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剛 國家節能中心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的生活用能急劇增加,北方地區農房冬季采暖能耗約占生活耗能的80%。這主要是因為農村絕大部分住房未進行保溫處理,建筑外門、窗熱工性能和氣密性較差,采暖設備簡陋、熱效率低,室內熱環境惡劣,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費。在北方地區清潔供暖的必然趨勢下,以建筑圍護結構本體節能為基礎和前提,開展既有農村住房節能改造,提升農房的建筑能效水平,能夠有效降低供暖系統運行成本,從根本上解決供暖能耗高、冬季舒適性差的問題,降低“返煤”風險,推動形成可持續的清潔取暖工作長效機制。為此我們分析研究西北某地農村住房節能工作情況,同鄉鎮政府有關負責同志、當地農房建設施工人員和村民進行了交流,結合有關資料形成本文。該地位于西北某省,熱工分區上屬于寒冷地區,戶籍人口43000 余人,戶數11800 余戶,住宅13600 余棟,幾乎均未采取節能措施,冬夏季節居住舒適性普遍較差。
“十一五”以來,我國農村住房節能工作日益受到重視,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農房節能改造相關工作。
結合農村危房改造、農房抗震改造和北方地區清潔取暖等工作,積極推動建筑節能,開展建筑節能示范,提升墻體、門窗、屋面、地面等圍護結構節能性能,改善農房的熱舒適性,同步提升居住環境質量。2009-2015 年,中央財政在農村危房改造任務中單列建筑節能示范任務117.58 萬戶,對建筑節能示范每戶增加2000 元(2012 年起提高到2500 元)補助資金。2016—2020 年,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支持全國貧困農戶家庭改造危房,并指導北方有關省份結合農村危房改造開展建筑節能示范。據了解,該地落實了部分危房改造任務,但無節能改造相關任務和落實內容,同地區其他少部分鄉鎮曾開展過節能改造工作。
2013 年,住建部等印發《關于開展綠色農房建設的通知》,編印《綠色農房建設導則(試行)》,引導各地建成一批綠色農房試點示范。實施宜居型農房試點建設。2019 年,住建部印發《關于開展農村住房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引導具備條件的地區和農戶積極采用裝配式建筑、被動式陽光房等建筑應用技術。對驗收合格的宜居型示范農房,有條件的地區采取以獎代補方式給予資金支持。推進農房建設現代化。2021 年,住建部等印發《關于加快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農村用能革新,推廣應用太陽能光熱、光伏等技術和產品,推動村民日常照明、炊事、采暖制冷等用能綠色低碳轉型,推動既有農房節能改造。據了解,該地目前無綠色農房、裝配式建筑、被動式陽光房,太陽能等新能源的應用也幾乎為零。
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住房節能技術導則(試行)》《農村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近零能耗建筑技術標準》《村鎮宜居型住宅技術推廣目錄》《農村地區被動式太陽能暖房圖集(試行)》等系列技術指導文件,加強對農房建筑節能設計、施工及管理等關鍵環節的技術指導,推動建筑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在農房建設和節能改造中的應用。但據了解,該地農房建設以“包工頭”個人組織施工隊伍實施為主,基本靠工匠個人經驗,有關標準、導則無落實。地方住建部門每年會對鄉村建筑工匠進行培訓,但培訓效果差強人意。
《“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推動農房和農村公共建筑執行有關標準,推廣適宜節能技術,建成一批超低能耗農房試點示范項目,提升農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內熱舒適環境。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超低能耗建筑相關部品、部件列為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明確將超低能耗建筑建設等內容列為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地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文件要求,積極開展試點示范。如北京、河北、山東等地開展了超低能耗農房試點示范;浙江、安徽、陜西、四川、西藏等地開展了裝配式鋼結構農房試點示范,積極推廣新結構、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逐步轉變農房建造方式,提升建筑能效水平。但總的來看,試點范圍較小,影響較弱。
