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暉
[摘要] 學生成長寄語的撰寫是導師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對目前導師撰寫學生成長寄語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梳理總結出學生成長寄語撰寫的原則、程序、妙招以及成效,以供參考。
[關鍵詞] 全員導師制;學生成長寄語;具體寄語
為進一步發揮教師隊伍的基礎作用,健全學生發展指導制度,推動教師成為學生成長發展的指導者和身心健康的促進者,2020年上海市教委推行“全員導師制”。文件規定,作為學生的導師,我們既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也要成為家校溝通的重要橋梁。其中,一段三言兩語的“學生成長寄語”,成了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溝通的重要媒介。學生成長寄語承載了對學生多元評價、情感聯結、教育引導、激勵啟發等作用,是每一位導師一個階段教育工作的小結,是向家長展現學校教育的專業性契機,有效落實了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
一、虛情假意難見真
2014年11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為導師撰寫成長寄語提供了一個重要參考。但是,目前很多導師將撰寫學生成長寄語單純地視作事務性工作,沒有抓住教育契機;有的導師只會從“師本位”的思維定式去要求,沒有從“生本位”的發展去思考;更有導師甚至將一次成長寄語寫成了“一紙狀書”,非但沒有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還引起了家長的不滿。
(一)套話、空話——暴露出導師“事務性”的工作思維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網絡獲得各方面的資源和信息。當一些年輕的導師們正為撰寫學生成長寄語而頭痛時,上網搜索便成為他們最便捷的途徑。于是,“該生尊重老師,遵守校紀校規,集體榮譽感強……”等套話、空話在導師們的“活用”之下,很快將受導學生的成長寄語搞定了。這無疑暴露出導師將撰寫學生成長寄語停留在“事務性”的工作思維中,沒有認識到這項工作也是教育引導學生的一個契機。
(二)“你必須,你應該,你真乖……”——一種“師本位”的思維定式
很多導師似乎都有一種“師本位”的思維定式,習慣將學生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不管是智育還是德育,只是在不斷地灌輸、要求及考核。于是,在對學生的評價過程中,從“你必須,你應該,你真乖……”這類寄語中能看出教師在主觀上還是希望學生聽話及按照要求去做。可見,很多導師希望學生能“服從”自己,缺乏對學生“生本位”的精神關懷。
(三)“一紙狀書”——阻礙了家校之間教育合力的形成
經常犯錯且屢教不改的學生,確實讓我們很是頭痛。但是在教育過程中,很多青年導師容易忽略其經常犯錯行為背后的原因,只是主觀地認為學生經常犯錯是因為對自身認識的不足。所以在對此類學生的成長寄語中,經常是指出該生的“斑斑劣跡”,最后加上一句“希望你能改正”就作為教育引導了。若寄語中反映的只有學生的缺點,沒有針對缺點的有效建議或對優點的認可鼓勵和發展性引導,無疑就讓成長寄語變成了“一紙狀書”。有時在言語措辭中稍有不慎,還會造成家校之間的誤會和矛盾,更是阻礙了家校之間教育合力的形成。
二、三言兩語話真情
(一)撰寫學生成長寄語的原則
一段優秀且出彩的學生成長寄語將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的反饋、激勵和導向作用,并為學校與家庭進行溝通搭建良好的平臺。要想撰寫好學生個性化成長寄語,筆者認為,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真實性
導師在撰寫寄語時,要列舉能夠真實反映學生發展狀態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事跡或者作品,結合現實情境對學生的行為作出合理評價,這樣寫出來的寄語才是貼近實際且有個性化的。
2.整體性
導師在撰寫寄語時要尊重學生的整體性,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認真分析,分清本質與現象、一貫與偶發、主要與次要、過去與現在,并將本質的、一貫的、主要的、現在的行為表現抽象上升為學生的基本特點與狀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整體性、關聯性的理解,并與學生的個性特點、一貫行為風格等綜合起來,這樣撰寫出來的寄語才具有整體性。
3.發展性
導師撰寫學生寄語時要尊重學生本身存在的差異和多樣性,堅持以發展性的理念來看待和分析學生一個階段綜合素質發展情況。寄語不僅在于評價學生當前的表現,更要使學生從中更好地認識自己,獲得啟示和前進動力。當然,除了學生的成長改變,寄語也可以凸顯出學生堅持不懈的品格或者穩步保持的優勢等。
4.全面性
一篇優秀的學生成長寄語是基于導師對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觀察、了解和理解,在一定教育理論和評價理念框架下對學生做出的理性分析和判斷。成長寄語不僅代表了導師個人對學生發展的觀點和評論,還需要聽取學生本人、同學、任課教師、家長等相關人員的意見,采用共同建構的方式,形成一個較為真實、客觀、全面的成長寄語。
(二)撰寫學生成長寄語的程序
1.認真傾聽
認真聽取學生的訴求,并試圖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的想法或許不切實際,但是教師直接地否定,容易給學生帶來負面效應,好不容易建立的彼此信任又會土崩瓦解。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分析問題,并進一步引導,最終形成一個解決方案。
2.日常觀察
導師可以做個有心人,在學生的日常課堂中、活動中、課間等時段,為學生拍攝學習生活的照片,便于日后撰寫寄語時,梳理出學生個性化的成長過程。
3.日常記錄
導師可與學生進行定期的談心或采用書面日記的形式交流;與家長建立微信、釘釘等信息互通方式,通過班級家長會、家訪等活動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以及校外的日常情況;與任課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表現等情況,并做好記錄。
(三)撰寫學生成長寄語的妙招
1.正向溝通,指出發展空間
(1)靈活幽默,開啟信任
寄語以幽默、深刻的話語開場,可以創設愉快的交流情境,讓學生在閱讀時會心一笑,拉近和學生的心理距離。這也有助于開啟學生對導師的信任,讓學生對成長寄語的后續建議放下防御之心,從而達到一種“笑過之后又令人深思”的效果。如,“亮亮,面露微笑時的你,帶著兩個小小的酒窩,猶如春天和風、冬日暖陽,讓人倍感親切。如果班級票選‘最佳笑容獎’,一定非你莫屬!”
