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株小草承接天地,一枚銀針聯通中西,一縷藥香穿越古今……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
面向未來,中醫藥需要傳承發展。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江蘇省中醫院黨委書記方祝元代表始終銘記著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的殷切囑托——
2010 年6 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南京中醫藥大學與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共建中醫孔子學院授牌儀式,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2016年12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5 次會議審議通過,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簽署國家主席令,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這是“中華五千年,中醫第一法”。
2019年10月,全國中醫藥大會召開,總書記再次作出“傳承精華、守正創新”重要批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始終心系中醫藥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把中醫藥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先后57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方祝元如數家珍。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方祝元踐行從醫初心,助力中醫事業發展,回報桑梓百姓。
一副小小的藥劑,牽連著萬千健康。
高血壓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方祝元深耕研究30 余年,帶領國家高血壓重點研究室團隊,運用現代科學方法,以“潛陽育陰法防治高血壓早期腎損害”為切入點,開啟了中醫中藥參與高血壓治療的新途徑,榮獲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及省部級科技獎項。
醫生的經驗,凝結于藥方。無論多么繁忙,每周二上午,方祝元雷打不動地開門坐診,以一副副藥劑,為患者解除病痛,為萬千家庭送去幸福安康。
一方小小的診室,孕育著岐黃傳人。
精岐黃則濟世,厚仁德而樹人。30 多年從醫從教生涯,方祝元深知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他傾其寶貴臨診經驗,甘為人梯,讓岐黃之術薪火相傳。
作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專家組成員、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方祝元積極投身中醫藥高等教育事業,主持省部級教改課題3項,主編《中醫內科學》等全國行業規劃教材4 部,建設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培養博士后、博士、碩士60余名。
在江蘇省中醫院,方祝元積極推進人才強院戰略,創新提出“333 人才戰略”:第一個“3”,建設好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三支人才隊伍;第二個“3”,老中青三個年齡梯隊,讓老有尊嚴、中有成就、少有前途;第三個“3”,業務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服務型人才,使醫院人人皆可成才。如今,江蘇省中醫院已經成為全國擁有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數量最多的中醫院。
一顆小小的心愿,承載著醫者仁心。
醫者在心,心正藥真。“‘學不貫古今,識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斷不可作醫以誤世!’任何職業都馬虎不得,學醫更是如此,技藝不精的庸醫,是會害人的。”方祝元說。
“行善積德、終生苦樂、三生有幸。”方祝元如此總結醫生這一崇高職業。中醫醫人,協調五臟六腑,想做一個好醫生和做一個好的醫院“掌門人”,道理是相通的:頭頂公益性、胸懷老百姓。生在農村,方祝元深知百姓有疾而痛苦、有病最無助、看病不容易。鄉親們求醫問藥,他總是盡己所能、全心全意、熱情相待。
時隔15 年,方祝元成為江蘇省中醫院又一位全國人大代表。新的身份,新的使命。今年,方祝元帶來了“運用人工智能開展中醫經絡研究的建議”,建議建立國家級中醫經絡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匯聚“人工智能技術+中醫藥”復合型人才,加強人工智能推動中醫經絡理論的物質基礎研究,在現代中醫經絡理論指導下開展重點病種臨床研究。
此外,方祝元聚焦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議拓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覆蓋面,積極培育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市場,推進“原居享老”“社區安老”“機構頤老”,健全專業化長期照護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