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龐礴
蔡耀因與奶奶的臨終告別,是在智能監控的鏡頭里完成的。那天,蔡耀因感到很不安。一大早開始,她反復打開智能監控,看看奶奶在做什么。
她在南京讀書,與在家鄉廣東潮汕地區的奶奶相隔1200公里。2022年10月,奶奶腎病急轉直下,重病臥床。但蔡耀因只能隔著屏幕訴說思念。前一天夜里,她撥通了視頻電話,心中突然有預感——這可能是跟奶奶最后一個視頻了。
用智能監控陪伴老人,不只是蔡耀因家的故事,也是悄然發生在城鄉的浪潮。
這種贍養老人的折中選擇,正在讓代際關系呈現出新圖景:智能監控成為連接代際感情的中介,甚至在重塑家庭關系。
2022年武漢的春季,外婆在院子里摔倒了。鄧柔剛生產完三個月,母親正在家幫忙照顧新生兒,突然接到100多公里外同村人的電話。前一天,外婆關雞籠門,腳下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腿部輕微骨裂。
鄧柔和母親無法馬上抽身,只能頻繁地打電話回家。為了照顧鄧柔的情緒,母親總是背著鄧柔打電話,語氣里滿是著急。她開始奔波兩地,每周六早上出發回去看望老人,周日晚上又回來繼續照看鄧柔和小孩。
于是,鄧柔買了智能監控,寄回村里,安在外婆家的客廳里。這既是鏡頭也是電話,鄧柔在手機安裝好程序,一連上視頻就聽見外公外婆在另一頭感嘆:“哇,還有這樣的好東西!”
往東800公里的上海朱祎祎家,智能監控原本是用來看寵物狗的。朱祎祎說,三年前,白色比熊犬“咖啡”被朱祎祎的母親帶給老人解悶,她為了看“咖啡”而在老人的客廳里裝上監控,但時間一久,透過鏡頭看外公外婆反而更多一些。
朱祎祎經常用監控和他們對話。2022年6月,兩位老人被通知確診新冠,需要馬上轉運至方艙醫院?!翱Х取豹氉粤羰卦诩遥先藸磕c掛肚,朱祎祎就經常截取監控畫面給他們看。
在鄧柔家,智能監控讓人放心。如今,智能監控正對著大門,來訪的客人與屋里的飯桌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鄧柔的外婆臉上笑容多了,母親照顧老人的焦慮也緩解了。剛安裝的頭幾天,一有人串門外婆就炫耀:“呼叫老三!”鄧柔的母親隨即接到視頻電話,電話里總是幾個村民圍在攝像頭前研究,興奮地喊她的小名。每天到飯點,一家人就圍在屏幕前“云團聚”,有時鄧柔會把大舅、姨媽和叔叔拉進群聊視頻,一群人嘰嘰喳喳,十分熱鬧,就跟當面聊天一樣。
在過去的幾年里,蔡耀因一直在南京求學;終于畢業,就業形勢卻變得嚴峻。2022年暑假,她只在家待了7天就回校找工作。

2022 年8 月,監控畫面中,蔡耀因的奶奶在院子里看雨
她是祖父母帶大的孩子,爺爺在她中學時就去世,離家后,她對奶奶的牽掛與日俱增。只要有空,蔡耀因就打開監控看奶奶在做什么,陪她說說話。每位家人都安裝了手機程式,經常會在家庭群里分享自己看到的監控片段。
三個鏡頭直播著奶奶的日常生活,蔡耀因時不時地打開看看,就像是回到了那個潮汕的小村莊。
更多時候,蔡耀因會翻看監控回放。很多時候,奶奶一個人在院子里的龍眼樹下,一坐就是兩個多小時,一動不動。有時候伸手摸摸大狗的腦袋:“豆豆,你沒事多帶你家小孩(另一只小狗)來看我,別老在耀因家門口待著嘛?!?/p>
奶奶知道蔡耀因喜歡狗,有時也會對著狗提到她:“你家的耀因呀,很久沒有回來了,你要等她的話,還有得等呢。她過年才會回來?!?/p>
“對奶奶而言,生活好像被無窮無盡的時間填滿了,那一刻我才知道她很孤獨?!睜敔斎ナ篮螅孔右幌驴樟耍棠酞氉陨罱?。蔡耀因本以為奶奶習慣了沒有爺爺的日子,但這個單薄、佝僂的身影卻通過監控鏡頭反復敲打她的心。
當監控鏡頭被安裝在高處,年輕人將以一個全新的角度看長輩——俯瞰著,能看見他們滿頭的白發,顫顫巍巍的、瘦弱的身體。這種觀看可謂當頭棒喝。
蔡耀因沒想到,2022年10月,與奶奶的告別也是在鏡頭里完成的。奶奶走后幾天,蔡耀因還是習慣性點開監控畫面看看。空蕩的房間里,陽光從窗外打進來,她只能看見空氣中飄浮的塵埃。
當監控侵入老人的生活,隱私的討論不可避免。并非每位老人都愿意讓渡隱私,葛小姐的外公就是一例。
這個退休的上海老人喜歡做木工和畫畫,獨居生活無拘無束,木匠工具、畫架、顏料攤開擺放在房間,木屑也不常掃。如果葛小姐要去探望,得提前一天跟外公說好,外公便會進行一次認真的大掃除,“這是他的禮貌。”
外公每天晚上都打電話給葛小姐報平安。一天,外公聯系不上了,葛小姐和媽媽急了好久,差點翻墻進家,后來才發現老人就待在房間里聽廣播。
家里人擔心,打算給外公裝一個監控。“不要?!蓖夤豢洗饝?,也不愿意直說為什么。幾次三番,葛小姐感受到,外公害怕裝了監控之后就會“被觀看”,家里就得收拾,生活就“不松弛”。溝通過后,家里人決定尊重老人的選擇,以后通過勤打電話、多報平安的方式來讓彼此安心。
不過,對習慣面對面交流的高姍和外婆來說,智能監控反而恰到好處。她和外婆親近,祖孫見面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可電話里卻總是語塞。她提出要安裝監控后,外婆特別高興,感嘆道:“現在的生活真好,隔那么老遠都能看見。我還想再多活幾年呢,這輩子還沒活夠?!?/p>
在南京,26歲的蔣泠對監控的看法是:“看監控總是沒事,真有事兒的時候,可能監控又剛好看不到?!边@不是較真,而是他家的現實。一天半夜,蔣泠那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爺爺凌晨出門。這些發生在監控之外,無人知曉。生活中有許多不能被監控解決的問題。2021年,爺爺病重去世,蔣泠把奶奶接回自己家,親自照顧起居飲食?!霸谏磉厱嵑头判模F在我們不再需要智能監控了?!?/p>
智能監控不是老齡化問題的最優解。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萍長期關注媒介技術與社會發展議題,她分析,在智能監控的使用上,年輕人往往占據了主導地位。到2035年左右,中國將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孫萍希望,包括智能監控在內的虛擬技術發展能進一步輔助老齡化及養老問題,但她仍然呼喚,給老人更多線下的見面與真實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