壇是海南對外開放的助推器。可以說,博鰲亞洲論壇助推了海南的對外開放。博鰲亞洲論壇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進對外交流與合作,擴大國際朋友圈,提升國際知名度,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海南推進對外開放和建設自貿區、自貿港的一塊金字招牌。與此同時,海南也為博鰲亞洲論壇的發展貢獻了智慧和力量。兩者之間的關系可謂相生相伴、融合發展、共同成長、相得益彰。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一個地方可以體現一個國家的風貌。海南發展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歷史見證。”海南作為博鰲亞洲論壇的東道地,其對外開放的歷史使命感與博鰲亞洲論壇開放包容的發展方向是高度契合的,兩者在共同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方面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
今日中國:海南在中國的國際化發展中一直保持著先鋒態勢。在您看來,從海南自由貿易區到海南自由貿易港(以下簡稱“海南自貿港”),海南實現了怎樣的蛻變?作為自貿港的海南,重點發展方向是哪些?
王勝:我認為在海南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黨中央經過全盤考慮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抉擇。首先,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也叫海南自貿港,下一步就是朝著對外開放的最高形態發展。其次,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前無古人,沒有現成的經驗,既要學習和借鑒全球各地自貿港建設的先進經驗,更要做好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
同時結合海南的實際,將來在種業、海洋經濟、醫療健康、大數據、人工智能及金融等領域,海南自貿港都有非常大的制度型開放空間。
海南還要做的,包括做好招商引資,引進境內外優質項目和合作伙伴。依托巨大的政策優勢,目前的海南自貿港對于中外投資者均保持著吸引力。海南地處RCEP成員國中心,在和RCEP國際規則對標方面海南有獨特的優勢,也可以把RCEP的優惠政策和海南自貿港的優惠政策進行疊加,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政策紅利。同時,海南還應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走在全國前列,這也是體現制度型開放的重要方面。
另外,像CPTPP、DEPA、CAI這樣的國際經貿規則,海南自貿港都在主動、積極地對標和對接。尤其是今后在產業標準規制的制定方面,需要盡快與國際接軌。
今日中國:在海南的發展中,開放與國際合作會是重要組成部分。海南這種路徑設計有怎樣現實優勢,又需要克服哪些短板?
王勝:習近平主席去年在海南考察的時候,強調要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讓海南成為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示范。這就要求海南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水平,而且要走在全國前列。海南不僅需要認真落實中央賦予的開放政策,更要盡快使其開花結果,在制度創新方面有所突破。
另外在國際合作國際交流方面也要加大力度。在上述領域海南有著一些獨特優勢:博鰲亞洲論壇、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都是海南特有的國際交流平臺。這對推動下一步海南制度型開放,推動海南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推動海南和世界的交流將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
另外就是海南自貿港的政策優勢。自貿港既是壓力測試綜合平臺,又能夠享受優惠政策。既有平臺優勢,又有政策優勢,在加快制度創新這些方面,海南應當說是大有可為。
當然,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海南在建設自貿港過程當中,在推進深化改革開放過程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其中一點是當前人才隊伍建設,尤其是在能力上還無法滿足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需求,一些工作人員的對外開放意識以及涉外風險防范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無論是中央或是省委省政府對此都非常重視,輸送優秀干部、引進出色人才,聚八方之力參與自貿港建設。
今日中國:海南如何利用其獨特制度安排與地理優勢,發展與周邊地區經濟合作?
王勝:海南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我們原來提出過一個“四小時飛行經濟圈”的概念,是講在四小時飛行時間里面,能夠涵蓋覆蓋幾乎所有東盟國家,乃至一些東南亞和東亞國家。由于這種獨特的區位優勢,也由于海南與東盟地緣相近、人緣相通,下一步發展的優先方向應該是東盟。
要怎么做?要做硬聯通、軟聯通,還要做心聯通。硬聯通方面要推動和周邊國家空中和海上的航線的連接,已有航線的還要加密航班。另外開通更多的海上航線,促進多方經濟合作。
軟聯通就是要對標幾個重要的、先進的自貿港,尤其對標“四小時飛行經濟圈”內部的自貿港,加強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和合作。按照習近平主席的指示要求,要加快融入國際高標準自貿區網絡,實現全球自貿港伙伴計劃。
心聯通。海南是一個人口小省,人口剛剛突破1000萬,但是我們在海外的瓊籍華人華僑將近400萬,是非常重要的僑鄉。我們應該發揮這些瓊籍華人華僑人脈方面的優勢,加強和這些相關國家的人員商務往來,包括進一步簡化程序,讓人員流動更加便利、更加通暢。
今日中國:作為中國南海研究院的院長,您在博鰲論壇和海南的發展過程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發揮了哪些作用?今后還有哪些打算?
王勝:雖然目前擔任中國南海研究院的院長,但我之前參與了博鰲亞洲論壇的創建和每一屆論壇的服務保障,可以說是論壇創立的見證人、推動者,也是論壇發展和服務保障的參與者、貢獻者。我曾牽頭策劃了博鰲亞洲論壇里面的一些重要的活動,組織了一些分論壇,例如中國東盟省市長對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島嶼經濟論壇、全球自貿港發展趨勢論壇以及今年要召開的全球旅游論壇首屆大會等。大家到博鰲論壇會看到博鰲論壇主題公園,這個主題公園從創意、規劃到設計我都全程參與。
正是因為我對博鰲亞洲論壇的持續參與,2021年7月我被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專門授予“博鰲亞洲論壇感謝狀”。我是海南省第一個獲得這個榮譽的人員,感到十分自豪。
作為中國南海研究院的院長,我要特別談一下我們在博鰲亞洲論壇里面,設立了一個南海分論壇。該分論壇已成功舉辦了八屆,是以凝聚共識、增進互信、推動合作、謀求南海的長治久安為宗旨來貢獻大家的智慧。參加論壇的有來自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尼等南海沿岸國家的專家學者,也有來自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域外專家學者。
南海分論壇為地區內外關注南海問題和區域海洋合作與治理的專家、學者、媒體、非政府組織、政府官員和駐華使節提供了一個高規格、機制化的多邊對話交流平臺。這也是一個對外傳播的重要平臺,我們也通過南海合作論壇發出中國聲音,闡明中國立場,推動大家把南海向著建成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友誼之海的這個目標來凝聚共識。
下一步,我們要用好中國南海研究院已經搭建的二軌平臺、機制化學術交流網絡,向全球推介海南自貿港,展示自貿港建設的發展成就,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發揮好中國南海研究院獨特的智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