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
孩子們是祖國的明天,民族的未來,幼兒教育對于一個人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認識到自己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采取恰當的方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能力與素養的發展。在本文中,簡要介紹了幼兒園勞動教育與傳統文化的內涵,論述了幼兒園勞動教育與傳統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基于現階段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教學策略,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在閱讀后提出寶貴意見。
一、幼兒園勞動教育與傳統文化的內涵
(一)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內涵
幼兒園勞動教育簡單來說就是要讓幼兒在自己動手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運用自己的體力來改造外部世界,從而獲得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勞動習慣與勞動情感等等。這一教育勞動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與素養,讓孩子們在勞動過程中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并且通過行為實踐來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與素養。所謂的勞動情感,就是指要從小培養幼兒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珍惜他人的勞動果實、能在日后的成長過程中堅定熱愛勞動的過程,在勞動收獲后能夠感受到勞動帶給人們的喜悅,愿意表達自己對勞動的喜愛。幼兒時期的勞動教育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包括但不限于孩子們日常的生活技能,通過實踐孩子們也能夠逐漸分清一般行為與勞動行為之間的區別,認識勞動的內涵與意義,能夠在日后的成長過程中積極參與勞動實踐,積累勞動經驗,從而提升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者也要積極整合勞動教育的目標與內容,根據相關教育教學需求,科學規劃幼兒勞動教育實踐課程,引導幼兒在勞動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擁有勞動知識與技能。
(二)傳統文化的內涵
傳統文化是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發展演化至今的一種表明民族特質與精神風貌的精神文化,它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整體表現,以及精神文化的實體與意識。中國的傳統文化歷經千年而不衰,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時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與教育價值。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獨有的,與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在文化廣度與文化深度上都有著獨一無二的優越性,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當深刻認識到傳統文化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價值,并將其科學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
二、幼兒園勞動教育與傳統文化的內在關聯
我國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擁有著豐富的內涵,包含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地理特征以及風土人情,傳統習俗以及生活方式,文學藝術等等不同層面,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某一部分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準確找到傳統文化與勞動教育之間的契合點,根據二者的內在聯系,使得勞動教育有效融入傳統文化之中。
(一)傳統文化中蘊涵豐富的勞動教育元素
新時代的幼兒不僅僅是勞動教育的接受者,更要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弘揚者。首先,孩子們要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并且感受到傳統文化與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生活中的具體體現包括但不限于我們日常的傳統文化節日,比如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都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而在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傳統節日中包含著勞動人民在豐收慶祝時的美好心情,也體現了人們對于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景。春種秋收,寒來暑往,勞動人民在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來美好的生活,相關教育工作者也要了解這些傳統文化中所蘊含著的勞動教育元素,并且將其合理融入幼兒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根據傳統文化的地域性,綜合性,周期性特點,挖掘其中可以運用的勞動教育元素,結合幼兒們的實際教學需求,引導幼兒們在勞動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與意義,教師要盡可能地優化幼兒勞動教育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創設多元化的勞動教育活動,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參與到勞動實踐過程中,從而提升幼兒們的勞動意識,培養幼兒的勞動情感,讓幼兒在實踐過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勞動能力。
(二)幼兒園勞動教育有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勞動教育自身就蘊含著許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他是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也要對其中所蘊含著的傳統文化內容進行再次整理和分析,將其與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從而培養學生們的勞動意識,更讓孩子們由此機會了解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孩子們的民族榮譽感。幼兒教師要充分考慮到當下孩子們的認知程度以及行為特點,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方式將傳統文化呈現出來,包括但不限于傳統文化中的民俗故事、繪本、童謠或者是一些民族傳統的經典美食與手工制品等等,這些都與當下孩子們的身心發展規律比較吻合,能夠更好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從不同角度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并且增強孩子們參與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熱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實踐活動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增強了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代入感,有助于培養幼兒在生活中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
由此可見,新時代的教育課程改革也對幼兒勞動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當準確把握當下勞動教育轉型發展的十字路口,不僅僅在教育過程中向學生傳達一些生產勞動過程中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更要讓孩子們在體驗過程中了解傳統文化中所蘊含著的勞動內容,培養幼兒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知與熱愛,促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與發展。
三、幼兒勞動教育實施現狀分析
(一)幼兒勞動教育實施保障不夠——師資匱乏
