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錢
垂盆草為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垂盆草的全草,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化癰消腫之功效,常用于濕熱黃疸、小便短赤、癰腫瘡瘍、痢疾、淋證、濕疹、水火燙傷、毒蛇咬傷等病癥,是一味價廉物美之良藥。
一味垂盆草治療肝炎,為民間屢試不爽之驗方。余治療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肝癌、膽囊癌以及各種癌癥肝轉移者,均喜用之,對控制癥狀、降低氨基轉移酶有特效。鮮品療效最好,每日可予50~150克或更多些煎水飲,若無鮮品予干品30~60克亦可。唯單味煎服療效不易鞏固,需隨癥合以他藥為是。虎杖、五味子、雞骨草、半枝蓮、桑寄生、茵陳、七葉一枝花、丹參等為其配伍之常用藥物。
曾治一患者,男性,39歲,其有10多年乙肝病史,發現右肋下腫塊1個月,在本省某醫院經CT、彩超、甲胎蛋白等檢查,確診為肝癌。多方治療無效。刻診:面色萎黃,消瘦乏力,脅肋刺痛,厭食腹脹,便結溲黃,右肋下可捫及巨大之腫塊,質硬,固定不移,舌紅苔黃,舌下脈絡曲張,脈弦澀。此濕熱互結,瘀血阻滯,當清熱利濕,活血散結,兼以扶正。以山藥、黃精、生麥芽、郁金、垂盆草、冬凌草、虎杖、雞骨草、白芍、丹參等加減治療5個月,病情明顯緩解。面色稍萎黃,精神好轉,較前有力,脅肋偶有刺痛,厭食腹脹消失,二便調,右肋下腫塊仍可捫及(經影像學復查有所減小)。囑不可停服中藥,定期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