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昌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姜玉婷 包麗仙
遂昌,錢甌之水發源地,仙霞山脈貫全境,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貌。全縣總面積253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23萬畝,人均耕地面積少,土地要素成為制約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遂昌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耕地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將建設用地復墾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盤活土地要素、拓展發展空間的關鍵抓手,圍繞“大挖潛力、多向發力、形成合力”三大重點,搶抓主動、綜合施策、提速提質,扎實推進“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和“一戶多宅”整治等工作,突出向“土地存量”要“發展增量”的思維導向,全力推進建設用地復墾工作,為建設和美共富現代化遂昌家園打下更加堅實的自然資源基礎。
自2019年遂昌縣啟動實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以來,已完成128個行政村、292個自然村,10993人搬遷工作。全縣共拆除農房面積577畝,整理出建設用地土地復墾資源面積825畝。截至目前,已納入實施建設用地土地復墾項目面積721畝,其中已完成復墾面積694畝,正在實施復墾面積27畝,完成率達84.12%。
2018年9月,中共麗水市委麗水市人民政府頒布了《關于全面實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的指導意見》,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突出“解危、脫貧、集聚、生態”,進一步優化人口布局,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在全市范圍內開始實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
為了實現搬遷后建設用地閑置土地資源的高效整合和利用,遂昌縣搶抓這一機遇,充分挖掘“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實施后騰挪的資源空間,堅持宜耕則耕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建設用地復墾資源潛力調查摸底,精準挖掘復墾潛力,全力構建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格局。截至目前,全縣“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累計拆除農房面積577畝,按照宜耕則耕原則,調查挖掘建設用地土地復墾資源面積825畝。
一是高位推動強化組織保障。為有力推進遂昌縣“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實施,遂昌縣成立了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指揮部,并設立了工程推進和保障工作組,涉及綜合協調組、政策研究組、資金保障組、安置房建設協調組、房屋拆除驗收及宅基地復墾組、工作督查組、社會穩定組、生活幫扶組等12個工作小組。各小組各司其職、通力配合,合力推進“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為高效開展后續建設用地土地復墾工作,遂昌縣土地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通力合作,積極開展建設用地土地復墾相關政策修訂研究、項目選址論證、立項評審及驗收評審等各項工作。
二是優化提升強化政策保障。2019年9月,遂昌縣出臺了《遂昌縣“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實施意見》,聚焦圍繞“解危、脫貧、集聚、生態”四個維度,以“最優惠的政策、最佳的地段、最好的配套”吸引農戶搬遷,逐步實現山區群眾搬得下、穩得住、富得起;2022年9月,為進一步提升低收入搬遷補助,持續深挖搬遷潛力,提升農戶搬遷熱情,實現“愿搬盡搬”,遂昌縣對大搬快聚政策進行迭代,出臺了《2022年〈遂昌縣“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實施意見〉補充意見》。同時,為了適應新時期下的建設用地土地復墾項目建設新要求,提高農戶土地復墾積極性,遂昌縣分別于2020年、2022年先后對《遂昌縣農村土地整治實施辦法》進行了修訂完善,進一步明確和提高了建設用地土地復墾項目的建設標準、指標收購標準及農戶補助資金標準。遂昌縣建設用地土地復墾項目建設實行指標收購模式,由項目所在鄉鎮(街道)人民政府負責具體實施,指標收購標準由原復墾水田12萬/畝、復墾旱地10萬/畝分別提高到了26萬元/畝、22萬元/畝,發放農戶的建設用地使用權退出補償費補助標準由原建筑物占地部分200元/畝、空地部分30元/畝分別提高到了300元/畝、50元/畝,同時對實施后的建設用地土地復墾地塊進行有效種植利用,鼓勵村集體進行統一流轉和承包經營,進一步拓寬了農戶增收致富新路徑。
三是多元整合強化資金保障。政府項目的實施和建設,資金是關鍵。縣級財政部門、縣大搬快聚指揮部通過各類途徑充分整合中央和省市補助資金、地方財政資金、民間投資資金,統籌項目、資源、資金、信息、技術、平臺,發揮各扶持資金的集聚效應,確保“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建設用地土地復墾項目有序推進。
“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是一項系統性、復雜性的工作,涉及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涉及各鄉鎮(街道)及相關部門。遂昌縣堅持夯實主體責任,強化職責落實,全縣聯動推動大搬快聚和建設用地復墾項目有力有效推進。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要負責落實項目建設的選址、規劃、用地保障;牽頭組織地質災害避讓搬遷項目驗收和搬遷后建設用地項目的復墾;做好搬遷對象的林業發展規劃、生產技術、林地流轉等指導。在工程實施中,各部門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狠抓落實、措施上精準有力,進一步加強工作聯動、環環相扣,形成工作合力,高標準、高質量抓好各項具體任務落實,形成人人共抓、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圍。
一是開展年度考核考評。縣委縣政府將建設用地復墾作為重點工作,并納入年度綜合考核內容。每年年初,結合“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指定的搬遷任務情況,按鄉鎮(街道)復墾資源分布情況,制定全縣建設用地土地復墾年度目標任務和考核打分標準,年終根據各鄉鎮(街道)復墾工作年度完成情況進行考核打分。
二是開展每月晾曬通報。每月開展全縣建設用地土地復墾實施進度情況通報,及時掌握各鄉鎮(街道)復墾工作階段性完成情況,并與年初目標任務進行比對和分析,對復墾工作推進的鄉鎮(街道)進行表揚,并對復墾工作進度滯后的鄉鎮(街道)進行督促和指導,通過晾曬排名,在全縣各鄉鎮(街道)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工作氛圍。
三是開展督導檢查。定期向縣領導報告全縣建設用地土地復墾工作進展情況,縣委縣政府督查室不定期對“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建設用地土地復墾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對困難較多、問題突出、矛盾集中的開展現場督查和指導,加大項目推進力度。
加快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工作是提高遂昌縣農戶收益、壯大集體經濟、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全縣以“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及“一戶多宅”清理整治扣環“建設用地復墾”工作,通過實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建設用地復墾項目,農村面貌得到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發展的動力和潛力更加充足,有力推動了新農村建設。騰挪空間有效破解了縣域經濟發展中的土地難題,加快了縣域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實現了“發展騰空間、群眾得實惠”的良好局面。
開展農村建設用地復墾,不增加村集體負擔,卻增加了農戶補助收入。復墾后的耕地相對平坦,機耕路和排灌渠密度增加,防洪防旱防澇能力提升,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生活環境,進一步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戶增收和鄉村振興,為守住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土地對于各項事業發展重要性不言而喻,2019年以來,遂昌縣堅持耕地占補平衡,為建設“生態工業、數字科創、新型城鎮化”三大發展主平臺拓寬了用地空間。2023年,全縣通過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和農村建設用地復墾獲取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獎勵盤活掛鉤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181畝,為全縣重大項目、民生項目落地夯實用地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