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濱海外國語學校 劉 楠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班會課是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對學生的思想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科技主題班會通過展現科技的魅力,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學習動力,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的有力抓手。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深刻論述,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報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統籌謀劃、一體部署,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將教育、科技、人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才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支撐,教育是人才培養的主渠道與主陣地,科技能夠助力教育改革,人才是科技進一步革新的關鍵智力資源,只有加快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才能更好地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科技主題班會聚焦增強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科技報國的遠大志向,對科技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始終是教育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國的教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立德樹人,要立關注國家時事、關心民生之德,立造福社會和子孫后代之德,樹有整體協調觀和系統觀之人,樹有大局觀和可持續發展觀之人。科技主題班會定位為引導學生認識到祖國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深刻體會到在黨的領導下我國航空航天科技取得的突飛猛進的成就,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加深對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的政治認同,實現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這一時期心智逐漸健全,思維進入最活躍狀態,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初中階段學生最主要的特點是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在這一價值觀養成的重要時期,開展科技主題班會既點燃了學生對科技的興趣,激發其立志投身科技事業的熱情,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在設計科技主題班會時,應聚焦學生“聽黨話、跟黨走”這一主線,以校內外資源為載體,通過多種沉浸式學習方式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領。現以“青春夢想永不失重”這一節航天科技主題班會的設計為例進行闡述。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6 名航天員首次實現太空會師。12月4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新時代十年來我國航天事業偉大成就的縮影。十年來,“北斗”指路、“神舟”飛天、“羲和”逐日、“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天宮”遨游太空……我們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讓國人為之自豪。作為科技人才培養的主渠道與主陣地,我們要通過對學生的教育,點燃他們對科技的興趣,激發他們投身科技事業的熱情,培養他們科技報國的遠大志向,不負習近平總書記“從小學習做人、從小學習立志、從小學習創造”的殷切囑托。為此,筆者針對八年級學生設計了以“青春夢想永不失重”為主題的班會課。
通過此次主題班會,引導學生認識到祖國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而進一步培養青少年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引導學生深刻體會到在黨的領導下我國航空航天科技取得的突飛猛進的成就,從而加深對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的政治認同。引導學生將對載人航天精神的學習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將“個人夢”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
1.向光而行,回顧航天史——“打卡”筑夢天宮航天館。
只有引領學生了解航天事業深厚的歷史底蘊,才能使夢想不“失重”。在本環節中,筆者設計了兩個活動:一是觀·中國航天的高燃瞬間:學生通過游覽筑夢天宮展廳,沿著時間線詳細了解中國航天大事記;二是談·航天精神的偉大財富:學生結合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成就,對如何落實航天精神等問題暢談感受。
2.馭風為舟,致敬航天人——“打卡”濱海新區科技館。
只有引領學生近距離親身體驗航天人的艱辛,才能使夢想不“失重”。在本環節中,筆者設計了四個活動:一是看·身臨其境的浩瀚星空:通過VR 設備,學生沉浸式體驗太空漫步、航天員工作日常;二是感·切身參與的艱辛訓練:學生參與體能訓練,模擬感受航天員們艱苦的訓練生活;三是做·大顯身手的科技成果:學生親自動手制作空間站模型、“水火箭”等,體驗科技創新的喜悅;四是寫·發自肺腑的太空家書:學生在信紙上書寫對航天員們最想說的話,表達敬意和祝福。
3.以夢為馬,點燃航天志——校內宣講、立志活動。
只有引領學生立志、筑夢才能使夢想不“失重”。在本環節中,筆者設計了三個活動:一是講·航天英雄的感人故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真情講述航天英雄們的故事;二是記·習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播放《習近平寄語青少年》視頻,引領學生謹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胸懷“國之大者”;三是立·建設祖國的人生夢想:航天員們將個人的發展深深融入祖國的航天事業中,把個人的理想和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引領學生在“筑夢卡”上也寫下自己的夢想和實現夢想的措施。
關鍵點1:感受在黨的領導下中國載人航天歷程的快速發展。引領方式:通過場館“打卡”,多角度引領學生感受到科技創新領域的中國氣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關鍵點2:學習航天人的寶貴品質,體會載人航天精神。引領方式:通過引領學生們親身參與、切身體驗,以及宣講航天英雄的故事,引發學生們的交流與共鳴。
關鍵點3:航天精神內化,樹立個人夢想。引領方式:引領學生們深度領悟載人航天精神,結合實際的學習和生活,樹立個人夢想和志向,將“個人夢”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關鍵點4:熱愛科技創新,用實踐延展學習收獲。引領方式:引領學生們開展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激發科技創新熱情、提升科學探究能力。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在本次活動中的實踐過程、感悟收獲以手抄報形式進行整理記錄,形成一本可推廣的活動成果冊。學生在本次活動中所制作的科創作品可參與學校一年一度科創節的展示。同時也可以效仿中國航天員在“天宮”攝制航拍作品《蔚藍行星》,指導無人機興趣小組學生攝制母校航拍作品“六美校園”,呈現俯瞰的校園美景,運用科技力量獻禮母校。
本次班會課設計以走進“航天夢”為切入點,以沉浸式學習為主要方式,堅持貼近時代、貼近學生,強化實踐育人作用,努力構建校內外互為補充、有機聯動的實踐教育體系,引導學生將對載人航天精神的學習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將“個人夢”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
開展科技主題班會可以有效地引領學生“學中悟”,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了祖國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悟中明”,在實踐中加深對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的政治認同;“明中行”,將思考和感悟付諸行動,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聽黨話、跟黨走,奮進新征程,努力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