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瓊
(廣西大學圖書館 南寧 530004)
在全民閱讀的大背景下,閱讀推廣受到業界的廣泛重視。2023 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開展讀書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1]。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館員作為大學校園莘莘學子開展閱讀的引導人,其職業素養和能力直接影響著閱讀推廣活動的成效。如何不斷拓展和深化閱讀服務,使其更好地發揮在大學校園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中的作用,以實現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目前還有許多認識問題、理論問題、實踐問題需要解決。從中國知網現有的相關文獻來看,業界學者主要對閱讀推廣人專業素養和成長需求、閱讀推廣人培育教育模式、閱讀推廣人資格認證和激勵制度等方面進行研究,總結分析了我國閱讀推廣人培育機制的研究成果,結合閱讀推廣人培育工作的現狀,提出了相應的建議[2]。筆者認為,閱讀推廣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閱讀推廣館員的高質量發展,高校閱讀推廣館員應具有職業認同與素質提升的新視野,以此提升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工作的廣度與深度。
這里所歸納出的“三能”是指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館員在閱讀推廣工作中涉及的技能、賦能、效能。新時代閱讀推廣已經成為圖書館的主流服務,閱讀推廣館員不再只是一個簡單的角色,已經上升到了圖書館事業發展在新的歷史階段新的職業高度。張懷濤認為:閱讀推廣“引來了越來越多的圖書館員的熱誠參與”,一線閱讀推廣人具有“強烈的主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投入、在奉獻、在做實實在在的閱讀推廣工作”,非常重視理清閱讀推廣的行進思路、開展閱讀推廣的信息交流、進行閱讀推廣的創新嘗試以及推進閱讀推廣的理論升華[3]。
當前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館員的工作內容包括組織聯絡、宣傳報道、調研策劃、現場主導以及閱讀推薦、輔導等。高校圖書館要實現閱讀推廣館員的高質量發展,就應不斷提升館員素質,構建圖書館閱讀推廣人新的知識體系,為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工作提供理論和實踐的支撐,從而促進圖書館閱讀推廣人培育機制的形成與完善[4]。高校閱讀推廣館員的職業認同與素質提升是影響服務水平的關鍵,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驅動力。
在“三能”新視野下,閱讀推廣館員應具備較好的推廣技能,能為廣大學子的學業和成長賦能,并在實際工作中突出服務效能。在“三能”中,技能是閱讀推廣館員的基本條件,賦能是閱讀推廣館員的靈魂職責,效能是閱讀推廣館員的職業追求。
“技能”主要是指技藝才能,也就是人們掌握并能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管子·形勢解》中認為:“明主猶造父也,善治其民,度量其力,審其技能,故立功而民不困傷。”從圖書館管理學的角度看,這里的“技能”特指在閱讀推廣領域,館員通過提升閱讀素養,借助有關的知識和一定的經驗完成閱讀服務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在2019 年公布的《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名詞》里,閱讀推廣被(reading promotion)定義為“圖書館或其他文化部門開展的以培養公眾閱讀意愿或閱讀能力,促進公眾閱讀行為的服務”。具體而言,開展與推進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水平和能力包括初級的基礎技能和高級的心智技能。初級的基礎技能包括文獻查找、篩選,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應用等技能。高級的心智技能包括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工作中形成的一定智力活動方式,如推廣活動策劃、宣傳報道、現場主導、閱讀輔導講座、閱讀數據統計分析等,高級技能是閱讀推廣館員進行創造性活動的重要條件。
閱讀推廣館員崗位在高校圖書館一般是設崗后在崗位聘用時由本館館員自行填報或是由館領導班子推薦產生,主要面向本校大學生進行閱讀推廣服務工作。獲得閱讀推廣館員崗位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增強職業認同,是高校閱讀推廣館員從事閱讀推廣工作的良好開端。接下來就要用興趣打開閱讀推廣技能的大門。高校閱讀推廣館員大多數都是“半路出家”,可以用興趣驅動自己主動自學閱讀學、圖書館學、信息科學、文獻學、傳播學、歷史學等學科知識,提升專業素質。筆者把《新生季·與書為友》《走進多彩的農學世界》《百部紅色經典》等主題好書通過線上線下進行薦讀,同時指導讀者撰寫書評,以此當作自己最大的興趣愛好,因而打開了閱讀推廣的技能之門。
