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朝云 鄭麗莉 董偉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日漸突出?;谒幚韺W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教學內容陳舊、課堂氛圍沉悶、教學資源匱乏、信息技術應用不足、評價方式片面、思政教育不深刻等,借助信息技術,通過創新藥理學“1234”教學模式,即“一條主線、兩個課堂、三個階段、四個環節”,重構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完善考核評價方法,實現藥理學課程教學的高效性。
關鍵詞:藥理學??混合式??教學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Innovative?Research?on?the?"1234"?Hybrid?Teaching?Model?in?Pharmacology?Teaching
XING?Zhaoyun??ZHENG?Lili??DONG??Wei
(?Shandong?Xiehe?University,?Jinan?,Shandong?Province,250109?China)
Abstract:?With?the?wide?applic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teaching,?the?advantages?of?the?mixed?teaching?mode?are?increasingly?prominent.?Based?on?the?problems?existing?in?the?teaching?process?of?pharmacology,?such?as?outdated?teaching?content,?dull?classroom?atmosphere,?lack?of?teaching?resources,?insufficient?applic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partial?evaluation?methods,?lack?of?profoun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etc.,?with?the?help?of?information?technology,?the?"1234"?teaching?mode?of?pharmacology,?this?is,?"one?main?line,?two?classrooms,?three?stages?and?four?links",?is?innovated?to?reconstruct?the?teaching?content,?enrich?teaching?resources,?improve?assessment?and?evaluation?methods,?and?achieve?the?teaching?efficiency?of?the?pharmacology?course.
Key?Words:?Pharmacology;?Hybrid;?Teaching?mode;?Innovation
藥理學是一門研究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及機制和規律的一門學科,通過藥理學的學習獲得臨床用藥指導、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的能力,是醫護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但因其課程特點,教學過程中存在課堂效率不高、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學內容較固化、教學資源獲取不便等一系列問題。如何有效提高藥理學教學效果成為眾多專家的研究熱點。科學合理地將信息技術融入日常教學,創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實現藥理學教學效果的全面優化。
1??藥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內容陳舊固化不高階
藥理學傳統以“以學科為中心,以系統為模塊”設置教學內容,導致知識點零散、不同系統用藥差異大且理論性強。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授課內容多為所用教材的復制,內容更新速度慢,與臨床實際用藥有差異;由于學時限制,授課內容浮于表面,很難深入拓展;教師授課速度快與學生的接受能力不一致,學生在學習相關內容時,難以跟上教師的進度,最終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
1.2??教學資源匱乏無趣不豐富
隨著護理學人才培養方案的更新修訂,原有教學資源已難以滿足教學需求。由于長期應用“老師教、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已習慣于被動學習,對教學資源的需求不高,缺乏主動通過教學資源完成學習任務的動力,間接導致教師疏于教學資源的建設,存在數量少或質量差等問題,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1.3??課堂氛圍沉悶低效不活躍
藥理學知識體系龐大,理論知識繁雜且乏味,課程內容較多篇幅強調藥物的基本作用、作用機制和臨床應用,內容抽象、難理解、難記憶,難教、難學;各章節之間的內容沒有密切邏輯聯系,經常滿堂灌,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課堂氣氛沉悶,課堂教學效果較差;且在傳統的“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中,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學習積極性大打折扣。
1.4??信息技術應用不足,不精通
多數教師都能在授課過程中應用信息化技術,但用途局限,僅簡單用于考勤、布置作業、測驗等,未能熟練掌握網絡學習平臺的功能,尤其信息技術應用不熟練、信息資源整合和處理有困難,教學資源開發能力明顯不足,嘗試信息化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意識不強。
1.5??評價方式片面單一,不科學
傳統考核評價側重對學習結果的考評,較少關注學生的日常學習狀態,缺少對學習過程的監管,不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成績主要由期末考試成績構成,不能反映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唯分數論,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由于時間空間的限制,課后學習效果反饋不及時。
2??藥理學教學改革研究現狀
宋娟等人[1]應用微視頻輔助教學,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王明等人[2]發現在課前通過微課自學可以使學生強化知識并能增加學習熱情。邱愛珠等人[3]利用“智慧職教”平臺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通過與傳統教學法對比,證實多元化教學模式可明顯提高藥理學教學效果。劉保光等人[4]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增加了案例的應用,提升了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胡莉娟等人[5]在教學全過程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有良好改變。陳晶等人[6]應用希沃白板下的思維導圖功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思辨能力得到鍛煉。劉濤等人[7]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引入翻轉課堂模式,成效顯著。目前藥理學教學改革均借助多元化的信息技術,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使教學活動在傳統課堂與線上課堂中開展,力求提升藥理學教學的深度、挑戰度和高效性。
