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小玲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古城自然保護站,甘肅 天祝 733211)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屬胡頹子科沙棘屬落葉灌木,又稱醋柳或酸刺,廣泛分布于我國華北、西北、西南等地[1]。沙棘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風沙、抗鹽堿,栽植后根蘗繁殖能力強,生長量大,常栽一株成一片,是西北地區荒山荒坡綠化和生態工程建設的首選樹種之一[2]。沙棘的根、莖、葉、花、果均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被廣泛用于食品、醫藥、輕工、航天等國民經濟領域。沙棘果實富含維生素C,其含量高于水果和蔬菜,素有維生素C之王的美稱[3]。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沙棘可降低人體膽固醇含量,緩解心絞痛發作,還具有防治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臟病的作用,沙棘果實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是重要的中藥材之一[4]。用沙棘制成的果酒和果汁是暢銷的保健食品[5]。近年來,隨著沙棘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凸顯,沙棘在西北地區的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
干旱半干旱區沙棘傳統造林技術為先育苗后栽植方式,受春季干旱、氣溫迅速回升、苗木運輸等因素的影響,春季造林時間緊迫,苗木起挖運輸過程中易失水萎蔫,栽植后因土壤干旱、降水量少,成活率較低,需多次補植補造,導致造林成本居高不下,造林質量難以保證。利用秋穴冬水、春播造林技術種植沙棘是針對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寒旱區沙棘傳統育苗造林存在的限制因素,將沙棘造林流程分割成多段實施,充分利用當地沙棘種質資源豐富、林農秋季農閑、高原冬季降雪多等有利條件,探索秋季開穴、冬季蓄水、春季覆膜穴播造林技術,提高沙棘造林的效率,降低沙棘造林的成本,對干旱半干旱區沙棘高效抗旱造林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本次利用秋穴冬水、春播造林技術種植沙棘的地區為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天祝縣)安遠鎮極樂村,該村位于祁連山東端北麓淺山區,海拔2 450 m,屬于大陸性高原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夏季短暫,年均氣溫2.8 ℃;年降水量435 mm,5—10月以降雨為主,11月—翌年4月以降雪為主,全年有2個降水高峰期,即1—2月降雪高峰期和7—9月降雨高峰期,降水量分別占全年降水量的20%和60%;年均蒸發量為1 600 mm,1—2月和7—9月蒸發量分別占全年蒸發量的7%和30%;土地坡度≤25 °,土壤為山地栗鈣土,土層深厚,薄厚均勻。此外,安遠鎮極樂村距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然林較近,林緣地帶分布有一定面積的沙棘天然林,種子采集較為便利。
每年11月中旬天祝縣安遠鎮極樂村周邊的沙棘天然林落葉后,果實呈金黃色,表明沙棘種子已經成熟。選擇無病蟲害、樹體高大的沙棘植株作為母樹,將其果枝剪下帶回室內,用木棍敲打果枝,使沙棘果實脫落。移除頂部殘枝,收集底部黃色沙棘果實,盛入塑料盆內,加入少量清水,覆蓋塑料薄膜,堆漚2~4 d后沙棘果肉開始腐爛,用手搓洗果實,待果肉成汁狀后脫粒骨質種子,將骨質種子沉入盆底,倒去盆內果肉上清液,再加水搓洗2~3次,直到上清液清澈。用0.5 cm網孔的紗網濾出沙棘種子,平鋪在水泥地面上充分晾曬,將晾干后的沙棘種子用布袋或紙袋存放,懸掛在陰涼通風處,防止受潮和老鼠取食。
