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軍/江蘇省高寶邵伯湖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如何利用大型湖泊的優勢,突出“水韻鄉村”特色,江蘇省揚州市高寶邵伯湖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目標,持續抓好十年禁漁,積極探索嚴格禁捕、增殖漁業等試點工作,唱響江蘇鄉村振興的湖上漁歌。
高寶邵伯湖是高郵湖、寶應湖、邵伯湖三個湖泊的總稱,水域面積960平方公里,有數十個漁村分布在湖邊。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沿湖漁村的振興發展,離不開湖區的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產業興旺以及漁民的生活富裕。
生態宜居鄉村離不開“生態湖泊”支撐。近年來,通過科學開展增殖放流,提升湖泊水生生物多樣性水平,改善水域生態環境,湖區水質常年保持三類水質以上。每年投入近400萬元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據統計,2012~2020年,僅鰱、鳙、草魚苗種放流就達到4244萬尾,每年能形成碳匯644.82噸,有效抑制了水體富營養化。高寶邵伯湖放魚節已連續舉辦13屆,得到社會廣泛關注,增進了社會保護生態、關愛湖泊的意識,帶動了沿湖鄉村休閑娛樂與觀光旅游。邗江沿湖村和高郵石工頭碼頭西堤風景區成新晉網紅“打卡點”。邗江沿湖村充分利用較好的區域和生態優勢,創成“國家級最美漁村”,走出具有漁業特色的發展之路。
鄉村治理有效離不開“法治湖泊”支撐。在沿湖地區持續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陣地,在邵伯湖沿湖村提升改造漁業法治廣場,在高郵湖石工頭建設法治文化碼頭,在菱塘漁港打造法治漫畫長廊,在寶應生態園建設青少年法治文化教育基地。開展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漁村、進漁港、進市場、進餐館,到漁家、到船頭的“七進兩到”普法宣傳,為建設治理有效鄉村營造守法氛圍。與市公安局、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局等部門簽訂《高寶邵伯湖生物多樣性保護協議》;與高郵鎮、泰安鎮共抓湖區“三無船”治理和“四清”行動,收繳水域網具100余噸、三無漁船137艘。亮劍專項行動不斷深化,平均每年開展跨省聯合“亮劍”專項執法等行動14次,查處數起鏈條式、團伙式、訂單式非法捕撈大案要案。
產業興旺、生活富裕鄉村離不開“幸福湖泊”支撐。致力推進漁業三產融合發展。江蘇歷來是魚米之鄉,湖區作為揚州地區重要的水產品基地,近年來積極挖掘水產品附加值和發展潛力,化資源優勢為品牌優勢,增強漁業發展活力。組團參加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大型國際展會;打造湖泊區域公用品牌,“高郵湖大閘蟹”和“寶應荷藕”兩大品牌榮膺江蘇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獲得了第二屆江蘇省十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大賽暨創新品牌推廣活動提名獎。為民辦實事取得實效,在新冠疫情期間,組織全體黨員參加水上疫情防控,組織無人機助力高郵市疫情防控,收到地方感謝信5封;開展“漁你攜手、助學圓夢”行動,資助4名家庭困難的漁民子弟上大學等等。2022年共為群眾辦實事12件,助力鄉村產業興旺、生活富裕。
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等均涉及高寶邵伯湖,其中明確提出的良好湖泊、十大生態中心等系列工程建設與湖區治理密切相關。如何抓好機遇,發揮高寶邵伯湖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作用,從三個方面全力推進。
抓資源養護、促湖區生態,推進鄉村生態宜居。鞏固涉漁工程監督管理成果。針對目前在建的331寶應湖特大橋、石油勘探等9個涉漁工程,進一步強化修路、架橋、勘探、電網基建等涉漁工程單位接受監管的法律意識,依法依規履行涉漁工程環評要求,落實相關生態補償責任,保護好生物資源。按照“取之于漁、用之于漁”資金使用原則,統籌用好涉漁工程補償資金,確保資金使用規范高效。綜合防治外源性污染。針對湖區外源污染,壓實地方政府第一責任,生態環境、水利等涉湖涉水部門聯防聯治,杜絕未經處理的污水、廢水排入湖中。聯合強化野生動物保護監管。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形成水上、陸上監管合力,嚴查濫捕鳥類違法行為,從源頭上進行控制。嚴查銷售渠道,杜絕市場流通,讓湖區成為“鳥類的天堂”,讓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底色”更鮮亮。
抓漁政執法、促依法治漁,推進鄉村治理有效。深化聯動執法機制。加強公安、漁政、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部門執法協作,依法嚴厲打擊整治相關違法犯罪活動,強化對非法捕撈犯罪打擊力度,加強對復雜行政案件的處理,對暴力抗法等阻撓漁政部門依法執行公務的行為進行處理;交通運輸部門以湖區剩余的“三無”船舶為重點,加大查處力度;市場監管部門加強湖區周邊區域管理,禁止非法漁獲物上市交易,加大對收購、加工、銷售、利用非法捕撈漁獲物等行為的查處力度,合力維護湖區禁捕秩序。提升普法宣傳成效。針對湖區休閑性垂釣,建立多部門協調機制,探索設立準釣區,引導廣大市民規范垂釣行為,鄉風文明,人人有責。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創新普法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教育引導鄉村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抓產業融合、促轉型升級,推進鄉村產業興旺。湖區水產品種類豐富品質高,產出的螃蟹連續多年獲得全國河蟹大賽金獎,湖泊外向型漁業穩步發展,現有河蟹出口養殖基地2個、小龍蝦出口養殖基地1個,湖泊資源生態常年保持平衡。鄉村產業發展離不開漁業產業發展,進一步拓寬漁產融合發展。一是立足各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打造適應不同層次、不同需求、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漁業產業模式,增強漁業發展活力,實現湖區產業合理規劃布局;二是在鄉村建設方面,充分發揮沿湖漁村的特色資源優勢,發展小而精、精而美的水鄉特色產業,推介休閑旅游精品路線和精品點;三是打造統一品牌,推進建設“互聯網+”漁業,借鑒千島湖有機魚頭銷售模式,打造水產品電商銷售平臺,推動線上服務、線下體驗與現代物流深度融合。借力揚州“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效應,讓湖區漁文化融入美麗鄉村建設。通過不斷豐富和拓展漁業的發展外延和文化內涵,逐步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漁民主體、社會參與的鄉村發展新格局。□

高寶邵伯湖放魚節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