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人研
守正創新、重質求效,是淮安人大工作的總要求,也是履職盡責的座右銘。自去年2月份換屆以來,全市人大工作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各項工作實現了良好開局,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法治建設作出了新的貢獻。印證這份難得成績的,是全市人大的執著與堅守,創新與創優,拼搏與奮進。
“鎮國土空間規劃至今未進入報批程序是什么原因?”“高溝綠色原糧基地申報能為漣水老百姓帶來哪些實惠?”“文旅融合創新方面有什么具體安排?”
2022年11月,在漣水縣的鄉村振興先導鎮高溝鎮,11 名人大代表有備而來,對15 名政府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現場提問。這場別開生面的電視問政,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大事業為“內核”,以助力高溝鎮現代小城市建設為“切口”,以上連天線、下接地氣、中聚人心為“載體”,既是政府和企業擔當的“直觀體現”,也是人大代表履行職責的“效果變現”,更是淮安人大開展監督工作的“剛性呈現”。現場,圍繞城建規劃、產城融合、公共空間治理現場交辦了23 條重點代表建議,負責人現場承諾:必定落實到位、限期反饋。
高溝問政是淮安人大努力向大局大勢靠攏的縮影。市人大常委會充分踐行“監督+”履職理念,項目選定上瞄準重點、難點、關鍵點,方法選擇上多走創新路、善打組合拳、形成閉環式,監督支持有機統一,剛性溫度融合互促,扎實助推重大戰略、工程、項目加快實施,使監督工作“出力”更“出圈”。

◎淮安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帶隊調研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建設工作。
環洪澤湖公路工程是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專門作出批示,要求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代表開展視察調研予以推進。淮安人大創新模式,將傳統的代表視察和專題詢問有機結合,采用項目式推進、沉浸式詢問、點穴式審議、過堂式檢驗“四步走”方法,把“詢問現場”搬到了“項目內場”。去年5 月27日,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及8名代表沿湖而行,仔細察看工程規劃建設情況并現場發問,相關縣區政府及部門負責人當即應答。
不只是監督,淮安人大明確“圍繞中心重立法、貼近需求抓立法、服務發展立好法”標準,始終堅持急用先行、務實管用,以更優的法規制度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把握一個標準,即“小切口、大效益”,制定農貿市場管理條例、建筑垃圾管理條例,高水平護航城市建設。健全一套機制,規劃先行,科學安排五年計劃項目28 件;開門立法,按照“升級、擴面、增效”原則,精心建立18 個基層立法聯系點,聘請42 名立法顧問;與時偕行,及時修正一批地方性法規,確保不抵觸、可操作。首創一個模式,即制審互動模式,加強全周期管理,提高備案審查水平,全國人大網轉載推介。
人大的血脈在人民,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淮安人大一以貫之堅守人民立場,把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感情作為價值取向、根本要求和政治責任,把目光聚焦在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上,推動形成更多可觀、可感、可享的民生成果。
2023年1月,在市九屆二次人代會期間,由40多位市人大代表、基層群眾、網友代表組成的“聯組審議團”,與來自13個政府組成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面對面,就2022年淮安民生實事完成情況舉行了一場“年終答辯會”。在人代會期間聯組審議,既是對民生實事票決程序的創新,以“預先審”推進“高效決”,也是對民生實事辦理監督的創新,以“新平臺”助力“真解決”,更是對民生實事保障機制的創新,為相關立法做足準備,以“小快靈”護航“大民生”。
功夫在會前。去年年中,市人大常委會就開展相關問卷調查,組織4個調研組,抓緊抓實“聽、看、查、問、督”五個環節,推動50項民生實事辦理辦結。五級代表全程參與,深入掌握基層群眾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以便做到監督“靠譜”、詢問“有據”。
“評委”問出“辣味”、“考生”答得熱誠,原定兩小時的會議最終延長至3.5 小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顧坤表態:“這次審議會給了我們政府部門近距離聆聽人大代表、基層群眾真知灼見的機會。我們將在項目推進實施過程中全流程、全方位接受各方意見,做到開門辦公、群策群力,真正把民生工程辦成‘民心工程’。”
這次聯組會議也是淮安人大創新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一次嘗試。淮安人大正聚焦這一重要課題,立足“展示民主的窗口、聯系群眾的橋梁、服務發展的載體、基層治理的平臺”定位,致力于管用實用和長效運行,新建一批代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基地,確保各個環節都能聽到來自人民的聲音。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淮安人大始終堅持強基固本、修煉內力,緊扣更高標準、更優質量、更好效能,積極適應新時代人大工作新形勢新要求。
人大代表是人大主體。淮安人大把握主題活動這個代表工作“主抓手”、代表履職“大舞臺”,創新開展“惠民生、助發展”履職主題活動,全市7000多名五級代表進鄉村助增收促振興、進企業助紓困促發展、進網格助解難促和諧。“進鄉村”活動周期間,在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領下,市、縣(區)四套班子中的人大代表全部參加活動,通過深入一戶農家、開展一次走訪、接待一次群眾、幫辦一件實事、提出一條建議“五個一”方式,慰問幫扶困難家庭8043 戶、幫辦解決實事1789 件、實施助推發展項目167個。
在自身建設方面,淮安人大以完善機制提亮底色,立、改、廢結合,完善出臺了常委會議事規則、提高會議質量、高質量考核、關愛激勵等相關制度26個;以強化學習增添亮色,大力推行學習型機關建設,按照“名校、名師、名課”標準,開辦淮安人大學習大講堂,三級人大、五級代表通過“線上+線下”形式,聯動學習、共同提升;以創新理念融入特色,致力于破除思維定勢、工作慣性、路徑依賴,既謀劃“大手筆”,也提倡“微創新”,加強對縣區過程性考核,提高創新性工作得分占比,形成一縣一品牌、一委一特色,厚植品牌培育土壤。
“我們將在省人大的堅強領導和悉心指導下,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繼續堅持守正創新、重質求效總要求,突出完善、提升、增效六字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為淮安展示‘象征意義’、追逐復興夢想貢獻更多人大智慧和力量!”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趙洪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