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海燕

近日,一位女性患者來門診就診,48 歲,腹脹1 月,查腹部CT 提示盆腔包塊10 厘米,大量腹水,網膜餅狀,腸襞多發結節。入院檢查,腹水中找到惡性腫瘤細胞,腫瘤指標Ca125(糖類抗原125)大于1000 單位/ 升(正常值是小于35單位/升),診斷為卵巢癌III 期。因腫瘤轉移,采取全身化療3 次后再行手術。幸運的是她的治療效果好,已順利出院。
卵巢癌是婦科三大惡性腫瘤之一。近幾年來,門診接診的卵巢癌患者人數呈上升趨勢,而且越來越年輕化。為此,提醒各位女性朋友:警惕隱形殺手———卵巢癌!
卵巢位于女性盆腔,是一對扁橢圓形的性腺,產生并排出卵子、分泌女性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少量雄激素),維持女性功能;分泌的雌、孕激素周期性改變,維持正常月經來潮。
卵巢癌是指生長在卵巢上的惡性腫瘤,可發生在任何年齡段,且發病率逐年上升。原發性特征明顯,90%~95%的卵巢癌為卵巢原發性的癌;5%~10%為其他部位原發的癌轉移到卵巢,多見于胃腸道腫瘤和乳腺癌轉移。卵巢癌隱蔽性強,早期無明顯癥狀,70%左右的卵巢癌發現時已經是晚期;治療后有70%左右的概率會復發;治療后5年生存率小于70%。卵巢癌致死率高,位居婦科惡性腫瘤第一位。
卵巢癌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發現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4種:
●家族遺傳性
大量研究及流行病調查顯示,家族遺傳因素是卵巢癌肯定的高危病因。如果家族中曾經有人患卵巢癌,那么家族中其他女性患上卵巢癌的概率就比正常人群高很多。對有家族史的人群行基因檢測,可發現攜帶BRCA1(乳腺癌易感基因1)或者BRCA2(乳腺癌易感基因2)基因的胚系突變,攜帶BRCA1基因突變終身卵巢癌的發病風險為39%~46%,攜帶BRCA1基因突變則為12%~20%。
●激素原因
有研究表明,絕經后女性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可能對卵巢上皮細胞有刺激作用,增加患癌風險;雌激素及雄激素刺激卵巢上皮細胞而增加卵巢癌風險,如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卵巢癌發生率高;而孕激素可降低卵巢癌發生風險。
●生殖因素
有研究發現,妊娠可降低患卵巢癌的風險,孕產次及妊娠累積月份越多,發生卵巢癌的風險越小,未生育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風險是已生育女性的兩倍,不孕癥患者也是卵巢癌的高風險者。一般認為哺乳能降低卵巢癌發生的危險性,尤其產后半年,累積哺乳時間越長,對卵巢保護作用越大。
●生活因素
吸煙、高脂飲食、肥胖、工作壓力高、焦慮等因素可能是卵巢癌的發生風險因素。

