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強
(晉中信息學院,山西晉中 030800)
對于古典音樂藝術作品來說, 內在結構魅力是核心要素,不管是理性聆聽古典音樂,還是感性欣賞古典音樂,都需要了解其結構美,了解作曲者的創作意圖和想要抒發的思想情感。 通過了解古典音樂作品的結構美,才能真正做到用心感受音樂,思索音樂蘊含的趣味性。而這也離不開古典音樂賞析,這種賞析水平需要長時間提升, 因此應當持續探索古典音樂賞析渠道,為后期音樂創作奠定基礎。
古典音樂結構是由不同元素組合而成的, 這種組合與排列會形成兩大內在含義結構, 一種是宏觀意義上的古典音樂結構, 也就所謂的古典音樂曲式結構,包含的曲式種類很多;另一種是微觀意義上的音樂作品結構, 是固定音樂曲式內在組成的結構形式[1]。例如:音樂語言體系由多個模塊組成,這些模塊包含各種語言材料,就是所謂的“磚和瓦”,而曲式結構就是磚瓦組建成的房屋,房型結構很多,不同房型呈現出的內在結構特點,以及內在含義都不同[2]。 這些多元房型,或者某房型下的不同結構,就會形成多元結構形式。 各種古典音樂曲式結構對應的審美藝術特征也不同, 往往注重對內在結構體系的審美價值和特點進行展示。要想研究各種音樂要素、音樂作品結構及其對應印象的相關性,必須明確具體事實,而不是單純了解其原理,必須通過個別細節觀察,歸納研究出最終規律[3]。 只有這樣,才能夠賦予音樂一定的哲理性。多種音樂元素組合在一起,就形成完整的音樂作品, 但這需要遵循一定的聲學邏輯原則和規律,契合規律組成要求,不然是無法體現出自身美感的。
時間持續運動, 古典音樂的組成元素單音也基于一定的自然結構規律持續向前運動, 進而形成各種音樂要素[4]。各種音樂要是基于規律和準則進行排列組合,就形成高級別的音樂語言。這些音樂語言有效結合,就可以形成具有一定美感的古典音樂作品。要想確保具備美感的音樂作品組合而成有機音樂整體,了解其結構很重要。 結構的合理與否、成功與否,都會對古典音樂作品的整體產生影響。 結構這一元素價值,在《大學語文》中體現得比較透徹,基于形式美這一定義,可以不同結構組合成藝術作品,也屬于一種藝術語言, 在藝術意境創造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是形成完整藝術作品的有效渠道[5]。 欠缺古典音樂藝術作品的制作方法,缺乏組織措施,就不利于完整、極具美感的藝術作品的形成。對于我國傳統音樂作品而言,古典音樂結構不但涵括其總體結構,還和局部的多個結構息息相關, 不僅包括音樂調式和音樂節拍等,還包括各種音樂手法的科學應用渠道。
我國古典音樂作品結構和國外有一定差異性。我國古代比較注重自然美, 注重農耕文化宣傳和發展,古代人們希望“風調雨順”,對于生態自然的依賴性非常強,也有著豐富、深厚的大自然情感[6]。古代人們對于藝術作品做出審美研究, 通常覺得只要是遵循生態自然發展原則的,就是美的。 《周易·賁卦》中的“白賁無咎”,其實指的是基于白色這種基調落實好藝術裝飾工作,這個過程是比較隨性的,往往不太聯系自然規則,屬于一大本色。 以往的學者認為,音樂這門藝術與生態大自然發展規則息息相關, 屬于一種規則性藝術。 《禮記·樂記》所指的“樂由天作”,即音樂屬于一種自然音響于人間的具體表現形式[7]。就是由于這一遵循自然規則的審美習性和陌生的存在,才導致我國古典音樂作品結構具備自然特色。 這一自然特色體現為以下3 點。
第一,音樂發展往往聯系自然事物變換順序。古典音樂結構也根據這一順序完成全局和全系統有效建構。比如《十面埋伏》(中國傳統琵琶曲),具有非常鮮明的結構美感,其審美藝術水平要求較高。全曲涉及3 大模塊的內容, 與13 個小段的樂曲息息相關。這一古典音樂作品的結構是比較嚴謹、密切的,整個曲目按照時間進行排序,完成布局排列和設置。在音樂語言跟隨時間而變動的情況下, 古代一幕幕戰爭情景出現。 2 000 多年前楚漢之戰的勝負之分,為后面的垓下之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音樂持續推進的基礎上,這些戰爭畫面展示于聽眾面前。這種圍繞戰爭發展描繪出的畫面,以及對應的時間順序變化,最終組合而成完整的古典音樂結構, 呈現出史詩級別的壯闊場景。
第二,古典音樂作品涵括的文化知識點很多,往往遵循一定的發展規律,實現內容良好銜接,具備比較強烈的邏輯思維關聯性。比如,王建中創編了著名鋼琴曲《百鳥朝鳳》,是由民間嗩吶曲《百鳥朝鳳》激發的聯想,因此具備一定民間嗩吶痕跡?!栋嬴B朝鳳》的各個部門和結構模塊都自然銜接, 圍繞鳥啼的聲音,描繪各種畫面[8]。
