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丹丹
(中共大慶市委黨校,黑龍江大慶 163313)
辦一次會,興一座城,是黑龍江連續舉辦旅發大會的戰略意圖。 第五屆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于2023 年6 月在大慶盛大開幕, 這是繼哈爾濱、伊春、黑河、牡丹江以來,黑龍江省舉辦的第五場“龍江文旅盛宴”。前四屆旅發大會的舉辦留下了豐富的成功經驗,舉辦城市先后進入“后旅發時代”,持續做好“后半篇文章”。隨著旅發大會的結束,關于旅發大會后文旅產業如何繼續發力、 持續升溫是亟須關注的重點,更需要做好謀劃布局。
旅發大會,21 世紀初發端于旅游發達地區,主要是集全省之力在政策、資金和項目上大幅度傾斜,實現地區旅游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增速, 被文旅部肯定倡導, 成為許多省份采用主導發展的旅游模式。近年來,黑龍江省堅持把舉辦旅發大會作為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 堅持 “黨委政府主導、各地輪流承辦、政策資金傾斜、攥緊拳頭發力”,推動承辦地基礎設施、 人居環境及大型旅游項目全面提檔升級,促進文旅產業競相發展、整體提升。 黑龍江省第五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 (簡稱旅發大會)2023 年在大慶舉辦,不僅是大慶經濟社會發展的喜事和盛會, 更是推動大慶文旅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不僅是對文旅產業的梳理,更是文旅產業的新起點。
提到大慶,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石油之都,經常會忽略另外兩張名片——“天然百湖之城”“北國溫泉之鄉”,這兩張名片也是大慶發展旅游的強大資源優勢。 隨著大慶旅發大會籌備工作和預熱活動的陸續開展,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等眾多媒體聚焦大慶承辦黑龍江省旅發大會這一盛事,如人民網、央廣網、鳳凰網、搜狐網等媒體報道了《第五屆旅發大會,大慶“接棒”! 》;《黑龍江日報》報道《油城邁向游城托起全域旅游新畫卷》;人民日報社“人民文旅”走進大慶,報道《大慶有“油”更有游》等新聞。這些報道在時時關注大慶旅發大會籌備工作的同時, 也向外一次又一次地宣傳了大慶獨具特色的風光面貌和旅游項目,提高大慶城市的對外影響力,讓人們對大慶旅游有了一個全新的認知,提升興趣,成為潛在旅游客戶。 數字是最有力的說明, 據了解,2023 年前5 個月,大慶市累計接待游客1 310.5 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0.2 億元。 據大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數據顯示,2004 年, 大慶市油經濟與非油經濟比例為 7∶3。到 “十三五” 收官, 大慶非油經濟占 GDP 比重達75.7%。 從曾經的“一油獨大”到如今的“多條腿走路”,是大慶市借助旅發大會進行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新實踐。
大慶市為了更好地承辦旅發大會, 整體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擬投資超21 億元,實行市政設施改造項目。 旅發大會除了涉及3 天會期的演出設計和路線安排, 更重要的是與城市發展和市民息息相關的公共服務、綠化美化、河湖治理及基建等方面的內容。 據統計,全市共落實投資500 萬元以上,重點項目551 個,總投資1 544 億元。籌辦省旅發大會期間,大慶實施了市區道路改造、湖泊公園治理等市政設施提升工程和數字大慶、 旅游服務、 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等“四個中心”項目建設,共計維修改造道路71 條, 綜合治理湖泊7 個, 改造老舊小區40個。 以工匠精神做好每一個項目,造標桿工程、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是市政府對廣大市民的最好承諾,不止于辦會,更多是為了惠民。 除此之外,大慶以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為目標, 緊緊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全域旅游大發展,以“石油文化、生態濕地、雪地溫泉”為主打,以紅色旅游、濕地旅游、溫泉旅游、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生態農業、現代工業、城市風光為支撐的8 大旅游產品體系已然成形。 隨著精心打造的旅游路線獲得越來越多游客的認可, 一個個“國字”桂冠也被授予:“中國文旅融合示范城市”“中國最佳紅色文化體驗旅游城市”“中國最佳康養休閑旅游城市”“中國最佳全域旅游休閑目的地”“中國特色工業文化體驗旅游城市”等。這些是大慶作為旅游目的地城市,不斷完善“硬設施”、提升“軟環境”持續努力的成果。 這次借助旅發大會改造之勢優化全域旅游大環境,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從而使游客身心放松,實現康養休閑需求,進一步釋放大慶文旅發展潛力。