3??藥理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
針對藥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智慧教學背景下,借助互聯網技術,從線上線下進行教學模式改革,以提高教學效果。該文基于“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綜合運用多元教學方法等,在?SPOC?的基礎上探索了“1234”教學模式。“一條主線”,即以護理學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兩個課堂”,即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三個階段”,即指教師落實課前準備、課中討論、課后檢視三個階段教學任務;“四個環節”,即指學生自我學習、分組討論、成果實現、能力提升四個學習環節。
3.1??一條主線的內涵
護理崗位能力是護士從事護理相關工作必備的能力,在臨床一線,藥物貫穿于整個護理程序始終[8]。護士是實施藥物治療的第一人,同時也兼顧評價藥物治療效果、監測藥物不良反應等工作。通過藥理學的學習,以滿足護理人員對患者用藥指導、用藥護理等方面的理論、技能與素質需求。
在深度分析護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及護理崗位要求的基礎上,授課過程中重視教學內容與護理工作的銜接,增加真實臨床用藥案例,培養學生合理用藥、安全用藥的意識、深挖藥理學相關正能量素材,改革課程考核評價方式,加大對學生實踐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比重。
3.2??兩個課堂的構建
為了解決教學活動受時間與空間限制、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積極性不高、教師難以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等問題,實施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線上課堂的建設借助于信息化技術,在藥理學省級精品共享資源課和省級一流課的基礎上,依托學習通教學平臺,上傳由老師根據培養目標、教學大綱及學生特點制作的教學資料。線上課堂的應用滿足了學生隨時隨地獲取學習資料的需求,教師也可通過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線下課堂教學計劃。線下課堂則由改革的傳統課堂和第二課堂構成。改革的傳統課堂解決了“老師講、學生聽”的問題,引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翻轉課堂、辯論賽、情景模擬、小組討論等方法加大學生的學習投入度,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引導者。通過在第二課堂鼓勵指導學生參與實驗室開放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互聯網+項目等多樣性的科研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科研能力。
3.3??三個階段的實施
3.3.1?課前線上準備階段
教師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大綱,針對每堂課的教學目標設置學習任務單并上傳線上教學平臺。學習任務單主要包含三部分內容:一是明確的學習目標,如需要掌握、熟悉和了解的知識內容,應掌握的相關專業技能及要達到的素質目標等;二是具體的學習任務,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協作等方式應解決的問題;三是教師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建議。教師通過班級群或學習通的通知功能,提醒學生按照任務單的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并告知學生應學習參考的線上教學資源內容,如授課視頻、課件、教學筆記等。教師通過學生的預習測驗情況和提交作業的完成情況,了解學生對授課內容的理解程度,根據反饋的學生薄弱點有針對性地調整線下課堂授課計劃,改變藥理學課堂的固化模式,以適應不同專業、不同特點學生的學習進度。
3.3.2?課中線下討論階段
首先線下課堂教師以案例、視頻、情景模擬等多元化素材導入新課內容,繼而以教師講授為主,帶領學生梳理知識點,針對學生線上自主學習反饋的知識薄弱點重點講解。教師以引領者和裁判員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進行課堂討論互動,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給出相關的素材,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成果分享、作業展示、辯論賽等形式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每次討論結束后教師需要進行評價總結,指出學生答案的不足和可取之處,并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綜合評價。在課堂教學的最后環節教師對課程內容進行總結,并布置課后拓展作業。
3.3.4?課后線上檢視階段
傳統線下課堂教學后,教師根據學生上傳的課后任務或第二課堂的完成情況,對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批閱點評,并對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輔導答疑,尤其對于出錯較多的知識點,可借助學習通平臺的群聊功能在班級群中進行講解,通過學生的反饋再決定是否需要在下次線下課堂中進行重復講解。教師結合學生的線上線下學習情況,及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使學生能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從而達到督促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目的。
3.4??四個環節的落實
3.4.1?學生自我學習環節
在此環節,學生以學習任務單為自學依據,明確每堂課要掌握的理論知識、達成的能力素質目標。學生反復觀看相應知識點視頻、PPT,結合教材內容,個人或小組協作共同完成自學內容,通過完成預習測驗及作業,了解自身知識短板,并在線上就遇到的問題進行反饋,以提升學生的自我管控能力。
3.4.2?學生分組討論環節
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師發起的不同教學活動,如簽到、討論、投票、問卷調查等學生給出回應。如在線下課堂,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主題展開談論。此環節可有教師指定分組或自由分組,組內同學針對同一議題展開討論并最終形成小組結論,最后由小組代表分享答案。組內同學的協作能力和問題準確度均計入課程評價,以督促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表現。
3.4.3?學生成果實現環節
學生通過多元化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如課后練習題能直觀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思維導圖梳理知識點,有助于形成知識脈絡;視頻作業在鞏固綜合應用知識的基礎上鍛煉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課堂翻轉由學生自主設計PPT及講授內容,考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靈活應用;案例分析則重點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小論文等開放性作業則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完成,培養了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拓展學生的專業視野,增強學生的科研素養。學生可對提交的學習成果進行自評與互評,相互借鑒學習,取長補短。
