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美
口腔潰瘍是一種常見的、發生于口腔黏膜的潰瘍性損傷病癥,多見于唇內側、舌頭、軟腭等部位。有些經常患口腔潰瘍的人會擔心:“口腔潰瘍會不會發展成癌癥?”在口腔黏膜科門診就經常能遇到這種憂心忡忡的患者。
其實,絕大多數的口腔潰瘍是不會癌變的,但也確實有少數會發生癌變。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從口腔黏膜潰瘍說起。
首先,要區分潰瘍與另外一種病損,即同樣常見于口腔黏膜的“糜爛”。口腔黏膜潰瘍是指黏膜上皮的完整性發生持續性缺損或破壞。糜爛則是指口腔黏膜上皮的部分性表淺性缺損,其大小形狀不規則,邊界模糊不清。用通俗的語言解釋,潰瘍就像一件新衣服的襯里破了一個洞,這個破洞的周圍比較規則,不是“咝咝啦啦”的;而糜爛更像穿了幾十年的舊衣服上“蹭出來”的痕跡,沒有完全破,但布已經變薄,有“似洞非洞”的感覺。
之所以要分清潰瘍還是糜爛,是因為發生在口腔黏膜的糜爛除可見于皰疹等感染性疾病外,還多見于扁平苔癬、盤狀紅斑狼瘡、白斑等癌前病變性質的口腔黏膜病。比起潰瘍來,更需要重視和警惕。
現在,回過頭來說潰瘍。其實,口腔黏膜潰瘍嚴格地說并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癥狀,許多口腔黏膜病都可能發生,如復發性口瘡、創傷性潰瘍、口腔腫瘤等各種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大皰性疾病的后期,某些性病及血液病、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口腔表現。所以,對于潰瘍,還得根據其病理特征和預后,區分良性和惡性兩大類。
良性潰瘍的典型代表是復發性口瘡。這是一種幾乎人人都可能發生的口腔潰瘍。其臨床癥狀可以歸納為“紅、黃、凹、痛”。潰瘍發作時,邊緣充血,表面有黃白色假膜,中央凹陷,伴有明顯的疼痛感,影響說話和進食,可伴有低熱,通常2周可以自愈。此類潰瘍的發作位置“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可以有長短不一的“休戰期”,但也有的患者“烽火連三月”,口腔潰瘍接連發作。然而,恰恰是這種令人苦不堪言的潰瘍不會癌變,因此對它不用過于擔心。
與此相對應的是惡性潰瘍,最典型的就是口腔鱗癌。與上述的復發性口瘡不一樣,這種潰瘍本身就是癌癥,叫作癌性潰瘍。它具有時間長,面積大,基底硬,邊緣翻出呈菜花狀,疼痛不明顯、反而“木嗒嗒”的特點,歸結為“久、大、硬、翻、木”。如果患者的潰瘍符合這五個特點,就不是考慮“會不會癌變”的問題了,而是應該積極采取措施,盡早接受手術或其他綜合治療。
介于良性潰瘍和惡性潰瘍之間的是“有潛在癌變危險的潰瘍”,特指可以演變成口腔鱗癌的潰瘍。這類潰瘍常見的是自傷性口腔潰瘍和創傷性口腔潰瘍。
自傷性口腔潰瘍多見于患有多動癥或有自傷性不良習慣的兒童,他們常常因習慣性咬唇、咬頰、咬舌,用鉛筆尖捅口腔黏膜等動作而導致潰瘍。如不及時糾正不良習慣,潰瘍長期反復出現于口腔的同一部位,是有癌變可能的。曾經有一位年僅6歲的患者,就是因為自傷性口腔潰瘍未引起重視而癌變的。
創傷性口腔潰瘍則是由口腔內存在創傷因素引起的,包括殘根殘冠、不良修復體等。中老年人如果牙齒蛀壞后不及時治療,拖一天算一天,結果口腔里全是“斷壁殘垣”,有的牙冠像刀刃;有的牙冠斷了,留著一個像朝天釘似的牙根,長期切割或刺穿附近的同一塊口腔黏膜,造成反復潰瘍,久而久之,就可能引起癌性潰瘍。另外,如果缺牙者裝的假牙不合適,佩戴時有固定壓痛點;或者一副假牙使用了五年以上,佩戴時假牙邊緣過度壓迫口腔黏膜的某固定點,該固定壓痛點就會出現創傷性潰瘍,并且反復發作。
想要防止癌變,預防措施很簡單:
自傷性口腔潰瘍 糾正不良習慣;積極治療多動癥。
創傷性口腔潰瘍 清除殘根殘冠,修正不良修復體。
臨床經驗證實,只要預防措施及時、到位,這些有潛在癌變危險的潰瘍不但不會轉變為癌,還會很快痊愈。當然,對已經發生的潰瘍進行局部的藥物治療十分必要。對有癌變跡象的創傷性口腔潰瘍和自傷性口腔潰瘍,應該及時做切片活檢,明確潰瘍性質,以便采取進一步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