第一部分從第一小節至,轉化到第28 小節。 這些音樂速度等級是中級, 音樂旋律具備較強的歌唱性。 這部分內容含有三大樂句,第二、三樂句,屬于8個小節為一句,相應的旋律不同[9]。相隔八度,演奏運用的織體不同。不同的力度形成了強弱對比,這種旋律能夠從根本上增加音樂范疇, 增強樂曲祥和的感覺,特別是第28 小節的八分音符,起到了場景自然過渡化的效果。
第二部分內容起自第29 小節, 終于第186 小節。 這個結構模塊的內容也有活躍性, 更類似于快板,有著很歡樂的音樂旋律,涉及三大樂段,整體都是非常歡快的。第二樂段不僅有不同鳥聲的組合,還涵括不同的鳥兒神態,能夠凸顯出生態自然的趣味性。第三樂段包含兩種旋律,可以進行各音區模唱,有著強烈的藝術美感, 鳥兒自身美感也是非常強烈的。174 小節之后,也模仿鳥兒啼鳴,鳥兒相互追逐,十分歡樂。
第三部分包含從187 小節到233 小節的內容,整體樂速緩慢,展現出鳥兒相對安靜的打鬧場景。這塊內容包含兩大樂段(187—203 小節,204—233 小節)[10]。 前樂段的樂曲旋律是具備較強的切分節奏感的,在進度上也先慢后快,對鳥兒靜止情況下的聲音做出描繪,整體環境氛圍很熱烈。后樂段是圍繞變奏加花織體進行演奏的, 表示鳥兒靜止狀態下也能給予人們歡樂的感覺。
第四部分(234 小節—結尾),速度明顯越來越快,旋律感也很強、快速,最后落到高潮。第四部分演奏的樂器主要是民族打擊樂, 是以取輪奏織體為核心織體的,拉寬了附點音符節奏,還對百鳥爭鳴的場景做出了具體描繪[11]。
全曲結構是基于音樂速度完成組合的, 對應著四大樂速,即中速→快→稍慢→極慢,可以表現出各種鳥兒在各種狀態下的情緒表達和氛圍營造。 古典音樂作品結構類似于不同的鳥兒情狀變化, 通過鳥兒啼叫的聲音變化,實現各場景的有效切換,最終實現不同內容的自然銜接和轉換。 整個古典音樂渾然一體,不同層次的內容也很簡單、分明,結構上是非常緊湊的,能夠完成內容和結構的自然銜接,展現出各種自然美景, 也能在一定限度上表達出人們對大自然的由衷的熱愛情感。
第三,套曲是由多個小曲組合而成的,兩者結構存在相關性,不僅彼此獨立,而且彼此依靠,它們一起組成一個有機系統整體。換句話說,小曲不但能夠獨立演奏,而且能夠和別的小曲組合,形成套曲。 比如琵琶獨奏曲《塞上曲》就是李芳園創編出來的,屬于一種套曲。《塞上曲》包含五大段樂曲內容,各段都涵括68 個小節內容。 其中第2 段對應的是商調式,別的都是羽調式。 不同樂曲段落的旋律具備一定的相同性,彼此音調息息相關,音樂形象也是相對集中化的。因為李芳園有異于他人的音樂構思,所以創作出的音樂結構也很特別,導致樂曲小曲相互獨立,但又不失相關性。每首小曲含有的三段體獨立結構,都能夠當作獨立樂曲完成音樂演奏, 不但能夠彰顯結構完整價值, 還可以在連綴演奏的基礎上帶給人們整體感受??傊覈诺湟魳纷髌肪邆浣Y構獨特性,也對應著特殊的結構美感。
古典音樂自身是具備較強的藝術美感的, 其無論是在意境還是旋律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美感。古典音樂作品中節奏和韻律的運用、變化,以及其內在結構,使得音樂藝術具備特有的風格。古典音樂作品滲透出較強的韻律美, 可以讓欣賞者感受到這種獨特的味道。 例如,從具體音韻上來說,古典音樂節奏感比較強,不僅具備和諧性,還具備生動性,不僅有安靜的一面,還有活潑的一面,在具體鑒賞時必須多加注意。古典音樂作品蘊藏的色彩很多元,基于古典音樂節奏處理,可以展現其內在神韻,確保欣賞者感受音樂之美,抒發個人想象。古典音樂作品可以烘托出特殊氛圍,能夠抒發音樂精神和品質,呈現出的情感色彩也非常鮮明。 就是這種古典音樂作品的特有韻律,使其展現出極強的生命力,使其散發出強大的音樂藝術魅力。古典音樂對應著一種意境之美,在實際創作時必須強調其意境塑造。 意境美可以使音樂作品經得住時間打磨, 感受和增強古典音樂意境美是藝術鑒賞的最高境界。 古典音樂作品的創作往往強調朦朧感的獲取, 確保欣賞者通過想象獲取多元的意境內容,獲取音樂美享受。
古典音樂作品的內在藝術美感很強烈, 往往可以激發欣賞者的學習興趣, 確保學生對古典音樂足夠熱愛和期待。 音樂賞析是增強美育效果的有效渠道,學生在具備古典音樂學習和探索興趣之后,就會主動研究,主動學習專業古典音樂知識,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芭d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習興趣才能激發探索熱情,進而提升古典音樂教學水平和效率。隨著人們日常生活節奏的持續加快, 古典音樂賞析活動往往可以讓學生覺得很新奇, 可以減輕學生學習和日常生活負擔,使其在音樂的世界里自由翱翔,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抒發個人思想情感, 還能促使他們釋放壓力。