早期卵巢癌無明顯臨床癥狀,常常在體檢時發現,也有卵巢囊腫手術中發現卵巢癌。經常有患者說:“我啥感覺也沒有呀。”當感覺到癥狀時,說明腫瘤組織已經侵犯周圍組織和其他器官了。無明顯臨床癥狀并非好事,卵巢癌是名副其實的“隱形殺手”。
晚期卵巢癌,常已經侵犯腹膜、腹腔內臟器、遠處器官、骨盆壁,常見的臨床表現有:
●腹痛
由于癌組織迅速增長、發生出血、壞死等病變或者癌組織侵犯骨盆壁、腹膜而引起腹部持續性疼痛。
●腹部包塊
卵巢內的腫瘤組織不斷增長,卵巢迅速增大,形成包塊,比較大時可出現腹部包塊,下腹部膨隆,有時因患者自己在腹部摸到包塊而就診,也有部分患者表現為吸氣后下腹部無明顯減小。
●腹水腹脹
由于腫瘤組織壓迫卵巢血管、淋巴或靜脈,導致血液或淋巴循環受阻,從而產生腹水;腹水明顯多時,可表現為腹脹,腹部膨隆,可伴有呼吸困難;嚴重者出現會陰水腫、雙下肢水腫。
●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
腫瘤壓迫或侵犯胃腸道時可引起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出現腸梗阻;部分患者因消化道癥狀就診于消化內科,檢查發現卵巢癌。
●排便困難、便血
由于腫瘤壓迫直腸,出現直腸壓迫癥狀,大便不暢、排便困難,腫瘤侵犯直腸黏膜時可有便血,部分患者出現刺激癥狀,有便意但就是解不出。
●不規則陰道出血
卵巢功能性腫瘤有分泌激素功能,影響卵巢原有的內分泌功能,導致分泌雌、孕激素紊亂,引起不規則陰道出血或者絕經后出血。
●惡病質表現
癌細胞迅速生長,使患者機體自身失去大量的營養物質,卵巢癌晚期,引起患者明顯消瘦、嚴重貧血、乏力等惡病質表現。
發現即應手術治療,根據卵巢癌腫瘤病理分期、腫瘤分型、殘留病灶大小,術后可輔助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綜合治療,盡量減少復發,延長生命;無法手術的患者,可以化療后再評估手術。
卵巢癌越早期治療,預后越好;越晚期治療,預后越差。
早期卵巢癌無明顯癥狀,怎么去發現它呢?定期篩查。
常見的篩查方法:
定期婦科體檢:血清腫瘤標志物(Ca125、Ca199、HE4、AFP、HCG等)、婦科超聲,建議每年至少一次。
乳腺癌、胃癌、腸癌術后:門診隨訪時,建議復查婦科超聲,了解卵巢有無異常包塊,及時發現有無轉移性卵巢癌的發生。
一般情況下,建議女性朋友每年做婦科檢查,做到對高危人群的隨訪、監測,早期治療可以改善卵巢癌的預后。

對于一些高危因素,可以提前采取預防性手術治療:
●卵巢囊腫患者:6~12 月復查婦科超聲,監測卵巢囊腫的生長變化。持續存在的4厘米以上的卵巢囊腫或者生長快者,建議積極手術治療,尤其絕經后持續存在的卵巢囊腫大于3 厘米,應盡早手術,防止惡變。
●有家族遺傳史,或者直系親屬有卵巢癌、乳腺癌、輸卵管癌、腹膜癌的女性朋友:建議做遺傳咨詢、基因檢測篩查,確定攜帶有BRCA1 或者BRCA2 的突變,在完成生育功能以后,建議行預防性的雙側卵巢切除,降低卵巢癌的發生率。
●預防性雙側輸卵管切除術:研究顯示,部分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來源于輸卵管上皮細胞。因此,40 歲以上、無生育要求女性,在做保留卵巢的子宮肌瘤手術或子宮切除術時,可預防性切除雙側輸卵管,減少卵巢癌的發生。
●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規律,不熬夜,戒煙戒酒,不過度勞累,減少緊張情緒。
●合理膳食。飲食合理搭配,保證每日進食適當的蛋白質、新鮮水果、蔬菜、維生素,避免高膽固醇、高脂飲食及腌制熏烤食品攝入。
●適當運動,鍛煉身體。增加抵抗力、免疫力。
●心情舒暢。保持好的心情,積極樂觀,有利于身體健康。
●在適當的年齡完成生育,延長母乳喂養時間,可減少卵巢癌的發生。研究顯示,26歲前完成生育者,卵巢癌發生率明顯降低。
●口服避孕藥(非緊急避孕藥)可降低卵巢癌的風險。口服避孕藥可抑制卵巢排卵,減少卵巢損傷,服避孕藥時間越長,卵巢癌風險就越低。正確認識、對待口服避孕藥,建議40歲以下女性選擇。
●已完成生育的已婚女性可以選擇宮內節育器及輸卵管結扎手術,減少卵巢癌的發生。
●避免長期接觸化學物品、放射性物品,如滑石粉、油漆、X 線、電腦、手機等。保護卵巢,減少卵巢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