借助旅發大會的東風, 大慶的文旅產業將實現多元融合,在供給形態和結構上發力,在挖掘需求和潛力上持續發力,實施文旅融合IP 工程、文旅產業發展工程和旅游藝術擴容提質工程, 拓寬文旅產業鏈、提升市場價值鏈、創新產業發展鏈,加快培育文旅產業新業態。以大慶的“湖經濟”為例,只有充分挖掘文旅融合的深度, 才能最大限度地釋放湖經濟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活力。大慶作為百湖之城,具有豐富的湖資源,據統計,大慶共有湖泊262 個,除功能水體外,純景觀湖泊228 個,市區有80 個,主城區有40 個。 近年來,大慶不僅在打造特色養殖基地上大做文章,還用“湖”點亮大慶旅游。主要是以“湖”為亮點,打造全域康養休閑新福地;以“吃”為媒介,從在岸上吃到江上品,開發觀景、度假、垂釣于一體的旅游觀光新漁業;以“玩”為契機,增加水上項目,促進水上運動消費,這次旅發大會中“三湖增建休閑游樂項目” 就是以此為目標; 最后就是讓冰封湖面熱起來,打造冬季冰上娛樂項目,開辟冰雪樂園。 由此可見,通過旅發大會,大慶旅游將實現從傳統觀光向休閑度假、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從景區景點向綜合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華麗轉身。 大慶旅發大會辦會方案是大慶市政府向外學習借鑒成功經驗并和眾多專家學者綜合討論后制定的, 先進的經驗和廣闊的視野能夠使我們從更加多維的視角重新認識大慶文化旅游資源的獨特稟賦, 進一步挖掘大慶文化旅游的豐富內涵,文旅二者相互賦能,提升大慶文旅產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旅發大會的召開必然擴大大慶的城市影響力,為大慶積聚人氣和人脈, 開辟大慶文旅發展的新路徑,也為大慶轉型發展找到新的突破口。 但是,必須深刻認識到旅發大會其實只是一個起點, 并不是終點。 在“后旅發時代”,如何持續放大旅發大會效應,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才是應該深入探索的,只有形成更高水平的長效發展機制, 文旅產業才能成為促進城市發展和經濟進步的不竭動力。
大慶市第十次黨代表大會提出加快建設世界著名的資源轉型創新城市、 中國新興的數產深度融合城市、全省領先的高質量發展城市的戰略定位。這一目標是統籌考慮大慶發展的資源稟賦、 現實基礎和潛力空間,推動大慶轉型振興,順應大慶群眾期盼,傳承大慶紅色基因的時代抉擇。 尤其是數字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正在開啟數字文旅產業發展的新時代[1],在“數字中國”的國家戰略引領下,數字經濟正在深度滲透和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2]。數字經濟下的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 可以推動城市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3]。 在這方面,大慶是具有優勢的, 在 《中國城市數字經濟指數藍皮書(2021)》中,大慶的“城市畫像”被劃入二線城市,數字經濟規模923 億元, 位列全國第100 位、 東北第5位、全省第2 位。 按照《加快大慶數字經濟發展賦能“三個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4)》,大慶確定了建設“全省數字治理創新先導區、東北地區數字產業發展先導區、全國資源城市數字轉型示范先導區”的發展定位。 數產融合的加快推進將給大慶帶來非凡的未來。 “后旅發時代”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搭乘數字經濟的順風車, 到達更高發展水平的彼岸。 這次旅發大會在數字技術方面也得到有意識強化,但由于受到大慶現有數字技術水平限制,動能轉換還不夠充分。
文旅產業想要在“后旅發時代”持續發力需要充分借助數字技術的比較優勢,創新驅動,加速產業深度融合, 實現動能轉換。 主要可以在三方面有所作為:其一,通過數字技術賦能提升文旅管理質量,搭建文旅產業新平臺。借助“數字大慶”先進技術,實現文旅資源數字化管理服務,賦能政府管理[4],創新政府引領、 企業主導和游客參與的文旅全渠道數字化營銷模式,重點開發形成集資源管理、品牌營銷和數據透析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 全面實現大慶文旅資源的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 其二,通過數字技術賦能營造文旅產業新環境, 培育文旅產業新業態。運用現代數字基礎設施和技術,賦能沉浸式文旅[5],作為新興的科技形式,沉浸技術極大地豐富了游客的體驗方式[6]。 如 5G、3D、3R、AI 等,以“人拉肩扛”“跳泥漿池”等大慶精神、紅色故事及大慶石油會戰等重大歷史事件為主線,營造“紅色為魂”的沉浸式紅色旅游體驗場景, 高質量推動紅色文旅資源與其他業態的融合創新,拓展文旅產業的新內容。旅發大會期間大慶打造了全新體驗場館——“大慶全域旅游服務中心”,20 多個投影儀借助地面、墻壁360 度全方位投影, 讓人身臨其境回憶當年石油大會戰, 也可以感受大慶非遺街區場景及城市風光美景,科技感、體驗感滿滿。其三,以數字技術賦能整合文旅資源多要素,推出文旅融合新產品。數字經濟對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驅動作用, 同時體現在需求端和供給側[7],隨著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持續提高,人們不僅要求更多的文旅融合產品與服務供給,而且追求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消費需求[8]。因而更新傳播形式,充分結合網絡直播、短視頻和元宇宙等形式, 將文旅活動線上線下互聯互通環節全部打通,通過辦會擴大優質旅游產品供給,拉動消費增長。 要圍繞“石油文化、生態濕地、養生溫泉”三大核心資源優勢,在數字技術加持下大力開發“旅游+”文化、工業、研學等融合業態下文化旅游新產品,擦亮大慶“游城”名片,點亮大慶“紅色”品牌。
