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婭娟
【摘 要】信息時代,各個領域都重視思維對行為的影響,然而,當下對互聯網思維的解讀和運用多半存在于商業領域。本文認為,互聯網思維的運用不僅涉及商業領域,對教育領域,尤其是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信息化領導力;校長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23)04-025-03
今天,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一個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一個學校能不能辦好,能不能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首先取決于校長的抱負、追求和境界,具體體現在其辦學理念上。要落實辦學理念,校長需要具有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思維的內涵及外延
從內涵來看,熊鈺認為互聯網思維是人對互聯網技術、互聯網實踐、互聯網社會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規律的自覺概括反映。具體可從互聯網思維主要關涉的思維現象、思維方法、思維方式、思維結果等維度對其進行理解和把握。[1]
陳麗教授認為,“互聯網+教育”是一種變革的思路,是要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創新教育的組織模式、服務模式、教學模式,最終的目標是構建開放的教育服務體系,形成一種全新的教育業態。“互聯網+教育”體現了開放、協作、互聯互通的思維,即互聯網思維。[2]
有人認為,如何通過互聯網將人與人之間的生產生活聯系得更緊密、距離更近,才是“互聯網思維”真正帶給我們的真諦。筆者認為這種思維模式運用到學校管理中,可實現高質量貼心育人的目的。
校長信息化領導力與互聯網思維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邏輯關系呢?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是指校長在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引領并協同全校師生員工和利益相關者實現這個愿景和辦學目標的共同作用力。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和互聯網思維都是信息化環境、互聯網實踐的產物。信息化領導力是在信息意識思維影響下的行為方式、作用力,這種意識的前提是要有互聯網思維方式。
校長需要具備互聯網思維的原因
1.互聯網引領的信息化潮流是一種思維革命
互聯網所引領的信息化潮流不僅是技術革命,更是涉及組織文化、領導意識和行為方式的思維革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互聯網+”時代,經濟基礎發生較大變遷,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都在互聯網驅動下出現創生性變革,相應地,根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思維模式、管理理念、社會文化等上層建筑也必將作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
2.互聯網思維是一種思考方式
互聯網思維是一種思考方式,不特定屬于哪一類人,校長作為學校第一責任人,更需要具備這種思維。互聯網思維模式和方法早已存在,只是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及其對傳統領域的強大沖擊導致了這種思維集中爆發出巨大影響力,對教育也產生了變革性影響?;ヂ摼W思維是每位校長的必備素養,它不僅是個人能否適應時代的問題,更是關系到領導力水平高低的問題,校長要從政治高度審視互聯網的發展和作用。
3.互聯網思維對于“互聯網移民”和傳統領域更為重要
現在的學生,屬于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天然處于這個時代,思維習慣具有很強的互聯網屬性。而校長作為“互聯網移民”,思維帶有一定傳統領域定勢,必然面臨著思維轉換的問題。[3]只有轉換思維,才能教育好學生。教育領域作為一個傳統領域,從個別授課到班級授課式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現在面臨著線上線下教學融合、跨學科、跨學段的個性化教學模式的挑戰。
校長應具備的互聯網思維
學校信息化發展的所有事務可歸納為三個層面。第一是戰略層,第二是業務層,第三是組織層。各層都需要運用到互聯網思維。[4]
1.用戶思維
用戶思維是互聯網思維的第一核心,互聯網極大地消除了信息的不對稱,使很多權威受到挑戰。教育領域,教師的權威已經受到了極大挑戰,面對記憶性知識,多數學生都求助于百度或者電子詞典。即使一些程序性知識,通訊的即時性也使得學生不必依賴于身邊的教師。這時,如果教師仍然不重視學生,不能從思維本質上做到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身邊的教師將會被電子產品或者遠程教師替代。用戶思維的走向趨勢是以“學習者”為中心,校長要有這種意識和危機感。[5]對于一所學校,要推動學校信息化發展,第一要考慮的用戶就是學生,校長和教師所選擇的信息技術媒介是否是學生需要的,是否是學生喜歡的,是否有利于學生發展。第二要考慮的用戶是教師,教師這個成人群體跟學生群體相比,受固化思維的影響,沒那么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推薦給教師用的信息技術一定要簡單便于操作,才會激發教師使用的興趣。第三要考慮的用戶是家長,互聯網環境下的線下、線上教學融合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學校辦學是開放的,家長是學校教育的“合伙人”,考慮家長的感受,聽取家長的意見,這是用戶思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2.大數據思維
