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斯斯
移動互聯網時代,APP成了必備工具。首次下載使用APP時,點擊“我已閱讀并同意用戶協議”是常規操作。對于動輒上萬字的協議,用戶一般都是直接勾選“同意”,一不小心就掉進隱私陷阱。本刊與問卷星合作,對130 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7.8%的受訪者“很少或從未”閱讀APP用戶協議。

●下載APP時,58.2%的受訪者很少閱讀用戶協議,19.6%的受訪者從沒讀過。僅13.8%的受訪者經常閱讀,有8.4%的受訪者表示會全部看完。
●受訪者表示APP用戶協議存在以下問題:冗長晦澀看不懂(62.1%),用戶個人信息收集使用部分寫得模糊(60.5%),不點同意用不了(49.5%),一次同意即等于次次同意(33.4%)等。
●六成受訪者建議壓實手機應用市場責任,從源頭做好把控,通過抽查監測等方式,要求不合規運營者整改。
●超五成受訪者表示內容太多,很少有人愿意全部看完。協議看似“內容詳實”實則“形同虛設”,有悖于保障用戶知情權。
90后白領劉瑜在下載APP時,一般不會仔細閱讀用戶協議,都是直接勾選同意。“就算要看也只會掃一眼前面幾條內容,后面的就沒耐心讀了。”他透露,下載APP是因為需要使用,“不同意就會被退出去不能使用”。劉瑜認為,用戶協議開頭最好列出一個清單,幫助用戶快速了解,從而降低閱讀門檻。“一些運營商用復雜的條款把用戶繞糊涂了,想要免去自己的責任,而我在沒有時間讀完協議的情況下勾選同意,完全不清楚自己讓渡了哪些權利。”
●有六成受訪者希望國家能夠出臺相關法規來規范APP的運營,同時制定用戶協議范本,更好保障平臺和用戶雙方權益。
00后大學生王浠微某次在一款APP上選擇了拒絕定位,結果還是會被推薦附近的商家,她的拒絕不起作用。“比如一款軟件需要發照片,訪問相冊是需要的,但沒必要收集位置信息。”王浠微認為,用戶要有拒絕的權利。APP獲取這些權限后,看似幫助用戶拓展了朋友圈和生活圈,但用戶的隱私信息也在無形中暴露。“青年群體熟悉APP,有較強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可以成為推動用戶協議更加完善的主力軍,逐步促進協議內容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