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浩強
降壓藥物可以幫助高血壓患者有效控制血壓,降低發生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病等并發癥的風險,降低致殘率、致死率。然而,現實生活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藥的情形,如血壓一旦正常就停藥,感覺血壓升高了再吃藥;將血壓降得越低、越快越好;服藥幾天后沒有起效就馬上更換藥物等。
事實上,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堅持規律長期用藥,即使血壓正常了(比如夏季,一般血壓會偏低,乃至正常)也不能貿然停藥,否則有可能出現血壓的“報復性”反彈,但原則上可以在醫生或者藥師的指導下減量服藥。
此外,對于血壓升高千萬不能聽之任之,在出現頭暈、頭痛、胸悶等癥狀時才想起服藥往往已經來不及了。
藥物選擇
降壓藥物的選擇需要遵循個體化給藥的原則,根據患者的血壓水平和基礎狀況合理地選擇藥物和藥物的服用時間點。
1.長效降壓藥物
因其一天服用一次就可以穩定地控制24小時的血壓,應該作為首選。單藥治療未達標的患者還需要聯合其他作用機制不同的降壓藥物或者選用復方制劑,且遵循“錯峰給藥”的原則,在血壓高點出現之前(一般患者的血壓高點出現在7—9點和14—16點,即所謂的“杓型高血壓”)服藥。降壓切記保持平穩,除高血壓急癥和亞急癥外,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應根據病情,在4周至12周內將血壓逐漸降至目標水平,如果一味地追求降壓效果,甚至急速降壓,反而會引起組織器官供血不足,出現灌注不良綜合征,大大增加發生腦卒中的風險。部分患者在服用降壓藥后的幾天里血壓仍舊很高,就認為該藥無效,進而自行停藥或者換藥,還有些患者甚至會私自增加藥量,以求產生“立竿見影”的降壓效果。這樣做肯定是不對的。不同降壓藥物的起效時間各不相同,即不同藥物的“有效不應期”存在較大的差異。
長效降壓藥一天服藥一次就可以了,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體內血藥濃度也會趨于穩定,且偶爾漏服一次并不會造成血壓的劇烈波動,只要及時補服就可以了。當然如果已經接近第二天的服藥時間點了,就不用補服了,按照原來的劑量服藥即可。
常見的長效降壓藥有氨氯地平(“地平”類)、厄貝沙坦(“沙坦”類)、培哚普利(“普利”類)等。
這些藥物都非常經典,但相較于短效制劑,發揮藥效需要較長的時間,也就是不應期相對較長,以至于有些患者在服藥初期因血壓下降不明顯而誤認為藥物無效,立即換藥。如氨氯地平每天服藥1次/1片(5毫克),連續給藥7~8天后血藥濃度才能達到穩態,藥效才會逐漸發揮,4周左右達到最好的降壓效果,也就是說該藥的不應期大約為4周。厄貝沙坦每天給藥1次/1片(150毫克),3天左右達到穩態濃度,2周左右可見較為明顯的降壓效果,其有效不應期為2周。而培哚普利每天給藥1次/1片(4毫克),平均達到穩態濃度的時間為4天,在服用2周后可見血壓明顯下降,其有效不應期也是2周。
雖然這些長效降壓藥物起效較慢,但血壓下降平穩,逐漸達到目標值,不會因為血壓驟降而導致組織血液灌注不足等嚴重問題,安全性好。
2.短效降壓藥物
短效降壓藥物一般在口服后的15~30分鐘起效,常見的有硝苯地平薄衣片、卡托普利、可樂定等。
其中硝苯地平薄衣片口服15分鐘后起效,舌下含服2~3分鐘就會起效,作用持續4~8小時;卡托普利口服15分鐘起效,持續6~12小時;可樂定口服0.5~1小時發揮降壓作用,持續6~8小時。
這些短效降壓藥物持續的時間不會很長但起效快,一般不作為常規服用,但可用于血壓突然升高的緊急治療。
使用注意
患者在服用降壓藥物時,應當遵從醫囑,按時、定點、按規律服用藥物。目前常用的長效降壓藥物降壓平穩,但起效存在一定的時滯,切不可主觀地以為無效或者劑量不足而私自停藥或者增加藥量,特殊情況可以咨詢醫生或藥師。
事實上,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堅持長期規律服藥,頻繁換藥、隨意改變劑量乃至停藥都是不可取的。謹記:適合自己的降壓藥才是“好藥”!聯合用藥、錯峰給藥、平穩降壓、定期監測,才能保證血壓穩定、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