學校最重要的資產是數據。對于一個校長來說,眼里要有數據,這個數據不是學生的考試分數,而是和師生、學校發展息息相關的大數據。比如某校在實現學校全員體育過程中,運用了智能跳繩App,激勵師生在家跳繩打卡,系統自動更新數據排名,激發師生加強鍛煉,不斷挑戰自我。如學校運用人工智能分析系統,計算出教師上課講話的時間,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等。很多校長覺得冷冰冰的數據最多只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更多的是完成測評的選拔功能,而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難以測量,測評的預測功能、診斷功能和反饋功能都難以發揮。但是大數據給我們帶來了希望,比如,學生的德行、課堂表現評價,可使用班級優化大師App,每位教師都可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家長和校長能即時看到信息。[6]除了認識數據,校長必須學會分析數據,通過監測、深入挖掘這些數據,了解學生的潛在學習需求。
3.平臺思維
學校是一個平臺,任何一個學校,不應該固步自封,否則會成為一座信息孤島。比如學校運用智慧課堂分析系統對師生課堂表現進行分析,以此來撬動學校課堂改革。盡管有的學校也購買了一兩套系統,但是卻沒有用起來。其根本原因是區域化的教育信息化氛圍沒有形成,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學校沒有意識到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改革起到撬動的力量。校長們要明白平臺思維很重要,一所學校的發展平臺越大,進步的空間就越大。這個平臺要靠校長去創造,要校長主動尋求志同道合的“伙伴”。這個平臺不僅僅是為學校搭建平臺,我們還要為學生和教師搭建展示的平臺。
4.跨界思維
當今學校的教師都是分科教學,而現實問題的最優解決方案往往需要多學科知識。例如,近來流行的STEAM 就要求教師具備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和藝術等多學科的知識、能力和方法,這要求校長能夠具有跨界思維,跳出學科看學科,跳出教育看教育。[7]跨界思維需要用多角度、多視野的方式去看待問題和提出解決方案。表現在學校教育上,首先要有跨學科教學、多學科融合的思維,當知識以項目、活動等鮮活的形式呈現時,它絕對不只屬于某一學科,或屬于某一學科教師,必然要用到多學科的知識。
5.簡約思維
簡約思維強調“少即是多”“簡約即是美”。因為從信息傳播的角度,過多的信息會造成信息冗余,影響主要信息的傳播。[8]同樣,在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和實施過程中,校長要抓住工作重心,抓重心意味著專注,意味著明確、強調和放大工作重點亮點。作為一個校長,其工作重心必須在課堂教學,圍繞課堂教學就有很多文章來做,如果說改革課堂教學形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是核心問題,那么圍繞課堂教學的其他問題就是子問題,子問題是為核心問題服務的。有了這種簡約思維,在紛繁復雜的問題面前,也能泰然處之。
6.迭代思維
迭代思維運用在互聯網上,表現在一個新產品往往快速上線,一旦發現缺點,馬上測試、馬上修改。教育服務的對象每一天都在生長著,因此教育的每一天都應該是新的。當教育的外部世界與內部環境形成沖突,諸多的教育問題就出現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教育管理模式、教育教學方式的迭代升級。如學校管理需要從灌輸式與權力中心,向輸出式與效率中心、成果式與用戶中心模式逐漸升級;課堂教學需要從教師中心向學習中心、學習者中心、學習共同體迭代。[9]學校信息化發展也是如此,教育產品不斷更新,不斷優化,用戶的體驗感越來越好,使用越來越方便。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也不是固定下來就永久不變,它總會隨著學校的發展不斷更新和完善。
7.極致思維
每一個校長,要提升辦學品質,突出“辦學重點”,需要極致思維。極致思維在教育管理方面的運用,主要應體現在對辦學品質的追求上。比如“讓師生目之所及處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發揮育人功能”“辦一所家一樣溫暖的學?!钡绒k學追求,都要用極致思維勾勒美好的教育圖景。[10]
8.社會化思維
社會化思維,應當基于“社會”這個概念進行。一方面,社會化思維要考慮社會當中的人,這里的人是一個群體概念,作為群體的他們如何思考、如何行動、有何趨向都被納入考慮范圍。另一方面,社會化思維又要從社會關系來考慮,錯綜復雜的關系網如何建立與維持,信息在其中如何傳播,這種關系與人和實體社會之間有何影響。[11]一個校長,首先要從社會層面來考慮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把學校教育置于社會發展和社會未來需求的大環境中。社會是人的群體集合,人除了要自我個性發展,還要與人相處,校長在引領學校發展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人際關系的和諧,做到和而不同,要把教師放在合適的崗位上,不要一味鼓勵競爭,更應該讓教師團結協作。
9.流量思維
作為企業,重視流量和關注度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流量高就能吸引客戶。但作為一個學校,需要理性地看待流量思維。信息時代,開放辦學,向社會宣傳學校辦學理念,這是趨勢,也是校長的職責。但學校切不可為了博取社會的關注度,為了宣傳而宣傳,更不能搞熱熱鬧鬧的表面工程。
校長,信息時代的“移民”,要教育好信息時代的“原住民”,必須得改變思維,多向學生學習。當然,互聯網思維方式的形成絕非易事,有賴于互聯網知識體系的建立、互聯網思維背景的形成以及具體互聯網思維方法的習得。[12]校長要提升信息化領導力,還需要在互聯網思維上多下功夫,多關注信息化教育、互聯網知識,將學校整體發展置于信息化環境、互聯網背景下來考慮。
參考文獻
[12] 熊鈺. 基于互聯網思維的高校網絡思想教育政治研究[D]. 西安:西安交通大學,2017: 40.
陳麗,紀河. 開放、聯通: 互聯網思維與開放大學創新發展——訪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陳麗教授[J]. 終身教育研究,2017(3).
韓陽.掌握互聯網思維 有效提升領導力[J].領導科學論壇,2017.
趙大偉.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26-27.
[6] [7] [8]史力范. 談教師與互聯網思維[J]. 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9(6).
[10] 林忠玲. 重構教育生態需要互聯網思維[J]. 江蘇教育,2022(10).
唐寧. 淺析以社會化思維為導向的設計理念[J]. 藝術科技,2017(11).
作者單位:湖南長沙高新區明華小學
編? ?輯:仲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