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韶鵬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美學的培養,初中美術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感悟更高層次的藝術熏陶,還有助于學生美學素養的提升。為了取得更好的美術學習效果,美術教師要在授課過程中加入情感教育,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想法與情感。在美術教學中加入情感教學內容是現代教育的巨大進步。
一、美術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現實意義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就是通過對學生的表情、動作的觀察和語言的溝通等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自我情感。通過情感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還可以幫助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獲取創作靈感,提升學生的美學感悟,從而使學生真正喜歡上美術。
(一)情感教育有助于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全面發展意味著除了知識學習外,學生的責任意識、主動學習意識、創新能力等的培養也需要多加重視。在美術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不僅能夠陶冶情操,而且可以為學生美學素養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二)有助于學習氛圍的提升
在過去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更注重對知識的講解,說教式的學習模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逐漸下降,阻礙了課堂氛圍與教學質量的提升。在美術教學中加入情感教育內容不僅可以使學生愛上美術學習,激發創作樂趣,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獲得成就感,真正地愛上美術學習。
(三)增加情感價值觀的培養
初中學生青春陽光、富有朝氣,但是也比較叛逆,所以這個階段對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引導極為重要。情感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藝術品鑒能力,使其在接觸各種優質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受到熏陶,提升素質修養。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的建議
(一)情境教學模式
初中美術教學就是將美術的基礎知識與生活中的景色、建筑、任務、景觀等進行有機整合,呈現出一個包羅萬象、豐富多彩的世界。為了收獲良好的美術教學成果,不僅需要讓學生在枯燥的文字間尋找到學習的樂趣,還要讓學生感受到美術作品表達的情感,在藝術的熏陶下提高文學素養。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帶著情感去欣賞和借鑒優秀作品,進而提高情感的教育。以七年級下冊的《春天的暢想》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春天是什么樣子的,是小草吐露新芽、大地披上春裝,還是春燕歸來、天藍地闊、花團錦簇。每個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悄悄融化的積雪上小草露出新芽是春,綠意盎然的草坪上春燕回到北方的畫卷也是春,百花盛開依然是春。作為美術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春天的暢想是多姿多彩的,不應局限于一種形式。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比例、色彩上做一定規劃,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記憶,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美學領悟,進而提高情感表達能力。
(二)積累情感教學素材
初中美術教材包含了豐富的情感資源,因此美術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度挖掘,充分激發學生情感世界的培養。這種感情不僅包括學生身邊的親情、友情、師生情等,還包括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對自然的眷戀之情等。例如,在九年級上冊《中國民間美術》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剪紙、春聯、粽子、月餅等民俗文化,讓學生感受我國的民間藝術文化底蘊和內涵。對美術教師而言,除了深挖教材中的各種情感教學素材,還要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學習一些教材之外的美術教育理論及作品鑒賞知識。例如在七年級《中國花鳥畫——花卉、禽鳥》這一課中,教師若能展示一些教材之外的美術作品,帶領學生全面認識中國花鳥畫,會有效吸引學生的眼球。而且教師展示了自己豐富的知識結構后,學生會對教師有更高的認可度,在后續課堂教學中,學生會更積極地配合教師,情感教育的實施自然會更容易。
(三)教學模式多樣化
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是比較枯燥和乏味的,基本就是課堂上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平時課業負擔很重,留給美術學習的時間比較匱乏,在這種情況下,美術教師應轉變授課思路,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確保情感教育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得到足夠重視。如今新的教學模式很多,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加以選擇,例如生活化教學,這種模式強調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從而實現知識內化。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時,從學生的生活入手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可以拉近學生與美術知識之間的距離,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引導其發現周圍事物的美并獲取素材,有助于其用美術的視角看待生活。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和創新不僅能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主動性,而且能很好地實現情感教育。例如,在八年級上冊《寄情山水》一課教學中,教師不應只局限于課堂說教,還應帶領學生走出學校,走進大自然,領略大自然之美,感受青山、綠水、白云、藍天、蟲鳴鳥叫,在領略自然風光的同時激發內心情感,為學生提供創作靈感,從而創作出更優異的作品。
此外還有體驗式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強調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性及親身感受,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各種積極情感,從而主動學習并感受美術這門課程的魅力,所以從這一層面來看,兩者不謀而合。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蛋殼藝術——特殊的美感》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帶蛋殼,在課堂上親自體驗,制作蛋殼畫。這樣的課堂學生的參與感非常強,他們所獲得的美術知識并不是教師直接給予,而是通過自己的實踐獲得,感受會更加深刻。教師可以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給予其一定幫助,并通過語言描繪加深學生對美術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積極情感。