科學設置和有序開展古典音樂賞析活動,不但能夠促使學生全面掌握古典音樂理論知識,促使學生加深對于古典音樂的理解。同時,教師通過正確的指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后期開展古典音樂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古典音樂的藝術價值很高, 學生賞析古典音樂作品,不但能夠增強智力,還能豐富個人思想情感,促進自身創新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古典音樂作品內涵豐富,通過實踐教學,學生的思維學習素質得以提升。例如,很多具備開創精神的科學家都很熱愛古典音樂,不但主動欣賞古典音樂作品,還積極參與作品演奏。賞析古典音樂作品,不僅可以促發學生的思維水平提升和情感升華, 還能帶給學生獨特的音樂學習感受, 深化學生的思維理解程度。 通過研究了解到,那些經過古典音樂專門技能訓練的人,不但具備較強的音樂旋律感和節奏感,個人思維敏感度也更高。
在古典音樂教學和學生古典音樂作品鑒賞當中,教師指引非常重要,不但可以讓學生深入感受音樂美感, 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文化水平和知識素養。 例如,音樂教師要和學生及時溝通,與作曲者密切交流,形成一種友好協作的關系。 學生應當明白,通過賞析古典音樂作品, 不僅可以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還可以與專業人士交流思想、相互發展。 教師指引學生參與古典音樂作品賞析, 也能夠加深對于作品內容的理解, 明白作曲家作品創作的理念、目的,以及表達緣由和方式。通過持續的古典音樂作品賞析,學生可以學習不同的知識,產生情感觸發。 比如,可以觸發學生的一些經歷,使其將思想情感與作品背景、氛圍融合在一起,實現全面、深入賞析的目標。雖然古典音樂作品藝術內涵豐富,但卻具有比較強的時代感,與學生現代的日常生活聯系不夠密切,很多學生理解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充分發揮教師的古典音樂教學指引作用, 更加有利于敞開古典音樂作品賞析大門。
古典音樂作品具有豐富文化內涵, 但若賞析者不注重作品選擇, 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索的興趣,無法獲得較好的古典音樂作品賞析效果,特別是對于那些新生或者剛剛接觸古典音樂的學生來說。所以,挑選古典音樂作品,必須注重循序漸進,持續積累。入門環節,教師先要激發學生對古典音樂作品的好奇心,挑選節奏簡單的作品進行賞析,例如,可以挑選《天鵝湖》。很多學生對其都有所了解,尤其是對于芭蕾舞,很多女學生還比較向往。 再者《天鵝湖》這一樂曲具有柔美的音樂旋律和節奏感,學生容易掌握,可以快速進入演奏意境。通過賞析經典的古典音樂作品,學生可以發現在自己的生活中,這一藝術形式有很多可借鑒之處, 聯系生活有利于更深入地賞析古典音樂作品。
以往的古典音樂作品賞析,往往離不開聽力,這種單純的感官刺激無法促進學生鑒賞能力的發展。新時代, 我們要注重創新和應用多元古典音樂賞析方法,從各個角度,加強對學生感官的刺激,豐富學生的音樂藝術情感, 帶給學生更強的古典音樂藝術美感。古典音樂作品賞析,還必須摒棄以往那種純理論賞析的模式,合理運用網絡信息教育技術,創設多媒體教學平臺,創新出多種現代化賞析模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古典音樂文化教學情境, 促使學生主動進入古典音樂作品賞析氛圍,讓學生沉浸在音樂藝術賞析世界中,獲取更強烈的藝術旋律美感[12]。 此外,在古典音樂作品賞析當中, 教師可以視頻教學模式為核心,實現古典音樂教學智能化,促使學生從聽視覺兩方面了解藝術意境,抒發音樂情感,優化賞析式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對于古典音樂作品來說,展現其結構美很重要,不但有利于人們了解其內在文化含義,掌握其文化內容體系,還有利于人們思索其音樂審美特點,為更好地鑒賞古典音樂作品奠定基礎。這里所說的結構美,實際上也屬于一種形式美,是古典音樂作品的重要內容。在古典音樂作品賞析過程中,必須了解和聯系這一結構美, 創新運用多元化的音樂賞析模式,持續提升學生的古典音樂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