樂和趣,是閱讀推廣館員的最高境界。中國圖書館學會2014 年閱讀推廣人培育行動中對閱讀推廣人給出的定義為:具備一定資質,能開展閱讀指導、提升讀者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的專職或業余人員[5]。閱讀推廣的定義使得閱讀推廣館員與傳統的文獻服務館員有著較大的區別,高校圖書館要培養大學生讀者的閱讀意愿或閱讀能力,首先館員自身就應該是一個喜好讀書的人。比如推薦書目,除了傳世經典,館員還要善于在豐富的館藏中發現好書,把自己的讀書心得分享給讀者,喚起大學生的閱讀熱情,讓他們體會到閱讀的樂趣。筆者有一項崗位職責是每年撰寫本館的年度閱讀報告,我從本校讀者借閱數據的統計和分析中看到不容樂觀的一面,責任感油然而生,于是在世界讀書日之際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以“讓閱讀融入美好的大學生活”為主題的閱讀輔導講座,給學生講授為什么要閱讀、閱讀什么、怎樣閱讀等內容,讓我和讀者共同收獲了“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的閱讀樂趣。此外,廣西大學圖書館閱讀推廣館員開展了“閱讀,點亮我的大學——新生閱讀推薦”等薦書活動、觀看《美麗人生》等經典影片的電影沙龍、“碧血丹心鑄豐碑——清明節緬懷革命先烈”等主題圖片展覽,用樂趣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推廣技能。
范并思先生指出:閱讀推廣是對閱讀進行推廣或促進,圖書館人順應社會發展給圖書館帶來的挑戰,持續推動閱讀推廣的發展,使閱讀推廣從以往自發的、零星的、補充式的圖書館服務,發展為圖書館服務中最具活力的、充分體現圖書館核心價值的自覺的圖書館服務[6]。立志把興趣與事業相結合,更是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館員難得的職業素養。
2014 至2017 年,廣西大學圖書館探索性開創了閱讀推廣品牌活動“開講啦”。該館克服了資金短缺、主講嘉賓難找等重重困難,成功舉辦了“改變制勝”“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閱讀與人生”“國學點亮人生智慧”“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文化之魅力”等一系列品牌活動。在策劃組織、宣傳報道、主持活動的過程中,圖書館員以志趣驅動閱讀推廣技能不斷提高,提升了廣大讀者的人文素養,并為該館開辦“崇文大講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賦能”主要是指賦予某個主體能力或能量,或指賦予某個主體更大的做事的可能性空間。從圖書館管理學的角度看,“賦能”強調的是激發組織成員的能量,讓圖書館的所有資源和相關資源“活起來”。在促進高校閱讀推廣服務的過程中,賦能應激發閱讀推廣館員的智力潛能和執行能力。近些年來,圖書館管理陸續引進了雙環學習、組織學習法、頭腦風暴法、T 型管理、U 型理論、第五項修煉等理論與方法,閱讀推廣服務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21 世紀是信息化、全球化的時代,社會復雜多變,但萬變不離其宗,中國期盼“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即以文明的多元和諧來實現世界的共同繁榮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閱讀推廣在新時代應具備新的內涵:發現美、傳播美、創造美。閱讀心理學認為閱讀是一種從書面言語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高校閱讀推廣需要為求知若渴的大學生讀者賦能,以閱讀素養為突破口給予大學生積極向上的能量,因而,為讀者賦能理所當然應成為閱讀推廣事業高質量發展及閱讀推廣館員職業認同與素質提升的核心職責。
立德樹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心,也是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館員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價值考量。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燦爛,閱讀推廣館員要帶頭閱讀,通過豐富多元的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例如:國家圖書館以國圖公開課為平臺,以《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為內容,策劃推出“《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成果轉化:中華傳統經典系列課程”,邀請書籍解讀人全面系統地講授《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中所列典籍,帶領讀者感受經典作品的不朽魅力與當代價值。全國各地圖書館配合國家圖書館開展對《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的閱讀推廣,并在閱讀推廣形式方面各出新招,開展了在線閱讀、答題競賽、趣味互動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
