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霞
現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已被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諸多便利,并徹底顛覆了傳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領域,為課堂教學帶來曙光,優化了教學環境,增強了課堂的生動趣味性,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率。同時,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有機整合方式徹底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有效化解了傳統教學中的難題,為數學教學開辟出全新的格局,現代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已成為主流趨勢。基于此,本文重點探究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具體的整合策略,以期對該領域研究起到拋磚引玉之效,為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提供有益借鑒與參考。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機整合的優越性
(一)突破教學時空界限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不斷深入,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同時也悄悄地影響著教育領域?,F代信息化教學模式為擺脫傳統數學教學的困境開辟了新的渠道,徹底突破了傳統教學時空的局限,給教學帶來了全新面貌。通過網絡技術輔助教學,教師可以為學生拓展更廣闊的學習環境,使其不受時空的束縛,極大提升了學習效率。微課、翻轉課堂及混合教學是網絡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模式,具有“隨時隨地”學習的特點,并能以視頻形式進行教學。
(二)適應現代學生使用終端設備的習慣
現代信息技術為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諸多便捷,尤其受到學生的喜愛,智能手機、平板等終端設備成為年輕一代的“新寵”,學生可以在網上沖浪、聽音樂、追劇等。實際上,這種電子終端還可以有機地整合教學,充分發揮其不受時空限制的優勢以及聲、色、像俱佳的特效,沖擊學生的感官,深化其學習體驗,提升學生對學科的學習熱情。該信息化教學方法更容易受到學生的青睞,也契合了現代學生喜歡新鮮事物和使用終端設備的習慣。
(三)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許多便利,并有多種形式可供教師選擇。如視頻教學、在線社區、模擬實驗、習題庫、微信推送等,這些新興產品都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滿足其心理需求。教學形式多樣化,使教師可以自由選擇,極大地優化了教學模式,給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
二、信息時代小學數學課堂潛在的問題分析
(一)過于注重信息化課堂建設,忽視傳統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不再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能用多媒體教學就絕對不會用之前的教學方式。但是,最好的信息化課堂與最先進的理論并不等于最好的教學結果?,F代化信息技術雖然具有其他教學方式沒有的優點,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網絡授課雖然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隨時隨地進行教學,但是教學效果不如傳統的當面教學效果好。通過探究發現,在任何交流過程中,學生和教師當面溝通能起到最大效果,對學生知識框架和社會框架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二)過于注重動畫的結合,偏離教材內容
調查發現,教師通常在一節40分鐘的課程中制作很多張幻燈片課件,為了將這些課件在課堂中全部展示,就會出現整節課都在播放課件的場面,完全影響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甚至整節課學生都不會拿起筆來做題。雖然授課課件和教學方式能夠體現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但是并沒有表現出現代信息化技術教學理念的獨特之處。
(三)信息化技術應用單一,忽視其他資源
出現多媒體教學手段后,教師不能將信息技術當成網絡技術,不能認為只能通過網絡獲得資源,更不能認為只有通過網絡獲得的資源才是最好的資源。實際上,有很多種能夠獲得學習資源的渠道,如課本、影視視頻、圖書館書籍等。大多數教師通過網絡多媒體進行教學,也只是簡單地通過搜索界面找到相關內容展示給學生,將眾多資源信息放到一起,導致學生學習無思路、無頭緒且針對性差,不能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而且網絡資源可能包含一些不正規的垃圾內容,對學生的良好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三、構建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新模式的策略
(一)應用信息技術,合理營造數學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課上,為了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教師需要使用有趣而高效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有效地向其傳遞數學知識?,F代信息技術為優化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功能,基于教學內容靈活地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如靜動態的切換、將“平面”設為“立體”、將“模糊復雜”設為“簡單具體化”。
(二)借助微課堂,提高數學學習積極性
“微課”的核心組成部分是課堂視頻,但是如果錄制整個課程,耗時多,內容重復,常常讓學生感到不耐煩。加上40分鐘的視頻文件太大,無法在線上傳。此外,通過對兒童的研究證實,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持續不到20分鐘,很容易被激發出來。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來看,在整堂課中小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的時間只有十分鐘左右,其余時間只有教師隨時提出興奮點,才能增強其專注力。因此教師在微課設計時要注意通俗易懂、語言簡練、圖文并茂,且聲音、圖像和動畫應合理搭配,制作出小而精、形象生動的微課件,以提高數學學習趣味性,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例如,在教授《認識圖形》一課中,教師可以借助微課進行課堂引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常見的平面和立體圖形,使學生更好地觀察,從而獲得知識。研究具體的三角形分類時,可以將三角形各個角標出,通過動態形式呈現,豐富教學資源的同時有利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直觀畫面,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與認識,提升學習積極性。再如,在《認識方向》一課的教學中,本課程的知識難點是利用方向板來確定地圖上建筑物的方位。教師可以設計不超過8分鐘的微課,以多媒體課件為主要教學手段,在課件中制作動態方向板,通過FLASH移動形象地展示如何使用方向板識別方向,從而加深學生對方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教師可配合FLASH特效,在講解過程中直觀演示,既化解了數學知識的晦澀抽象感,又提高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增強教學成效。
(三)構建學習答疑平臺,增強學生線上互動交流
基于現代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借助微信、釘釘、騰訊及校園網絡課堂等資源,拓展數學學習空間,構建數學預習答疑和溝通的平臺,使所有參與學習的學生和教師都能登錄,學生可以通過該平臺共同探討學習中的問題,由教師進行答疑和總結。另外,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通常會遇到問題,需要查閱大量資料,這時學生可以將自己通過不同渠道獲取的資料上傳到平臺數據庫,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大大豐富預習內容和形式,為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預習打下良好基礎。
建立該平臺后,學生、師生之間的溝通不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學生平時學習中遇到棘手的問題,可以通過網絡與同學、教師在線溝通,既提升了學習效率,又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智,拓寬了學生的學習途徑,充分調動了其學習主動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生喜愛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優美的音樂、絢麗的色彩及五彩繽紛的圖像等都能引發小學生的興趣,激發其學習數學的熱情。信息技術恰到好處地提供了生動活潑、極具感染力的信息,將晦澀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簡潔、直觀、具象化的視聽影像,與小學生的形象思維發展特點相吻合,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化解學生學習抽象知識的枯燥感。為此,廣大教師應從教學實際出發,不斷探索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方法,將其巧妙地融入數學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幫助學生快速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從而更好地達到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