這些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們逐步認識到了開展幼兒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承認現階段幼兒勞動教育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無法忽視的問題。在對當下幼兒勞動教育實施情況了解后可以發現,其中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幼兒勞動教育的實施保障不足,很多幼兒園都出現了勞動教育師資匱乏的情況。很多幼兒園的教師們對于勞動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自身也沒有足夠的勞動教育知識理論儲備,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計劃性,沒有充分考慮到孩子們的具體學習需求,這就使得最終的勞動教育只是流于形式,而沒有真正觸及幼兒的心理。除此之外,部分勞動教師在指導幼兒參與勞動實踐的過程中,只是處于指導地位,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勞動實踐的過程中,導致幼兒們對于勞動沒有正確的認知,更無法形成正確的勞動意識。
(二)幼兒勞動教育內容不明確——課程分散
幼兒勞動教育過程中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勞動教育的內容并不清晰,無論是幼兒園的管理者,還是一線教師,對勞動教育開展過程中所要進行的具體內容缺乏一定的規劃性,很多大班的幼兒甚至還不會自己用筷子吃飯,不能夠自主穿脫衣物,這都對幼兒的日常生活有著非常不好的影響,如果教師不能夠引導幼兒在現有基礎上增強自理能力,不引導幼兒去掃地、拖地、洗碗等等,那么,教育活動顯然是無法達到想要的效果。除此之外,部分幼兒園設計勞動教育課程時,將勞動教育的內容片面的等同于家務勞動,沒有讓幼兒們了解相關社會勞動的內容,也不符合教育初衷。很顯然,這樣的教育課程設計與幼兒的實際需求不相匹配,致使勞動教育的內容不夠,甚至流于表面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幼兒勞動教育實施效果不佳——家園合作難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幼兒勞動教育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們也絕對不能忽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相關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如果過于看重在園期間的教育情況,卻忽視了幼兒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沒有形成良好的家園合作關系,那么,最終的教育效果肯定事倍功半。現階段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每個家庭都非常重視自己的孩子,家長們甚至想要包攬幼兒生活中的大事小情,甚至部分幼兒哪怕已經升入到大班,還不能夠自己吃飯,這對勞動教育的實施有著非常不利的影響。如果教師不能夠與孩子的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向家長宣傳勞動教育的重要知識,那么就無法形成良性的家園合作關系,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最終勞動教育的實施效果。
四、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勞動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中華傳統文化認知,加強素質化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素養,對最終的教學效果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因此,在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幼兒園的教育管理者也可以組織教師進行集中的教研培訓,引導幼兒教師了解到傳統文化與勞動教育之間的關聯性,并且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收集更多地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教育活動資源,引導教師們找到傳統文化與勞動教育之間的融合點,從而強化教師們對傳統文化與勞動教育的融合力度。除此之外,幼兒園以及相關教育部門也可以定期組織幼兒教師開展集體進修,舉辦傳統文化知識講座以及傳統文化與幼兒教育的主題研討會等等,讓教師們分享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困惑以及感想等等。教師們也可以與同事們一起分享自己對教育的看法,互相交流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從而進一步地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這不僅僅能夠加強教師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更能夠讓教師們在幼兒勞動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優化教學設計,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素養,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成為孩子們心中的好榜樣。
(二)依托傳統節日,開展實踐活動
教師們要深刻認識到幼兒勞動教育絕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表面理論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要去讓學生們在實踐過程中提升認知。因此,教師可以依托傳統節日開展相關的勞動教育主題活動,引導幼兒們根據不同的節日習俗參與不同的勞動實踐活動,使孩子們不僅僅能感受到節日的濃厚氛圍,更能夠在勞動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與滿足感。例如,在春節來臨之際,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學生們集中學習春節的風俗習慣,包括但不限于在春節之前要進行大掃除,在春節時要裝飾自己的屋子、包餃子、放鞭炮等等,孩子們在勞動教育過程中,不僅僅可以了解到春節的由來以及風俗習慣,更能夠在實踐過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勞動能力。在布置所在的班級時,教師可以讓孩子們一起在紅紙上設計出自己喜愛的窗花圖案,并且用兒童美工剪刀將窗花圖案剪下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幼兒們的動手情況,避免幼兒在使用美工剪刀時出現受傷的情況,幼兒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設計不同圖案的窗花,并且將自己所喜愛的窗花張貼在班級的展示欄中,孩子們運用自己的雙手裝飾了班級,有效地增強了在傳統節日中的儀式感,也提升了對傳統春節文化的認知,培養了動手能力。
(三)優化幼兒勞動教育課程
幼兒教師在推進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內涵,在引導學生們開展勞動實踐的過程中也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優化幼兒勞動教育課程的設計。例如,“孝”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可以讓幼兒們在家中感受父母的辛勤付出,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通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疊被、擦桌子等日常的家務勞動來表達對父母的愛,通過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來減輕父母的負擔。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不同類型的勞動技能課程,讓幼兒們來了解不同工作崗位、不同職責的日常勞動內容,感悟這些勞動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時的辛苦,激發幼兒們對勞動人民的崇敬之情。
(四)借助傳統藝術,重視家園合作
幼兒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也要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家長參與到勞動教育的過程中,開展家園合作的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辦以家庭美食分享為主題的親子活動,讓家長與孩子們一起在園內分享自己的家庭傳統美食,并且由孩子打下手,家長主廚來共同完成一道拿手好菜,并將這道菜肴與其他家庭分享,每個家庭都能夠分享自己與這道菜之間發生的故事,培養幼兒的勞動實踐技能,讓孩子與家長在勞動過程中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促進幼兒勞動素養的提升。
五、結語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對于幼兒情感認知能力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日常的勞動教育規劃中可以融入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勞動教育的內容,促進幼兒勞動意識與勞動能力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