每年11—12月土壤封凍前,利用農閑時間發動林農上山開挖魚鱗狀沙棘播種穴。挖穴前,先沿等高線按行距3 m×株距2 m的規格用白石灰打點做標記,播種穴沿土壤坡面呈品字形分布。魚鱗狀播種穴由外穴和內穴組成,外穴呈半圓形,半圓直徑垂直于坡向,直徑60 cm,深20 cm;內穴靠近外穴半圓圓心處,直徑20 cm,深20 cm。外穴的主要作用是在播種前收集冬季降雪,雪水融化后流入內穴,提高土壤墑情。魚鱗狀播種穴在夏季和秋季也可收集降雨,提高沙棘幼苗生長量。每年3月下旬土壤解凍后,播種穴頂部及時覆蓋白色塑料薄膜,薄膜邊緣用濕土壓實,防止穴內水分散失;4月上旬氣溫回升至10~15 ℃時,在內穴點播種沙棘種子。
用赤霉酸(GA3)處理部分植物種子能快速使其休眠,促進種子萌發,提高幼苗生長量[6]。本項技術于4月上旬播種前,將種子先用20%的赤霉酸可濕性粉劑(美國華侖生物科學公司生產)500 mg·L-1溶液浸泡24 h,再用清水沖洗1~2次,準備播種。
播種時,先用刀片在魚鱗狀播種內穴頂部塑料薄膜上劃十字形播種口,播種口大小與內穴直徑相等,播種口過大易造成膜底水分散失,播種口過小則不方便播種。先在內穴中填入1鐵鍬的自制基質,基質配方為森林腐殖土、鋸末、細河沙(直徑≤0.5 cm),按體積比1∶1∶1均勻混合而成。在基質頂部放入沙棘種子1~2粒,頂部用5 cm厚濕土覆蓋。基質填入和濕土覆蓋時,將內穴頂部劃破的塑料薄膜四角沿內穴穴壁埋入土壤中,以防塑料薄膜被風掀起或影響沙棘幼苗破土出苗,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塑料薄膜的密封性和增溫保濕能力。播種后15 d開始檢查沙棘種子的發芽和出苗情況,對未出苗的播種穴應挖開土壤進行檢查,種子確無萌發跡象時,要及時進行補播,以防缺苗。
沙棘幼苗破土且生長到10 cm時,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拔除內穴地表雜草,疏松土壤,防止雜草與幼苗爭肥爭水和影響光照。土壤疏松后內穴四周不易裂口,減少了水分蒸發。此外,結合中耕除草清理穴內土塊和雜物,修整穴緣土埂,增加播種穴的雨水收集能力,提高土壤含水量,從而提高幼苗抗旱能力,促進植株生長。
沙棘幼苗病害主要有猝倒病、干枯病、葉斑病。猝倒病主要發生在每年5月上旬,幼苗破土后2片真葉時,根莖部位出現長條形褐色病斑,病斑沿根莖向上或向下蔓延成環狀時,病斑處干枯,幼苗在病斑處彎折,倒伏死亡;防治方法為在播種穴內,地表交替噴灑50%高錳酸鉀晶體1 000倍液和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干枯病主要發生在幼苗生長后期的8—10月,幼苗根莖處皮層出現環狀褐色凸起或黑褐色凹痕,嚴重時葉片干枯脫落,導致整株死亡;防治方法為葉面交替噴施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倍液。葉斑病在沙棘幼苗整個生長期均有發生,發病時葉片正面出現2~4個黃褐色圓斑,圓斑面積進一步擴大,布滿整個葉片,導致葉片干枯脫落,幼苗停止生長;防治方法為在發病初期葉面噴施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1~2次。
