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貞
數學是一門重要課程,不僅能為學生今后的長遠學習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礎,而且能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在既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和陳舊,教學成效不是很理想。面對這樣的問題,應當將合作教學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借助合作教學的優勢,豐富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成效。
一、合作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優勢
(一)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卻以教師為主導,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雖然很好地保證了課堂教學的秩序,不過卻對學生的主體性造成了限制,多數時候學生只能作為客體,被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聽從教師的教學安排,沒有自主思考、探究的權利和空間,這顯然是與現代教育理念相悖的。合作教學是一種開放、靈活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主觀學習需求,主張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做好引導、輔助工作,使教學更加符合現代教育理念。
(二)強化學生自主學習動力
合作教學主張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而不是一味聽從教師的講解,執行教師的命令,這賦予了學生很大的學習自主權。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變被動為主動,強化學生自主學習動力,使其自覺、自愿地參與數學學習。改善了傳統課堂教學方式下沉悶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學生合作學習的自主思考、相互交流和共同探討中,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積極,對學生的學習帶來正面的影響與促進作用,形成良性的教學循環。
(三)加深學生對學習的認知
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還存在一個弊端,就是無法讓學生獲得深刻的學習認知,很多時候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層次,不僅記憶不牢固,而且也無法運用數學知識有效地解決現實問題。而在合作教學下,學生通過自主性的學習、思考、探究,以及與其他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探討,則可以顯著加深學生的學習認知,使學生獲得主觀的學習體驗,形成對數學知識更為深刻的理解。這既能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變得更為牢固,又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使其能運用自己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有效解決現實問題。
二、合作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方法
(一)合理劃分學習小組,保證組間的可比性
與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相比較,合作教學最直觀、最可見的變化,是教學組織形式的變化。因此,在合作教學的實施中,教師應當首先劃分學習小組,這樣才便于教學組織和教學開展。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學習小組的劃分不能隨意為之,必須講究合理性,確保各個學習小組之間具有充分的可比性。如果各組學生之間的差異過大,一些組別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時候,會顯得非常輕松、容易,毫無挑戰,而另一些組別的學生則會面臨較大的學習難度,因此組與組之間就難以形成競爭和共同的進步,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
一般情況下,一個學習小組的成員數量在4人到6人左右為最佳,人數過少學生學習的互動性會有所欠缺,人數過多又不易保證合作教學的秩序。教師可以采取就近原則,將前后、左右的4人或6人劃分為一個小組,以方便學生進行交流、探討。粗略劃分好之后,教師還需要對個別學生進行調整,目的是要保證每個小組中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能力基本一致,小組之間的差異不能過大,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的分配要均等。這樣才能使各個小組都具備完成合作學習任務的能力,并且有利于優等生的提升、中等生的進步、學困生的轉換。
(二)設計小組學習任務,驅動學生合作學習
從教學過程來看,合作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的不同之處在于,傳統課堂教學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處在客體和被動的地位,而合作教學則主要以學習任務的形式,驅動學習小組進行自主合作學習。為此,在小學數學合作教學的實施中,教師應當精心設計小組學習任務,驅動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教師設計的學習任務后,所有組員便可以從整個過程中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提升。
以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材“百分數的應用”教學為例,教師在經過基礎知識教學,讓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概念、意義之后,便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基于教材并聯系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共同思考、探究和交流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的應用,然后再嘗試利用已經掌握的百分數的計算方法,去解決一些與百分數相關的生活問題,從中獲得主觀、深刻的學習體驗、學習認知。
(三)加強小組學習指導,確保學生正確學習
如上所述,合作教學“翻轉”了傳統課堂,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地位發生了對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和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讓位于學生,讓學生擁有自主思考、探究的空間和權利。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在沒有任何約束與指導的狀態下學習,事實上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較,在合作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更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觀察和指導力度,在學生出現錯誤觀點和思考方向的時候,予以及時糾正,以確保學生能夠正確學習,避免學生產生錯誤的認識。
以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材“觀察物體”的教學為例,這部分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靈活性,對于學生而言,也具有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可行性。但是在學生實際的合作學習過程中,卻可能會因為缺少對事物觀察規律與方法的了解,產生錯誤的認識。為此,教師需要在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中,加強對他們的觀察和指導,幫助他們總結出觀察事物的規律與方法,準確完成對事物的觀察,獲得正確的學習認識。
(四)鼓勵小組學習思考,實現小組共同成長
傳統課堂教學將單個學生作為一個教學對象,而合作教學是整個小組的學生實現共同的成長與進步,才能體現出教學的價值與成效。為此,在小學數學的合作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鼓勵小組學習思考,而且要讓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參與思考,通過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啟發,達到共同成長的效果和目的。
以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材“多邊形的面積”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可以首先帶領學生簡要復習之前已經學習過的各種面積計算公式和方法。然后再向各個小組分發學習道具,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學習道具拼裝多邊形,改變多邊形的形狀,嘗試通過對多邊形形狀的改變,來探索計算其面積的方法。其間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動手嘗試,并思考和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小組的其他成員進行溝通,在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共同探究出正確的多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實現小組共同成長。
(五)優化小組學習評價,予以學生學習激勵
傳統的教學評價針對的是學生個體,不適合在合作教學中應用,不能體現學生學習小組的共同學習發展情況。因此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幾點之外,由于課堂教學方式的改變,教師還需要在小學數學合作教學中,相應地改進、優化教學評價方式,以體現出合作教學與小組學習的成效。
如在實際的教學評價中,教師首先要將整個學習小組作為評價對象,客觀展現出各個小組的整體學習發展情況,增強學生對自身所在小組的責任感、榮譽感。其次,教師還需要對小組內的各個成員進行評價,評價內容要包括學生的學習成績進步情況,還要包括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思想和行為表現,如思考、交流和發言是否積極,是否樂于幫助其他小組成員,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學習意識等。評價要以激勵為主,重點突出學生的發展和進步,不論是小組整體的還是學生個人的不足,都需要委婉地指出,并予以他們相應的改進指導,表示相信他們一定能夠在學習中表現得更好,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
合作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多樣優勢,可以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強化學生自主學習動力、加深學生對學習的認知,顯著提升教學的成效。所以教師應當加強合作教學方面的探索與實踐,采取科學的合作教學實施方法,充分發揮出合作教學的優勢,讓學生在合作教學中實現學習、成長與發展。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