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亞飛

“醫生,真的太謝謝你了!”產科病房里正準備出院的新手媽媽吳女士連聲說道。
幾個月以前,吳女士剛沉浸在自己成為準媽媽的喜悅中不久,就被告知自己子宮上有10 余個大小不一的瘤子。成人拳頭大小的瘤子有三四個,此外,子宮前壁、后壁、子宮下段、宮角各個地方都有瘤子的存在。
結果一出來,吳女士就急哭了:“醫生,我好不容易才懷上這個寶寶,現在有那么多肌瘤,我該怎么辦啊?”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肌瘤也跟著一起在變大。到了孕38+5 周時,醫生權衡再三,經過與吳女士及家屬充分溝通,最終決定進行剖宮產術,同時進行子宮肌瘤剔除術。
手術室門外的家屬們憂心忡忡,手術室內的醫生們全力以赴,在那一刻,大家有著同一個目標。經過一個小時的奮戰,一名3.55千克重的健康男嬰順利誕生。同時,李醫師把較大的肌瘤都剔除了,共有大小不一的8個肌瘤。手術十分順利,吳女士也保留了子宮。
子宮肌瘤是好發于育齡期婦女的一種良性腫瘤,其發病率高達20%~30%。目前認為,肌瘤的生長主要與女性的荷爾蒙———雌激素有關。
女性懷孕之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增高,子宮肌瘤的生長速度比非孕期要快得多。肌瘤在整個孕期都不會消停,會造成以下4 個方面的影響:
●當肌瘤增大壓迫宮腔,會妨礙胎兒在宮內的生長發育,造成胎位不正、胎盤低置或前置等問題,增加剖腹產概率。
●肌瘤的存在或是肌瘤個頭較大,會刺激子宮收縮,容易造成流產。
●肌瘤在孕期迅速生長,有可能會發生紅色變性。這種紅色變性雖然屬于良性,但會讓孕婦出現發熱、腹痛現象,甚至可能會導致胎兒早產、流產等不良后果。
●肌瘤的生長位置不好,比如長在宮頸上,在分娩過程中容易阻塞產道,阻礙胎頭進入產道,造成難產,還會影響子宮收縮,引起宮縮乏力、產程延長、產后大出血等情況。
由此可見,患有子宮肌瘤的孕婦,在孕期更要密切監護,保證母嬰安全。在孕期摘除子宮肌瘤風險太大,可能會出現出血、子宮破裂、流產、感染等情況。

很多孕婦發現自己有子宮肌瘤,首先最關心的是還能不能順利妊娠。其實,是否需要終止妊娠要根據肌瘤的大小、位置、孕婦的生育要求而定。
子宮肌瘤根據生長位置不同,常見的分為肌壁間肌瘤(瘤體長在了肌層內)、漿膜下肌瘤(肌瘤長在子宮外面)、黏膜下肌瘤(肌瘤長在子宮腔里)等類型。
“位于肌壁間或漿膜下的肌瘤,且瘤體的大小在5 厘米以下,通??梢岳^續妊娠,如果孕婦有強烈的保胎要求,那么肌瘤的處理方式以觀察為主。”醫生表示,孕婦一定要按照醫囑定期復查B 超,監測肌瘤的生長情況和胎兒情況。只要肌瘤沒有明顯增長,可以繼續懷孕。如果肌瘤較大或明顯增大,尤其出現了反復陰道流血的情況,可能要考慮終止妊娠。而對于妊娠中晚期,子宮肌瘤沒有癥狀的,可以進行安胎治療,并對病情進行嚴密監控。
漿膜下的肌瘤,雖然對懷孕影響較小,但是出現了蒂扭轉的情況,且在保守治療無法很好控制的情況下,還是需要手術干預。
黏膜下肌瘤,對妊娠結局影響比較大,會影響到宮腔形態,多數會導致不孕或孕早期流產,這種情況需盡早終止妊娠。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多數可以自然分娩”,分娩的時候,如果肌瘤較小,在5 厘米以內,且長在子宮體內,不阻礙產道、不影響胎先露下降和產力,就可以順產。小瘤體一般不會在生產過程中被胎兒擠破,只是分娩時要注意預防產后出血。
位于子宮下段的較大肌瘤,且靠近宮頸口、頸管的肌瘤,可能會阻塞、影響胎先露下降,或者肌瘤已經導致胎位不正,此時應該選擇剖宮產。
能不能在分娩的同時把子宮肌瘤一并切除,也是不少準媽媽會關心的問題。對于符合剖宮產指征的肌瘤患者來說,剖宮產本就要挨一刀,如果能順便將肌瘤剔除,就能避免日后再次挨刀手術。
但是,也不是什么肌瘤都能順手摘除的,需要根據肌瘤的大小、部位和患者情況而定。與單行剖宮產對比,剖宮產時一并剔除肌瘤,出血量增加不多,手術難度也不大。但肌瘤血流豐富,手術剔除時容易出血,容易增加產后出血和感染的風險。此外,胎兒娩出后,子宮收縮變形,肌瘤位置改變,界線不清,也會增加手術的難度。
所以,患者要慎重選擇分娩同時剔除肌瘤。為安全起見,對于容易剔除,且不會導致出血多的肌瘤,可以考慮在分娩手術中剔除,否則建議待產后等身體恢復以后再擇期手術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