沙棘幼苗蟲害主要有沙棘巢蛾、舞毒蛾、蚜蟲。沙棘巢蛾主要發生在每年6—7月,為害時幼蟲在沙棘幼苗頂端生長點處吐絲筑巢,導致梢頂嫩葉生長受阻,嚴重時整株干枯死亡;防治方法為在葉面噴施8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1~2次。舞毒蛾主要發生在每年5—6月,為害時幼蟲從葉背取食葉片,葉片呈多孔狀干枯脫落,光合作用受阻,停止生長;防治方法為當百片葉幼蟲量高于3條時,應及時在葉面交替噴灑25%敵百蟲乳油700倍液和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蚜蟲在沙棘幼苗整個生長期均有發生,降雨量少的干旱月份蟲害發生較為嚴重,為害時蚜蟲若蟲布滿幼苗嫩梢頂端,刺吸汁液,使嫩梢停止生長,嚴重時使整株死亡;防治方法為在葉面交替噴灑1%阿維菌素乳油4 000倍液和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不同殺蟲劑和殺菌劑需交替使用和多次噴灑時,噴灑間隔期應控制在7~10 d。
沙棘穴播苗當地一般于每年4月上旬播種,10月底落葉,幼苗高度可達40~60 cm,基部莖粗可達0.5~1.0 cm。基部皮層呈灰白色,頂部皮層呈灰綠色,苗莖上分布少量莖狀刺,有鱗芽6~10個,幼苗整體表現出莖干纖細、芽體瘦弱、木質化不充分等現象。如冬季不進行修剪,細高的幼苗在冬季寒風中極易抽條干枯。因此,為節約養分,提高植株次年發芽率和保存率,冬季沙棘幼苗落葉后應剪短,保留基部3~5個飽滿芽,保留高度10~20 cm,次年春季植株保存率較冬季未修剪的植株顯著提高,且發芽勢強,嫩梢生長量升高。
沙棘穴播苗除采取冬剪措施提高越冬抗寒和防抽條能力外,還可采取其他配套措施進一步提高植株越冬抗寒能力。一是撤去播種前魚鱗狀播種穴頂部的舊塑料薄膜,在播種穴頂部重新覆蓋新塑料薄膜,薄膜四周用濕土壓實,降低穴內水分蒸發和提高冬季地溫。二是用濕土掩埋選留的10~20 cm苗莖,減少冬季枝條水分蒸發和增加枝條周圍濕度。埋土時一定要用濕土覆蓋,并用鐵鍬拍實,防止干土掩埋后裂口漏風,達不到防寒保濕的作用。次年春季氣溫回升后,要隨時抽樣檢查,當沙棘幼苗芽鱗開裂、露出白色芽體時,選擇陰天挖開土堆,使苗莖露出土堆后自然生長。
冬季食物匱乏時,野兔會啃食沙棘幼苗[7]、中華鼢鼠會打洞取食沙棘根系[8]。冬季防范鼠兔危害也是提高沙棘穴播造林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防范野兔時,除在沙棘苗莖頂部埋土防止野兔刨土取食外,也可在沙棘播種穴頂部噴灑有異味的殺蟲劑辛硫磷或氧化樂果等,或者在播種穴頂部撒施硫磺粉,起到驅逐野兔的作用。防范中華鼢鼠時,主要通過設置地弓射殺或投放毒餌誘殺,當沙棘穴播苗周圍發現有隆起的土堆時,表明已有中華鼢鼠開始在地下活動,此時應在中華鼢鼠洞口處設置地弓射殺或用中華鼢鼠喜食的玉米粒為餌料,將2.5%殺鼠靈稀釋成0.005%~0.025%溶液,倒入裝有玉米粒的塑料桶內浸泡24 h,制成毒餌,在每個洞口內放入3~5粒;當地弓射殺或投放毒餌后隆起的土堆無變化時,表明中華鼢鼠已被射殺或毒殺在洞內,或者已逃離洞穴。
封育是提高造林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9]。本試驗區地處農林牧交錯地帶,牛羊啃食和人為破壞造林的事件時有發生,因此應在沙棘穴播造林完成后及時在造林地周圍布設鐵絲圍欄,豎立警告牌,并指定專人進行定期巡護。鐵絲圍欄由水泥圍欄樁和絲網構成,水泥圍欄樁橫截面為邊長15 cm的正方形,為增加強度,在預制水泥圍欄時中間應放置直徑2 cm的螺紋鋼筋。一般水泥圍欄柱長170 cm,基部土中埋深50 cm,地上部分120 cm。絲網由鍍鋅鐵絲編制而成,網孔為長方形(長20 cm,寬15 cm),高120 cm,長度視造林地長度而定。安裝鐵絲圍欄時,先沿造林地邊界按樁距4 m打孔,將水泥圍欄樁基部50 cm嵌入孔內,后澆灌混凝土固定。圍欄樁上固定鍍鋅絲網,為增加絲網強度和阻止人為翻越,在鐵絲網上部邊緣處增加一道刺絲。警告牌用角鐵焊接骨架,上鉚鐵皮,豎立在醒目位置,警告內容包括造林地名稱、范圍、級別、管護單位、責任人、聯系方式、破壞處罰等內容。管護責任人要對造林地定期巡護,主要對牛羊啃食、人為破壞、森林防火等加強巡護;對受損圍欄要及時補修,防止牛羊進入;對火源火點加強監管,特別是對造林地內存在的墳墓,清明節等祭祀期間要加強監管,防止掃墓燒紙引發森林火災,使造林成果毀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