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和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科學教育觀念,增強協同育人共識,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新格局,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總體要求
工作原則上,一是堅持育人為本。用黨的新時代創新理論鑄魂育人,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理念,深入落實“雙減”政策,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二是堅持政府統籌。充分發揮政府統籌協調作用,加強系統謀劃力度,推動部門聯動,強化條件保障,促進資源共享和協同育人有效實施。三是堅持協同共育。明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責任,完善工作機制,促進各方優勢、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實增強育人合力成效,共同擔負起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責任。四是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專業指導,著力解決制度建設、指導服務、條件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協同育人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
工作目標上,提出截止“十四五”時期末,政府對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工作的統籌領導要更加有力,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健全。學校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協同育人機制要更加完善。以此使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更加濃厚。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進一步強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更加專業;家長科學育兒觀念基本樹立,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更加到位;城鄉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普遍建立,社會育人資源利用更加充分。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機制健全、聯動緊密、科學高效的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
主要舉措
一是學校充分發揮協同育人主導作用。教師要及時與學生溝通,創新日常溝通途徑,認真落實家訪制度,全面掌握并向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情緒、學業狀況、行為表現和身心發展等,并交流學生在家的有關情況。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將教師家庭教育指導水平與績效納入教師考評體系,建立健全學校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和家長委員會,落實家長會、學校開放日、家長接待日等制度,每學期至少組織2次家庭教育指導活動。要用好社會育人資源,將統籌用好各類社會資源作為強化實踐育人的重要途徑,積極拓展校外教育空間,著力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是家長切實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長要強化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注重家庭建設,為子女健康成長創造良好家庭環境,樹立科學家庭教育觀念,掌握正確家庭教育方法。家長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家庭教育指導和家校互動活動,自覺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積極配合學校依法依規嚴格管理教育學生。家長要引導子女體驗社會活動,充分認識社會實踐大課堂對子女教育的重要作用,根據子女年齡情況,主動利用節假日、休息日等閑暇時間帶領或支持子女通過多種方式體驗社會,幫助子女更好地親近自然、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提高素質。
三是社會有效支持服務全面育人。社區要完善社會家庭教育服務體系,將家庭教育指導作為城鄉社區公共服務重要內容,積極構建普惠性家庭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社區要推進社會資源開放共享,面向中小學生積極開展各種公益性課外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增強社會責任感。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研學實踐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要面向中小學生及學齡前兒童免費或優惠開放。鼓勵支持社會有關方面提供寓教于樂的優秀兒童文化精品,豐富學生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學生審美鑒賞能力。凈化社會育人環境,深入開展兒童圖書、音像等出版物清理整頓,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著力打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清澈的社會文化及良好網絡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