根據調研情況來看,該地農房保有量和使用率較高,更新頻率也比較快,現有農房大部分為2000—2020 年間建造。雖然房齡較新,但設計建造過程中均未考慮節能性能,基本沒有采用外墻保溫措施和節能門窗,也沒有考慮朝向、風向和其他節能材料、技術的使用,均存在較大的節能改造潛力。
該地農房為典型北方農村住宅,房屋建設基本無設計環節,主要根據傳統和經驗。少量老舊農房由正房、左右廂房圍合而成,正房基本為三間、四間或五間房;新建農房則以單層平房和二層樓房居多,多無左右廂房,單層平房約占到80%以上。正房開間一般為3~3.5m,進深5~8m 居多。院落大都南北向布置,正房坐北朝南,為主要居住用房。房屋內外基本上沒有保溫措施。
該地區有采暖設施的農戶占到80%以上,其中供暖方式主要為土暖氣加散熱器、燃氣壁掛爐加散熱器、土暖氣加空調等。據了解,該地煤改氣、煤改電未全部完成,大部分地區仍采用土炕加煤爐燃燒散煤取暖,少量農戶使用天然氣壁掛爐和電暖氣、空調,采暖效果不佳且存在安全隱患,離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有一定的差距。
按墻體材料和結構體系,該地區農村住房外墻95%以上為240mm 磚混結構和磚木結構,一般無外飾面、外墻無外保溫,使用的墻磚為當地產水泥磚、內燃磚,導熱系數高,據估算與采取外墻保溫措施的住房相比,相同條件下冬季室內溫度可相差3-5℃。此外斷橋鋁、雙層玻璃窗等節能門窗的使用率不足1%。
冬季室內溫度偏低,大部分農戶住房的居住房間白天溫度范圍為10 ~15℃,居住舒適性較差,冬季不采暖的房間室內溫度更低。而使用天然氣、電暖氣、空調的成本較高,部分農戶為了節省冬季采暖費用,一般僅在臥室取暖或通過著裝厚重衣物保暖,也因此散煤取暖和土炕取暖還未完全治理到位。
我國幅員遼闊,大量農村地區情況復雜、經濟落后、意識薄弱,在農房節能改造過程中應堅持節約能源與節省支出并舉,堅持建筑節能改造與清潔供暖同步推進,堅持尊重農民意愿,通過試點、設計、分步實施,降低農村建筑能耗的同時,降低農戶改造投入、節省農民采暖支出,提升農民居住環境品質。
結合當地實際,省市縣逐級建立高效有力的領導機構,協調住房城鄉建設、發展改革、農業農村、財政等相關部門解決重大問題,確保農村住宅節能改造工作得到有效推進。制定切實有效的改造補貼制度措施,推動建立農村住宅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超低能耗農宅發展的專項資金管理政策,減輕農戶經濟壓力,解除農民后顧之憂,這是農房節能改造的關鍵。
優先選擇群眾基礎好、規劃整體統一、供暖需求大的村鎮,或已實施煤改氣和煤改電的村莊進行試點。對于人員居住相對密集地區,統一進行農房節能改造。按照群眾自愿原則,轄區內村莊進行調查摸底,了解癥結所在,對癥下藥,逐戶落實農房節能和供暖改造意向名單、改造量及所選擇的改造方式。
農房建筑節能改造和能效提升補貼資金宜與農村其他補貼資金整合,尤其是與危房改造、抗震改造等補貼資金結合,有利于開頭起步、擴大影響、調動農戶積極性。研究制訂有效的補貼發放機制,依據各項目所取得的實際節能減排效果發放補貼資金,形成長效效應。
根據當地需求推動農村住房相關的標準體系及管理手段運用,加強農房改造和能效提升的后評估標準、規范及其他輔助技術文件宣貫。出臺市場激勵機制政策,吸引市場主體,調動相關保溫材料、門窗、設備設施等廠家的積極性,制定并定期更新相關廠家、產品推薦目錄,加強宣傳推廣和監督管理。
從源頭出發,宣傳節能節錢的良好效果,提升農民、鄉村建筑工匠的節能降碳意識,提高農民參與積極性。鎮、村兩級協同,建立常設平臺,對農村節能改造進行宣傳。通過組織深入農村活動,印發科普宣傳手冊,利用多媒體平臺向農民宣傳相關知識,為推進農村節能改造工作發展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加強農房節能改造建設政策、法規、標準、技術的專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