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路希
圖樣表達是通用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是技術交流的中介要素。學生通過技術圖樣可以表達設計構想,實現有形與無形、抽象與具體之間的思維轉換,但對于初學者來說,往往存在圖樣表達方面的困難。
本文以蘇教版通用技術必修一《技術與設計1》第五章“設計圖樣的繪制”作為“學歷案單元”,以便攜式小臺燈設計為“大項目”,從以下四個環節開展學歷案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提升圖樣表達的素養。
一、情境導入
(一)立足學情,聚焦生活
在“單元導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引入“變廢為寶”制作簡易臺燈的情境,借助舊燈頭和固定書立,引導學生設計一個燈頭與書立間的支撐件。通過導入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對項目設計的興趣,鼓勵他們借助草圖表達自己的創新想法,培養學生對圖樣表達的興趣。
(二)巧設巧引,激發興趣
在“設計表現圖”的教學過程中,我引入“你來描述我來猜”的小游戲,即興邀請一位學生描述老師展示的物品,請其他學生競猜。游戲中,學生通過語言、動作等進行演示,當臺下的同學猜出正確答案后,我又引入與之對應的“草圖”和“三視圖”,通過對比讓學生歸納出技術語言的特點,明確技術圖樣在溝通交流中的優勢。
二、任務引領
(一)循序漸進,分步到位
任務引領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方法。教師可根據目標,把要完成的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藏在任務中,讓學生在任務的引領下,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
比如在“形體的尺寸標注1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引入臺燈側板——“榫卯結構”標注的學習任務,采用“變式訓練+逐層遞進”的教學設計,從“長方體的標注——簡易榫頭的標注——簡易榫眼的標注——燕尾榫頭、榫眼的標注”一步步演變。通過由易到難、分步到位的方式,引入不同層次的學習小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構建尺寸標注的相應知識。
(二)小組合作,集思廣益
在“單元導學”的教學過程中,我以“小臺燈”為設計主題,采用“有效分組、興趣導入、任務分配、實施任務、展示成果、交流提高”的組織方式,將學生分為4人小組,通過小組討論、提出要求、查找資料、設計分析、繪制草圖、合理標注尺寸等,在各組作品完成后再進行成果展示,通過答辯的形式對方案進行篩選和優化。這種課堂形式可讓學生在學歷案的指引下,通過資源學習和小組合作開展深度學習。
三、活動實施
(一)活動貫穿,巧“做”設計
在“草圖設計”的教學過程中,我引入“小臺燈”的設計主題,讓學生在草圖設計的基礎上用積木進行搭建。這種活動以巧“做”設計的形式,通過技術實驗幫助學生及時發現設計的不足。
(二)問題嵌入,巧思妙想
對技術問題的發現、認識、解決是培養學生技術素養的關鍵,課堂教學中提出的問題不應是孤立的,而應以“問題串”的形式呈現。
比如在“形體的尺寸標注2課時”的教學中,我在之前所學內容的基礎上,引入較復雜的形體——臺燈燈頭的標注,提出如何對它進行尺寸標注的問題。通過設置合理的支架問題,引導學生了解對應的知識背景,圍繞核心問題做合理鋪墊,再得出結論。其中,給學生創設必要的知識背景極為重要,通過精心設計支架問題,發散學生思維,幫助其解決核心問題。
情境展示:在學生設計的臺燈草圖的基礎上,繪制加工圖樣并標注尺寸。
問題1:臺燈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問題2:如何對臺燈燈頭上所要標注的尺寸進行分類?哪些是定型尺寸?哪些是定位尺寸?哪些是總體尺寸?
問題3:如何對圓弧尺寸進行標注?這些尺寸標注符合尺寸的三要素要求嗎?
問題4:如何標注臺燈燈頭主視圖中圓和半圓?
問題5:如何標注臺燈燈頭立柱上其他剩余尺寸?
問題6:已標注了立柱上半圓的半徑10,還需要標注立柱的寬度尺寸20嗎?
問題7:已標注了圓孔高度方向上的定位尺寸30,還需要標注立柱的總高尺寸40嗎?
問題8:如何進行三視圖中底板的尺寸標注?
用問題串構建知識框架時,要遵循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節奏,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構建尺寸標注知識框架、探究尺寸標注的方法。
四、設計評價
(一)多種方式,靈活呈現
在“小臺燈”的主題設計中,我引入了多種評價方式,讓各小組自由選擇并進行介紹。在設計交流的環節中,有的小組用積木模型展示,有的小組用SketchUp動圖展示,有的小組用設計草圖展示。在這些設計作品上再配合簡潔、生動的介紹,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二)多元評價,有效激勵
我在課堂中組織多元化設計評價活動,主要遵循兩個依據:一是參照設計的一般原則,二是依據事先制訂的設計要求。比如在“小臺燈”的主題設計中,我引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交流形式,讓學生在設計評價中找出問題,并進一步完善相應的設計。
這種互動方式可讓學生收獲更多、更好的設計建議,進一步完善自身的設計方案,提升圖樣表達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