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園園 王朋玉
摘?要: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攸關國家社會的興旺和發達。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給高校大學生學習、生活、心理等方方面面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文章基于P-CMM模型,將大學生在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成熟度分為五個級別,初始級中的觀望狀態、已管理級中的緊張狀態、已定義級的較穩定狀態、可預測級的可控狀態、優化級的積極狀態。透過五個級別,能夠發現高校通過科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大學生在這場人民戰爭中逐漸凸顯價值,成為處理公共衛生事件的生力軍。
關鍵詞:公共衛生事件;P-CMM模型;大學生;成熟度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7.040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面對此次公共衛生事件,各級政府啟動一級響應,多措并舉打好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阻擊戰。各大高校也推出多項舉措,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引導大學生群體積極應對此次公共衛生事件,根據新的社情、學情,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和模式,有效提升大學生面對公共衛生事件的成熟度。P-CMM(人力資源能力成熟度模型)每個成熟度級別都反映了組織管理與勞動力發展方面的不同能力,每一級都在持續改進。大學生面對公共衛生事件的不斷變化,從不知到已知的狀態中,在心理情緒、知識閱歷、個人能力等方面,都在發生層級變化。因此,基于P-CMM框架探索大學生在公共衛生事件中成熟的方式方法,具有清晰的現實意義。
1?公共衛生事件中大學生成熟度過程域
探索公共衛生事件中大學生成熟度,需要一個科學合理的層級工具。P-CMM的前身是過程成熟度框架,由IBM公司漢弗萊團隊提出,主要運用于軟件組織持續改進其軟件開發過程。1991年,SEI(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將其發展為SW-CMM(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隨著各學科交叉研究,逐漸運用到勞動力管理和改進方面。
在高等教育中,借鑒P-CMM能力成熟度等級思想,能檢驗學生能力成熟度水平,管理者教育管理成熟度水平,從而指引具體的優化行為,達到推動教育的目的。P-CMM由五個成熟度級別構成,每個級別都是一條演化式的改進路線,從臨時的不成熟過程,向規范化的成熟過程發展變化,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都在持續地改進和優化。
圖1?P-CMM的五個成熟度級別
1.1?初始級
初始級階段。組織采取不統一管理;人員采取不關心狀態。高校在面對公共衛生事件爆發的初始階段,自身責任并不清晰,因缺乏在公共衛生事件中對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措施經驗,管理者幾乎沒有統一的看法。此階段,清晰的政策辦法還未出臺,高校對學生并未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大學生缺乏對公共衛生事件的了解,在公共衛生事件未涉及自身時,只關注自身生活狀態,對公共衛生事件也采取觀望狀態。
1.2?已管理級
管理級階段。組織開始集中注意力,關注事態發展,出臺基本政策,注重人員管理;人員開始適應管理,被迫參與改進計劃。公共衛生事件影響范圍擴散,影響程度加深。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被確定為公共衛生事件后,政府發布相應信息,明確劃分責任歸屬。高校集中力量進行學生管理,掌握學生基本情況,出臺相應的管理政策,具備了處理風險的能力,面對特殊情況有清晰的應對措施。大學生開始了解公共衛生事件嚴重程度,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知識。此時,因信息渠道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學生在整體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出現緊張狀態。
1.3?已定義級
已定義級階段。組織已具備幫助人員發展中出現各類風險和活動所需的各種能力;人員自身主動了解了業務活動所需的知識,具備了業務能力。高校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組織線上抗擊公共衛生事件活動。大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公共衛生事件知識,了解和適應身邊的生活狀態,情緒開始逐漸穩定,能正確判別各類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在公共衛生事件面前,高校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而向主動參與發展。
1.4?可預測級
可預測級階段。組織已建立了完整的發展框架,能夠預測其開展工作的能力;人員具備了讓組織信任的業務技能。面對公共衛生事件,高校能清晰掌握學生生活、思想動態,有效地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面對公共衛生事件,對未來工作、生活、學習進行合理規劃。大學生已完全具備了公共衛生事件的相關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學識、心理、生理健康等能力。