旅發大會實現了對大慶文旅產業的全面整合,但“后旅發時代”,大慶仍需以結構升級為支撐實現文旅產業高質量融合,進而推進其深度發展。具體來說,其一是強化產業部門協同合作,促使文旅產業結構合理化。這就需要我們堅持以協同發展、互惠互利的理念為基礎,建立起溝通有效、及時反饋的各部門協同合作的體制機制, 促進文化部門和旅游部門之間的深度交流合作, 最大限度釋放文旅產業協同效應。其二是以資源要素的有序流動為抓手,持續推進文旅產業結構高級化。這就需要我們以現實為向導,以激活需求為根本, 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大慶這座城市文旅產業結構升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實現文旅資源向 “商”“養”“學”“閑”“情”“奇”新6 要素創新性轉化,塑造文旅產業競爭新優勢。其三就是要不斷完善產業鏈條延伸,促進文旅產業集群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在多業并舉、集群發展的理念下,實現文旅制造業、文旅服務業及文旅批發零售業等產業鏈上下游標準對接、 品牌共建, 加快強鏈、穩鏈、補鏈、延鏈,充分激活大慶各區縣及文旅產業薄弱地區的發展潛能,形成整體布局合理、優勢互補及特色鮮明的文旅產業集群。
旅發大會作為黑龍江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布局,實現了“辦一次會,興一座城”的目標。但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與周邊區域相互配合,互通有無,才能在“后旅發時代”展現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最終合力[9]。大慶將承辦全省旅發大會作為加快建設 “世界著名的資源轉型創新城市、中國新興的高端制造城市、全省領先的高質量發展城市” 的重大機遇和重要抓手來對待,整個謀劃過程以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石油工業旅游目的地、中國知名的紅色旅游目的地、中國城中濕地生態旅游目的地、 中國北方溫泉康養目的地和黑龍江特色民族風情體驗目的地”為目標。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更為開闊的眼界和視角,不要局限于大慶本地, 還要與周邊地區形成的區位優勢、項目優勢,加以利用形成延伸優勢,拓展文旅產業整體發展空間。 具體來說, 需要我們增進區域合作。 已經召開過旅發大會的哈爾濱、伊春、黑河及牡丹江在“后旅發時代”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和長效機制,實現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以伊春為例,伊春旅發大會堅持生態優先、文旅融合、創新發展、全域提升的原則,進一步發揮舉辦地伊春的輻射帶動作用,創新旅游發展方式,培育新業態,樹立新樣板,以旅發大會為窗口充分實現“后旅發時代”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慶接下來要同這些地區增進區域合作,相互學習,形成發展合力,拓展文旅產業發展空間。除此之外,區域協作還需要促進交通互聯互通。 大慶現有交通體系在旅發大會的主持下較之前更加完善, 本次旅發大會涉及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12 項,為高標準、高質量落實承辦、保障和服務工作,交通運輸局草擬制定了《大慶市交通運輸局落實第五屆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承辦任務實施方案》,確定實施步驟及時限等內容。 現有交通改造大多是以市內交通工程為主, 還要加快推進以文化旅游景區為核心的公路、鐵路和航空建設,不斷完善和升級,實現全方位通達便捷的交通網絡建設[10]。 另外要著手建立景區內的交通系統, 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也要跟上步伐,譬如,文化旅游集散中心體系、 自駕車營地和停車場等也是不可忽視的細節之處。除了本地交通優勢,大慶在黑龍江省也具有較為明顯的地理區位優勢,它地處黑龍江省的西南部,距離省會哈爾濱只有100 多公里, 因而擁有便捷的交通, 哈齊高鐵更是將大慶與哈爾濱時空距離縮短為一小時。 較好的旅游通達度更加有利于實現區域協作,文旅聯動,拓展文旅的發展空間。
旅游是文化的形和體,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文旅融合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旅發大會充分釋放文旅產業發展動能,“后旅發時代”大慶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全面的謀劃和設計,以上僅從數字經濟、產業升級和區域協作三個方面稍作探討,還需要更深入、更整體、更系統地挖掘和探索,才能充分落實以長效機制為抓手,更高質量、更優水平、更快速度地發展大慶文旅產業的目標,進一步實現大慶社會全面發展和經濟結構快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