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盼



摘要:目的 分析血播型肺結核合并結合性腦膜炎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我院治療的88例血播型肺結核合并結核性腦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分組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觀察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模式,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分析兩組焦慮抑郁評分、生活質量分數、護理滿意度占比。結果 觀察組不良情緒改善、生活質量評分與護理滿意度均比對照組有優勢(P<0.05)。結論 對血播型結核合并結核性腦膜炎患者采用綜合護理模式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升治療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血播型肺結核;結核性腦膜炎;護理
血播型肺結核屬于一種嚴重結核疾病,是由于結核分枝桿菌進入到血液循環,導致患者肺部發生病變的一種病癥[1]。一般情況下,該病是由原發性肺結核疾病逐漸發展而來,在兒童群體中比較常見。結核性腦膜炎是由于結核桿菌造成的神經系統疾病,致殘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當前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導致結核性腦膜炎發病率逐年遞增[2]。在結核疾病中,雖然血播型肺結核發病率僅占3%左右,但一旦發病,并發結核性腦膜炎概率會顯著提升[3],需引起醫護人員的重視。本研究對血播型肺結核合并結合性腦膜炎的護理模式進行了分析。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我院治療的88例血播型肺結核合并結核性腦膜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較。見表1。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患者入院后,安排安靜的病房,給予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和治療過程;同時,開展各項檢查。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綜合護理方法。
(1)社會職業技能訓練:患者在采用藥物治療后,病情逐漸得到控制,可以根據其文化水平和興趣愛好等,給予個性化技能訓練,如安排患者到娛樂廳進行書法、健身和繪畫等活動。活動次數為每周5次,每次1 h。
(2)家庭支持與集體教育:護理人員組織患者及家屬進行結核疾病知識講座,并根據患者病情,講解用藥知識。期間,鼓勵每位患者交流心得,介紹護理經驗,提升護理能力。
(3)心理護理: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護理人員要及時進行心理護理,如與患者溝通交流、談論心得,告知患者只要遵循醫囑,疾病就會逐漸緩解和改善。此外,護理人員還可以告訴患者治療成功的病例,以提升治療信心。還可讓患者采用聽音樂、讀書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緩解心理壓力。
(4)飲食護理:患者處于顱內壓升高狀態時,容易頻繁嘔吐;在服用抗結核藥物階段,患者可能會因胃腸道受到刺激而出現食欲下降。此時,患者可出現持續發熱、大量脫水、電解質失衡等情況。因此,當患者清醒后,醫護人員需鼓勵其多飲水,采用少食多餐方式,給予高蛋白質、高維生素和高熱量食物,多補充鈣。如果患者處于昏迷狀態,可以采用鼻飼流質的飲食方式;如果患者合并胃出血或病情比較嚴重,可以采用胃腸內外營養護理方法。
(5)用藥護理。在用藥后,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精神狀態,以及肝功能是否發生變化。因為患者長期服用藥物,容易出現周圍神經炎。因此,在用藥階段,盡量與維生素B6聯合使用,避免出現神經中毒癥狀。如果患者采用利福平藥物治療,則應空腹服用。護理人員要定期觀察患者血常規及肝功能變化。在應用丁安卡藥物時,需要詢問患者是否有口唇麻木、眩暈等癥狀;應用氨基水楊酸鈉藥物時,需關注患者是否存在胃腸道反應;應用脫水劑藥物時,要嚴格遵醫囑,控制滴注速度,避免藥物滲入皮下,造成局部組織水腫,同時保持靜脈通路順暢,保護血管。
1.3 觀察指標
(1)焦慮、抑郁情緒指標分別采用SAS、SDS量表進行評價。SAS量表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SDS量表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分數越低表明患者情緒狀態越佳。(2)生活量表采用SF-36量表進行評估,生活質量分數為0~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3)邀請患者對護理措施以及護理服務進行護理滿意度評價,評價標準分別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
1.4 統計資料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對比兩組焦慮、抑郁評分
護理前,兩組焦慮、抑郁分數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觀察組焦慮、抑郁分數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評分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分數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分數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97.73%,高于對照組的72.7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結核性腦膜炎是由結核桿菌導致腦膜和脊膜的非化膿性炎癥性疾病。現如今,由于結核桿菌的基因突變,而抗結核藥物研究相對滯后,導致結核病的發病率與病死率逐年遞增[4~5]。患者在發病初期,由于腦膜脈絡層出現炎性反應,腦積液生成增多,同時會有腦積水形成,顱內壓有輕中度增高;在晚期會形成蛛網膜,呈現不完全性或完全性梗阻性腦積水,導致患者顱內壓明顯增高[6]。患者癥狀存在一定差異,大部分會出現低熱、食欲減退、全身乏力和精神不振等癥狀[7]。患者患病初期會出現頭痛、嘔吐、發熱癥狀,部分患者顱內壓增高,如果未給予及時有效治療,會導致病情進一步發展。此時,給予患者科學的護理,能夠改善病情,對預后有重要作用[8]。
采用綜合護理方法是護理學基礎護理的發展新趨勢,是將最新護理研究應用在日常護理工作中,促使護理過程更加精準和謹慎[9~10]。在實施綜合護理階段,主要核心內容是護理人員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能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科學護理方案,并給予全面、優質、針對性的護理。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與護理滿意度均比對照組有優勢(P<0.05)。究其原因,在控制好病情后,可根據患者興趣愛好,鼓勵其到娛樂廳進行書法訓練等,有助分散患者對疾病的注意力。大部分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程度不高,容易過分擔憂,嚴重影響治療依從性。此時,通過組織集體教育和家庭支持的方式,可提升患者護理能力,對減少心理負擔也有一定效果。由于此病具有較長的療程,患者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認為會拖累家人。因此,護理人員需要了解患者的內心感受,給予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從而遵醫囑治療。患者容易出現顱內壓升高的情況,會對日常飲食產生不良影響。可通過飲食護理,讓患者少食多餐,多食用維生素和蛋白質較高的食物,以提升機體免疫力,對于改善患者胃腸道功能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由于各種外界因素導致所選病例較少等。在未來研究中,將會增加研究病例,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提升研究精準度。
綜上所述,血播型肺結核合并結核性腦膜炎疾病屬于一種嚴重病癥,采用綜合護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改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馨月.全程護理對肺結核并咯血患者療效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26):9-12.
[2] 張馨月.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應用于初治肺結核患者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22):25-28.
[3] 吳月鳳.耐多藥肺結核患者護理中完全管理模式的運用及意義[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20):187-189.
[4] 姜麗.護理干預在肺結核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11):154-156.
[5] 朱月玲.肺結核患者康復護理中開展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價值[J].黑龍江醫學,2022,46(7):877-879.
[6] 王健.傳統醫學對肺結核患者的護理方案及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9):183-185.
[7] 王健.肺結核住院患者全程護理服務模式的建立與實施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8):42-45.
[8] 袁君.護理干預對肺結核患者心理狀態與生活質量產生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22,38(7):134-136.
[9] 石磊.細節護理在結核性腦膜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5):135-136.
[10] 馬艷.結核性腦膜炎脫水治療的針對性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5):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