1.5?優化級
優化級階段。整個組織專注于持續改進,針對組織發展、人員發展,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把變更管理作為有序和常態的實施;人員也處于持續改進和提升的過程中。在公共衛生事件沒有完全結束前,高校隨事態發展不斷調整政策,關注學生動態,持續改進各項工作方式方法。對公共衛生事件期間教育教學工作有了更為明確的規劃,通過線上、線下等多渠道組織師生恢復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大學生則積極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適應新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技能,高校大學生也陸續成為這場公共衛生事件的生力軍。
2?基于P-CMM提升公共衛生事件中大學生成熟度的五級策略
2.1?初始級中需具備基礎知識
公共衛生事件危害嚴重,雖然其成因多樣復雜,但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卻無疑暴露了衛生防疫部門在工作上存在弊病,特別是政府有關部門在公共衛生事件初期的應對舉措。對比2003年非典事件,針對此類病毒防范措施有著一定共通性。基于此,在初始級階段,學校應做好學生安全衛生方法的基礎教育工作,針對全校大學生及時開展安全教育工作,特別是針對此次公共衛生事件,要讓學生了解公共衛生事件的目前情況,如何有效地預防疾病,如何平復自己的緊張心情,為學生開通線上交流平臺。學生也應該掌握基本的衛生防疫知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此外,學校和學生應該在做好校內教與學的基礎上,因更多聚焦社會發展。此次事件中,野生動物買賣、政府安全應急響應、網絡輿情信息等諸多社會問題都值得學校和學生關注,特別是在初始級階段,個人掌握基本的辨別能力,搭建良好的社會應對基礎尤為重要。同時,高校還應開展一些模范英雄人物的學習,比如鐘南山、張伯禮、張定宇等為公共衛生事件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們,通過引用這些先進事跡,教育引導大學生向英雄人物學習,傳承和發揚偉大的抗疫精神,將自己的個人抱負融入到祖國發展中。讓廣大學生,學習在校園,實踐在社會,才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故事有所思,有所考,有所用。
2.2?已管理級中需掌握應對能力
在已管理級中對高校的應對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一方面這基于高校學生日常教學管理的基礎模式,另一方面則依靠學校在面對重大安全事件的有效應急方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公共衛生事件期間,正值學校寒假期間,這對高校管理工作無疑是一次考驗。以新疆高校為例,在學生的日常管理方面,新疆高校依托班主任、輔導員、三進兩聯一交友老師,聯合班團學生干部,實現“3+1”的管理框架。許多高校采取APP平臺管理、微信公眾號管理、點對點聯系等方式,定期對師生聯絡狀況反饋整理。這種深入的管理模式,確保了學生能夠始終同老師及學校保持信息通暢。一方面,學校和教師能夠始終保持對學生狀態的掌握,特別是學生的健康狀況、興趣關注、困難疑惑問題,學校和教師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另一方面,學生與教師由簡單的“師生關系”疊加為“亦師亦友”的關系,教師成為學生尋求幫助的重要途徑。針對教育教學情況,開展線上教學,利用新媒體技術,如:慕課、雨課堂、釘釘、學習通等新媒體技術,快速搭建學習平臺,按期開課,在教育教學中要不斷發揮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團委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偉大的抗疫精神,積極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做好基礎搭建,實現有效應急,高校能夠在這一階段作出及時有效地應對反應,而不會造成無處下手、下手無用的問題,這也成為未來工作發展階段的基礎。
2.3?已定義級中需積極實踐探索
公共衛生事件持續期,隨著公共衛生事件的不斷變化,高校在學生管理方面的應對機制也將逐漸清晰完善。如何消除公共衛生事件帶來的緊張,做好青年學生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工作,引導其參與到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是公共衛生事件期間高校需要思考的問題。已定義級中需要積極實踐探索,實踐為下一階段的理論提升提供有力參考。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需要強大凝聚力,雖然公共衛生事件讓群體“隔離”為個體,但網絡媒介抵消了空間界限。一方面,充分做好學生的科普宣傳工作,消除公共衛生事件期間產生的心理焦慮;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參與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志愿服務工作,積極通過互聯網營造網絡抗疫氛圍,提升社會凝聚力。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公共衛生事件期間的防控現狀,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針對醫護人員的事跡學習、身體力行的社會實踐、居家期間的人與人相處問題。將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轉變為一次生動多樣的實踐教學,做好引導鼓勵探索。
2.4?可預測級中需高效整合團隊