(2)真誠客觀,動情曉理
導師撰寫學生成長寄語時要帶著一顆真誠的心,用懇切、真摯的語言寫出學生的客觀表現,對學生的缺點不譏諷、不嘲笑,引導學生克服缺點。以真誠客觀的心相待,才能實現師生間的心心相通。
(3)巧用提示,委婉提出
學習上有些落后的學生,迫切需要導師的幫助和指點。如果對他們使用一針見血的提示性評語,他們會覺得難以接受,從內心抵制導師善意的建議。導師在撰寫這類學生的寄語時,要用語委婉,給予學生可操作性的建議,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有助于達成教育目標。
2.寄語真情,旨在激勵學生
(1)親切稱呼別名,增進師生情感
在撰寫寄語時,我們可以在寄語的開頭直接呼喚學生暖心的別名。別名可根據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長、班級的任職、平時的表現及家庭情況來定。如,你是爸媽的貼心“小棉襖”、是弟弟心目中的“好老師”、是爺爺奶奶的“開心果”、是鄰居口中的“小雷鋒”等。這樣一來,寄語就成了導師以朋友、家人的身份在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使學生讀起來感到親切溫暖。
(2)充分體現民主,尊重成長規律
師生之間朝夕相處,應該是平等和友好的關系。要發揮寄語的激勵作用,我們就要通過寄語搭起一座感情的橋梁,在寫寄語時充分體現民主。在內容上,導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心理特點,語言委婉含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而讓學生愉快地接受建議。
3.尊重差異,撰寫個性寄語
(1)根據性格差異,各有側重
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有差異,性格也不盡相同。為性格不同的學生撰寫寄語,導師要細分差別,各有側重。如,對自尊心強的學生要含蓄委婉;對自卑感重的學生要保護其自尊心,無條件地積極關注,給予學生溫暖的交流環境,多用熱情洋溢、充滿激勵的語言;對反應快的學生可以多暗示;對反應慢的學生可以更加直白;對敏感多疑的學生,要注意用語委婉,觀點具有說服力……
(2)細心觀差異,體現個性差異
每個學生都存在個性差異,他們成長的環境、受到的教育、家庭的影響、思想道德水平不同。因此,每則寄語都應是一篇高度濃縮的記人散文,都應充分體現形象各異的學生特征,賦予每一位學生一個可愛的面孔。
(3)動態看發展,重個性養成
短小的寄語中,承載著學生的成長。我們除了根據學生一學期的各種行為表現作出靜態性評價,還要分析學生思想發展變化的總趨勢,作出動態性評價。如,從學生周記中反映出的價值觀樹立過程、學生興趣愛好特長中引導其開展未來的職業規劃等,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指明前進的方向,促進積極個性的養成。
三、別具匠心促成效
(一)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1.尊重的需要——讓學生更愿意接受教育引導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情感關系決定著教育成效。導師通過寄語與學生進行書信形式的平等交流是學生情感滲透、建構師生間交流橋梁的有效契機。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在親近教師的基礎上,學生更愿意接受導師的教育引導。
2.關愛的需要——讓學生更愿意融入集體
通過學生成長寄語的溝通,學生在學校除了接觸到班主任日常的教育和引導、同學之間的合作與陪伴外,還能深深感受到導師對自己的關愛。因此,學生對學校有歸屬感,更愿意融入集體,參與學校的各項教育活動。
3.自我實現的需要——讓學生更自覺培育個性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每個人對需求的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求,一旦這個需求得到滿足,那么其獲得的幸福感是不言而喻的。而實現這一現象的途徑不外乎來自外界的評價。因此,導師寄語中概括出學生可挖掘的閃光點,如他們的特長(體育特長、藝術特長、學科特長等)愛好,即學生德智體美勞等非智力因素,鼓勵其不斷進步,從而強化學生的自我教育效果。
(二)提升教師立德樹人的育人水平
學生成長寄語的撰寫,能夠幫助年輕導師們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成長規律及各年齡段的心理特征,從而內省自我教育成效,激發教育理論學習的欲望,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
(三)促進家校的情感交融
導師通過三言兩語真情實感地表述學生在校的成長經歷,不僅能讓家長感受到導師平時對孩子細微之至的關懷,更能讓家長信服導師的專業水平。導師就會更好地取得家長的信任、尊重和體諒,在此基礎上,家長會更愿意配合和支持學校的工作。同時,當家長遇到教育子女的困惑時,也會第一時間與導師進行信息上的交互,使其形成完全有效的溝通,促進家校合力共育。
一份好的寄語,在學生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導師通過撰寫合適的寄語,能實現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合力,共同肩負起教書育人的責任,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