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婷
如果說藝術是為人而服務的,那么紫砂壺一定是其中最佳的代表。當我們談到紫砂壺,首先能夠聯想到的就是茶道文化。自古以來,茶文化對我們的生活習慣就有著濃墨重彩的影響,茶文化的發展還延伸出了十分多的分支,紫砂壺就是其中的一個。隨著北宋時期飲茶習慣的逐步改變,紫砂壺這樣用于泡茶的器具也就逐漸成為了主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紫砂壺也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鼎盛,許多著名的紫砂大師也聲名遠揚。是藝術家造就了藝術,也是藝術造就了每一位藝術家,紫砂藝術與紫砂藝人之間也是這樣相輔相成的關系。像我們熟知的顧景舟先生,他所創作的每一把紫砂壺都能被稱作真正的藝術品,同時他所創作的每一把紫砂壺也能夠真正地在生活之中進行使用。因此,紫砂壺的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是同樣重要的,這也造就了紫砂壺成為最接地氣的一種藝術形式,并且將這種屬性延續至今。
筆者在上文也曾提到,所創作的這把紫砂壺作品《此樂提梁》的靈感正是來源于顧景舟先生的經典之作——《比樂提梁》。顧景舟先生所創作的比樂提梁壺的特點是壺身的身筒較低,提梁與壺身之間有一個十分巨大的空間,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同時,顧景舟老先生還在壺身上題字“自有樂處”,讓這件紫砂壺作品成為了歷史上較為珍貴的作品之一。筆者雖然在造型上沒有對經典的作品進行延續,但是保留了原作品的文化意蘊,希望能將創新的造型與經典美好的寓意相結合,讓世人感受到與眾不同的紫砂魅力。
紫砂壺的造型藝術不僅體現在其外觀的設計上,泥料也是重要的一個因素。紫砂泥料的種類可謂是數不勝數,像我們熟知的原礦紫泥、底槽青、大紅袍等等都各具特點。隨著開采的量越來越大,純天然的紫砂泥礦產也大量減少,因此產自宜興的紫砂泥料更是珍稀。紫砂泥料不僅對紫砂壺的實用程度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其實對于整件作品的氛圍也有著極大的關系。不同泥料擁有不同的色澤與質地,不同顏色又有著不同的情感,因此紫砂藝人也需要根據創作設計進行挑選。筆者所創作的這把紫砂壺作品《此樂提梁》選用的是降坡泥,這種泥料的特點十分突出。燒制過后呈現出十分典雅的紅棕色調,將紫砂壺的大氣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降坡泥特殊的質地保證了《此樂提梁》在燒制過后會呈現出顆粒感,金屬礦物質燒制過后呈現出與泥料不同的色澤,將整件作品的層次感豐富了起來。不僅視覺得到了滿足,在觸覺方面也讓人愛不釋手。降坡泥制作而成的紫砂壺透氣性極佳,在沖泡茶湯時能將其香味慢慢散發,在入口前就能感受到茶湯的清香。
紫砂壺藝術價值的核心體現莫過于其造型的特征,縱觀筆者所創作的這把《此樂提梁》,壺身呈現出圓器般的圓潤光滑,壺身的線條弧度極為流暢,壺底光滑略帶弧度,既保證了整體的穩重之感,也將圓器的靈動進行了展現。壺嘴二彎流的設計短小精悍,保證了出水流暢的同時,也與壺身圓潤的線條相呼應。壺蓋與壺身的過渡銜接自然,壺蓋略高于壺身呈現出平整光滑的平面,為整件作品的層次感加分不少。壺鈕的設計則是延續了壺蓋的形制,從上往下看,壺鈕與壺蓋仿佛就是處于一個平面的同心圓,十分可愛精致,從細節處就能展現筆者的設計巧思。壺把部分則是對提梁壺的延續,與傳統提梁有所不同,這把《此樂提梁》的提梁呈現出一個收縮的形制,從提梁的中心一直到與壺鈕齊高的部分有一個向內收縮的趨勢,將提梁的腰線進行了強調,讓提梁與壺身形成的空間更為精致,也與壺嘴的弧度相呼應。
整件紫砂壺作品《此樂提梁》形制簡單,沒有過多華麗的裝飾,通過光器展現出紫砂壺該有的骨架美感,同時也將紫砂壺古樸典雅的韻味盡數呈現。最簡單的設計就是最經典的語言,紫砂壺返璞歸真的特點正是其獨特之所在,筆者也是以簡潔明了的手法,將細節處處理得恰如其分,展現出紫砂壺獨到的魅力。
《此樂提梁》想要表達的核心寓意就是“自有樂處”這四個字,在生活之中,眾樂不如獨樂,只有靜下心來感受自己的快樂,才能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美好的真諦,而不是一味去尋找他人眼中的快樂與美好,這是生活之道,更是人生之道!
《此樂提梁》是經典提梁壺的延續,也是對紫砂藝術經典的傳承。筆者將光器的美感盡數展現,用留白來敘述更深層的情感,給予世人以無限的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