公共衛生事件的關鍵期是公共衛生事件持續轉向回落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中的關鍵問題,在于如何針對前期工作整合出高效的師生團隊,探索行之有效地工作路徑。公共衛生事件發生以來的應對、實踐、探索,為高校具體工作提供修正、補充、提升的要求與內容。對此,學校可以建立學生跟蹤臺賬、心理輔導站、師生應急團隊(線上線下)。一方面,充分調動學校資源,學校領導牽頭負責,多部門聯動,師生動員參與,將多學科、多領域、多內容的資源應用于防疫工作的實踐;另一方面,基于學校前期制定的重大事件應急方案,結合實施效果查漏補缺,既要有高校工作中的共性特征,也要兼顧當地實際。如高校可以充分借助共青團系統的團日活動,開展“青年大學習”這一長期有效的學習活動,同時,聯合學校心理、就業等部門,在團日活動或主題班會中穿插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整合出可推廣、可復制的工作模式。
2.5?優化級中需不斷創新提升
公共衛生事件對社會各層面的影響無疑是一次嚴重危機,對于高校學生教學管理工作,公共衛生事件也提出了新的拷問。傳統的學生教學管理模式,在公共衛生事件面前經受住了考驗,也顯示出了不足。教育的形式、內容、路徑,在時代的演變前也需要不斷進步,不斷提升危機應對能力,也正是這種“創新求變”教育觀念,使得教育與時代二者不斷相互促進。隨著公共衛生事件的發展,政府相應的政策要求也會發生變化,高校要根據新的變化和要求,不斷改進和調整自身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在公共衛生事件的后期工作方面,學生的復學返校、公共衛生事件后期的防控、學生的心理疏導等問題,要在前期工作基礎上作出明確的決策規劃,將工作探索中的經驗保留推廣,不斷創新提升。教師要不斷提升線上教學的能力,個人素養,不斷探索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其他行政部門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團支部、黨支部要積極開展團課、黨課等活動;宣傳部門要利用抖音、官方微信平臺、官網等新媒體平臺,宣傳偉大的抗疫精神、黨史教育、傳統文化等內容,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讓學生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3?結語
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如何促進大學生成熟度,需要高校、家庭、社會的各方合作。在此其中,高校作為最重要的教育主體,要主動出擊、全盤覆蓋、細小入微地了解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本文基于P-CMM探索在公共衛生事件中大學生成熟度的方式方法,第1級初始級中要具備關注時事熱點的熱心,以及公共衛生事件的基礎知識;第2級已管理級中要鞏固常規教育管理好的方式方法,以及面對公共衛生事件要掌握一定的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第3級已定義級中要不斷實踐探索,及時跟進公共衛生事件情況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第4級可預測級中要發揮團隊優勢,利用各類團隊做好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工作;第5級優化級中要不斷創新,面對時時變化的公共衛生事件,新的要求,既要鞏固以往優秀的教育管理經驗,也要不斷創新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面對公共衛生事件,大學生成熟度的五個層級中,高校也要始終貫穿兩條線,一是要嚴格遵循政府制定的方針政策,做好教育戰線的防疫,服務社會面的管控;另一是要充分考慮人文關懷,青年學生正值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其對社會事件的分析辨別能力處在關鍵的養成期,學校充分的人文關懷,不僅能夠做好學生的防疫工作,更是能夠提升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這場人民戰爭也成為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青春的戰場。
參考文獻
[1]Bill?curtis?william?E.Hefley?Sally?A.Miller.People?CMM?人力資源管理框架[M].仲田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6
[2]孫楠,秦龍.P-CMM在學生職業能力成熟度研究中的應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01):147149.
[3]公艷,馬淑青,石愛玲.基于P-CMM標準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評估方法的研究[J].現代商業,2018,(20):4849.
[4]洪曉軍.基于P-CMM的高校教師人力資源的管理與改進[J].理論與改革,2004,(04):128129.
[5]于麗平,張雯,曹小華,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大學生健康教育需求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22,39(06):456459.
[6]李玉倩,李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基層政府的預警困境與治理對策[J].南京社會科學,2022,(05):7582.
[7]陳慶慶,李祖超.新時代大學生道德價值觀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03):11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