高校閱讀推廣館員要善于發現中華傳統文化經典里的益智故事、人物情懷以及蘊含在書中豐富的人文精神等美好事物[7]9,比如:享譽海內外的廣西民間傳說劉三姐的故事中善與惡、無私與自私、正義與邪惡的對比,就具有價值觀的教化功能。眾所周知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 ,閱讀推廣館員要用發現美引導讀者把蘊含在中華傳統經典文化中的正確價值觀轉化為自身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7]9,為促使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賦予正能量,可以用民間故事這種喜聞樂見的文化載體推而廣之,讓廣大讀者在獲取知識、增長智慧、拓寬視野的同時收獲愉悅和感動,用敬畏文化的精神喚醒那些由于沉溺于過度娛樂導致思想麻痹、對傳統文化淡漠的人[7]8。
合作與交流能力是當今大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之一。高校閱讀推廣館員應當以傳播學的理論和善于分享的思維,為閱讀推廣注入鮮活的血液。古德曼認為,閱讀是對書寫語言所傳播內容的接收,是讀者與書寫語言之間的相互作用[8]。閱讀推廣本身就屬于傳播學范疇,將傳播學理論(特別是拉斯韋爾的5W 理論)應用于閱讀推廣領域,將其當作一種傳播活動[9]。閱讀推廣館員要考慮推廣哪些優質內容、怎么推廣優質內容、如何使優質內容促進讀者與推廣館員的互動等,為讀者的合作交流賦能。廣西大學圖書館近年來以 “崇文大講堂”為主陣地,探索了一系列主題講座,如《中國共產黨100 年的輝煌歷程》《弘揚湘江戰役精神,增強信仰信念信心》《寫在扶貧路上的青春之歌》《中國共產黨重塑了中華民族之性格》《新時代 新藍圖 新使命——大學生與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等內容,在傳播新時代需要的美好聲音的同時,讓讀者在與每一位主講嘉賓的互動中提升合作與交流能力。
創新創造力是高校重要的培養目標之一。高校閱讀推廣館員應基于讀者的閱讀傾向開展創意性閱讀活動。當今世界國力的競爭就是創新創造力的競爭。大學生讀者將是國家發展的中流砥柱,高校閱讀推廣館員應順勢而為:一方面根據許多大學生喜愛看小說、傳記類書籍的特點,幫助讀者挑選并推廣他們喜愛的優秀讀物,引導讀者在小說的故事情節、傳記類讀物里主人公的傳奇人生中領悟創新創造力;另一方面通過設計富有創造性的推廣形式讓讀者在推廣活動中感受創新創造力。廣西大學圖書館在世界讀書日前后舉行的“共讀一本書”活動,讓一群讀者共讀一本書,把多個知識點與豐富的經驗相連,構建了學生群體新的學習價值,形成了集體智慧。“共讀一本書”以讀者為核心、以書為載體,通過議題引導,讓參與這個活動的學生獲得并分享書中的知識點后,結合自己的觀點、經驗以及自身特長進行思考,這種基于群眾智慧和實踐運用兩大途徑[10]而收獲的知識就是創造力的培養。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館員的職業認同與素質提升就需要為這種創新創造力賦予新的能量。
“效能”主要是指人們在有目的、有組織的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效率和效果,它反映了所開展活動目標選擇的正確性及其實現的程度。閱讀推廣是一項主動性較強的服務工作[11],從圖書館管理學的角度看,閱讀推廣效能是衡量閱讀推廣服務的效果、效率、效益的依據。
注重閱讀推廣效能應成為閱讀推廣館員的必備素質。閱讀推廣館員是推廣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不僅要引導讀者參與活動前的調研、方案的策劃、宣傳資料的推送、活動的聯絡組織等,還要在執行過程中使讀者有所收獲。推廣的效果如何,顯性方面需要跟蹤借閱行為數據,及時對閱讀推廣效果進行有效評估[12]。推廣的效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推廣者自身的素養。要達到讀者積極參與閱讀推廣并有所獲的效能,高校閱讀推廣館員高質量發展的職業認同和素質提升應圍繞以下方面展開。
閱讀推廣不僅是知識的傳承,更是圖書館暖心的傳遞,閱讀推廣館員首先需要有愛心和敬業精神,用育人的情懷啟迪讀者的閱讀愿望。一是要具有敏感的信息意識,讀書的時候能感受到書中的知識所帶來的新鮮感、沖擊感,換言之就是要具有新觀點、新思想。二是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創新精神,主要表現在注重個性化閱讀推送,能整合學科資源、依據讀者興趣并運用手機移動閱讀功能推送個性化資料,及時為讀者答疑,認真分析借閱數據,自覺發現讀者的關注點,主動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三是注重讀者的反饋,讓讀者發表參與活動的感受,建立閱讀推廣館員與讀者互動交流平臺等。閱讀推廣有法但無定法,閱讀推廣館員應根據讀者需要適時推出閱讀活動,用育人情懷喚起讀者的閱讀愿望。