3.4.4?學生能力提升環節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效果,利用線上教學資源得到知識內化和能力提升。通過探究型實驗項目、藥理學知識比賽、情景劇、在醫藥公司或附屬醫院見習等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藥理學相關前沿知識,熟悉掌握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思辨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學生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培養符合臨床需要的崗位勝任力。
3.5??教學內容的重構
以“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大健康新理念為指導,基于崗位能力要求,以臨床用藥護理能力培養為主線,根據國家職業標準,選取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用藥護理為授課內容,注重實踐能力培養。課程將選取的課程思政元素、學科前沿及交叉學科知識融入教學內容,重構為認識藥理學、急性中毒解救藥、心內科常見疾病用藥、神經內科常見疾病用藥、消化內科常見疾病用藥、激素類藥物、感染性疾病用藥7大項目。實驗課程減少基礎性實驗,增加設計性、探究性實驗比例,充分利用虛擬實驗仿真實驗平臺和學習通網絡資源,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和科研素養。
3.6??教學資源的建設
為了真正實現“使學習隨時隨地發生”,借助專業學習平臺,如超星學習通、雨課堂、學銀在線、騰訊會議等,結合該校虛擬教學仿真平臺、中國大學生MOOC平臺、愛課程網站等建設藥理學線上課程。教學資源分為外引資源與自建資源兩部分,外引資源主要來源于國家級或省級精品課程、在線開放課,選取與藥理學相關的內容供學生學習使用,使學生可以足不出校即可接觸到其他高校的優質教學資源。自建資源又分為文本類資源與影音類資源。文本類資源包括與教師教學相關的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計劃、教案講稿、PPT等,以及與學生學習相關的電子版教材、習題庫、案例庫等。教師可利用習題庫隨機組題設計課前預習題和課后復習題,使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案例庫的建設,可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藥物的臨床應用。影音類資源主要包括完整授課視頻、知識點類碎片化視頻、與藥物相關的影視視頻等,應用此類教學視頻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7??評價方法的改革
采用知識能力并重、線上線下結合、過程結果互補的多元評價制度,增加課程挑戰度,通過挑戰性問題的設計、學習任務完成度、學習小組的綜合表現、個人課前預習及課中表現、過程性考核、終結性考試等評定教學效果。過程性考核包括知識考核、能力考核與綜合考核。通過課程評價體系改革,考核形式多樣,內容深度增加,評價主體多元,全程有效監督,提升學習主動性。
4??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效果
藥理學課程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已初顯成效。通過“1234”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邏輯思維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提高顯著,對藥理學知識的掌握應用能力明顯增強。學生科研素養、創新能力得到鍛煉。通過在課程中融入思政素材,學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夯實了學生的政治底色,厚植了學生的家國情懷,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塑造了學生的奉獻精神,強化了學生的價值引領。通過多元化評價機制的引入,使學生重視平時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平時成績提高顯著,學生學習主動性明顯提升。
5??結語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出現為高等教育帶來巨大變革,該模式彌補了單一線上或線下教學的不足,融合了兩種教學模式的優勢,突破了傳統教學的界限,實現資源共享,使學習活動隨時隨地發生,教學活動更加高效,同時也給教師和學生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學生需要更強的自控能力進行自主學習。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高尚的道德情操,能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可以熟練使用多媒體,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同時教師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教學資料,總結學生線上學習反饋的問題,設計教學過程,解決課堂上出現的各種問題。如何解決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面臨的問題,需要持續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宋娟,苑家鑫,都曉輝,等.應用微視頻輔助教學?優化臨床藥理學教學過程[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24):239-240.
[2]王明,田華,宋娟,等.PBL教學法結合微課模式在臨床藥理學中的應用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8):202,204.
[3]邱愛珠,張斌,羅小琴,等.基于“智慧職教”平臺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20,17(3):151-153.
[4]劉保光,劉雅琳,白明,等.高等中醫藥院校藥理學教學實踐探索[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0,38(14):24-25.
[5]胡莉娟,杜雨晨.“雙高”建設背景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研究[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3):60-63.
[6]陳晶,肖凌,李新才,等.基于希沃白板的思維導圖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學,2022,13(1):142-143,146.
[7]劉濤,趙菊梅,樊曉霞.基于智慧樹平臺的臨床藥理學翻轉課堂模式在研究生教學的設計研究[J].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22,20(1):111-113.
[8]闞晶,劉瑋,錢善軍,等.融入“護理程序”的護理《藥理學》教學改革實踐和探討[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6):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