閱讀推廣館員要實現推廣目標,就需要自覺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和修養。在今天的智慧圖書館時代,要引導讀者做好閱讀規劃,掌握閱讀方法,養成做筆記的習慣。把數字閱讀與傳統紙質圖書有機結合,使學生從快餐式的網絡化淺閱讀走向注重經典書籍的紙媒閱讀,讓深度的經典閱讀更多地取代娛樂性、通俗化的淺閱讀。筆者結合讀者實際情況,探索了很接地氣的閱讀“八法”:概讀法、分讀法、選讀法、研讀法、誦讀法、享讀法、寫讀法、走讀法,并在本科生閱讀輔導講座中加以應用,讀者普遍認為此“八法”很實用。為促進閱讀推廣效果,閱讀推廣館員應努力成為一個有功力的文化者。
閱讀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最基礎和最重要的活動,是大學生積累知識、促進心智成熟、提升能力的必然所依[13]。閱讀推廣館員要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可,就要以學術研究的方式給讀者做表率,引導讀者將閱讀與自己的學業或事業有機結合起來,達到“學以致用”。
筆者在圖書館從事讀者服務工作,對“閱讀推廣”這一領域情有獨鐘,先后撰寫并發表了系列學術論文。我在給學生做閱讀輔導的時候,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得到了寫作的靈感,書籍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在讀書的過程中,我不經意地就發現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正如史學家許倬云教授說:“做學問是沒有捷徑的,但做學問也從來是功不唐捐的,沒有白做的學問,書看多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傾向和觀念。”[14]
《朗讀者》曾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在黃金時段推出的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輕聲細語、聲情并茂的朗讀不知不覺把觀眾帶入作品的意境中。閱讀是主動性突出的心理選擇過程,需要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并獲得審美體驗。高校閱讀推廣館員可以模仿《朗讀者》對經典作品進行誦讀,在誦讀中調動眼、耳、口、心,彰顯文章的意蘊之美,引領讀者愛上閱讀。在新技術的推動下,廣西大學圖書館開發有聲閱讀空間——朗讀亭,讓廣大讀者依據自己的目的、任務、需要、習慣、愛好誦讀經典。2022 年7 月,廣西大學圖書館的“讀經典名著,誦名句佳文”獲得本校工會“一會一品”項目立項,該館正在積極探索讓館員效仿朗讀者風范引領學子喜歡閱讀、愛上閱讀,用誦讀優秀經典的方式堅定文化自信,讓讀者在經典里得到美的熏陶以及善的教化。
閱讀的過程包括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探究等環節。徐雁認為,公共圖書館可在暑期或者節假日牽頭組織“閱讀之旅夏令營”或者“鄉土人文讀書班”,集中展示和導讀館藏歷史文化名人和鄉土人物的圖書,組織參觀游覽相關文化遺跡,通過走訪、攝影、解說、啟發式思考、講述和作文交流心得等豐富生動的活動形式,實現建立閱讀愛好、發揚閱讀風氣、增添圖書館魅力和吸引力的良好社會效益[15]。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創建的“走讀廣西”全區重大閱讀推廣品牌,為圖書館界的閱讀推廣活動注入了勃勃生機,該品牌的系列創新活動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范作用。高校閱讀推廣館員應該引導廣大學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到有文化底蘊的地方看看,在飽覽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感受文化的力量,樹立起當代青年應有的精神、責任和擔當。
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文化的競爭。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閱讀,在今天被賦予了更多內涵和關注[16]。閱讀推廣,是立足中國文化、提高中華民族素質與競爭力的重要舉措[17]。高校圖書館需要深化閱讀推廣活動,閱讀推廣館員的職業素養和能力直接影響著活動的成效。本文以高質量發展新理念,以“三能”新視野提出了閱讀推廣館員的職業認同與素質提升路徑,旨在更好地促進閱讀推廣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為學校乃至書香社會的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為激發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賦予應有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