(四)采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
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可能,比如現在很多中學都在使用的多媒體教學方法,通過播放圖片、聲音、動畫和影像給學生增強視覺和聽覺感受。因此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讓學生欣賞優秀的美術作品,在不斷的欣賞、繪畫活動中實現美術素養的升華,增強情感教育的滲透。比如,在九年級上冊《古城鎮美術文化考察》一課教學中,在城市生活的學生很多都沒有領略過古城鎮的美景,無法很好地理解古鎮的美術文化,教師就可以通過影片、圖片的方式給學生展示,引導學生欣賞古鎮景色,探究古代文明,以激發學生對美術的熱愛。在這種課堂上,教師講解知識時更容易得到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讓學生緊跟教師的講解步伐,對美術知識及美術作品做深入鑒賞和分析,感受其中的情感。
此外,采用多媒體教學形式可以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為教師開展情感教育奠定堅實基礎。情感教育并不是一味地將教師的情感或作品所具備的情感施加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自己去感受,這樣才能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在多媒體的輔助下,美術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或者給學生展示美術作品時,可以搭配一些音樂,這樣更容易將學生帶入到課堂情境中,使學生發自內心地感受美術作品的藝術性,這會讓課堂的氣氛更加融洽,師生之間在緊密的配合中推動課堂教學活動的進展。
(五)美術教師專業素養的改進
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身體素質及學習能力飛速發展的階段,而教師的專業素質、道德操守、行為習慣等都會對學生的認知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在美術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正確引導學生的感情世界和思想態度。而情感教育是一個緩慢的、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在美術教學中不僅能有效感染學生,還能促進教師自身職業道德和個人素養的提升。
在專業素養的提升上,一方面,美術教師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以及肩負的責任,對初中美術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挖掘以及剖析,了解初中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特點、性格特點,不斷優化自己的情感教育計劃。例如,初中學生本身有較強的叛逆心理,所以在開展情感教育時,不能只進行理論宣教,而是要選擇初中生比較喜歡的點來切入,如添加動漫元素,這樣的情感教育效果就會比較好。另一方面,學校要重視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為其創造相應的條件,提供發展的平臺。學校可以為每一位教師制定專業發展計劃,并定期開展培訓或集體教研活動,讓美術教師充分認識到提升自己專業技能的重要性,并積極踐行。
(六)采用小組交流的學習模式
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相互交流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通過小組的模式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感情的培養,提高其團隊協作能力,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小組的學習模式促進學生的情感培養。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處于急速發展時期,容易受社會上新鮮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抵觸學習的情緒,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質量。通過小組的模式可以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給后續的學習活動提供幫助,達到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目的,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這不僅有助于情感的培養,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情感的培養和對美學的認知,進而提高美術學習效率。
在落實小組合作活動時,美術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分組時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美術鑒賞技能水平及性格特點等,每個小組以4~6人為宜。分組結束后,就要在講解美術知識時設置一些需要學生合作完成的任務。例如在講解《民間美術的奇葩——蠟染、扎染》這節課時,可以給學生布置幾個前置性任務:民間美術的類型有哪些?蠟染、扎染分別是什么?這樣的前置性學習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其合作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在課堂上講解知識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表現好的小組可以獲得一定獎勵,從而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情感。課堂教學完畢后,并不意味著教學活動完全結束,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拓展,例如搜集更多的民間美術類別,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做深入研究,在下節課展示。這樣的舉措能夠讓學生對中國民間美術有更深刻的認識,感受其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七)營造良好的創作氛圍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課堂氛圍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有較高的教學能力與素質,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環境下創作和實踐,對美術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同時,通過鼓勵的方式激發學生對美術創作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投入教學活動,通過語言交流與思考,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在無形中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日記本的封面設計》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都來說一說自己如何設計一本日記本的封面,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設計構想。有的學生美術基礎比較扎實,表達時比較流暢,有的學生則磕磕絆絆,美術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要盲目地將自己與其他同學比較,而是專注自身,不斷提升自己。通過教師這樣的鼓勵,一些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會燃起學習美術知識的熱情,在進行美術創作時會更大膽。
(八)關注教育細節
作為美術教師要給予每一位學生一份關愛的心,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情感與生活,而且要讓這種愛進行傳遞。例如,在美術課后要提倡學生利用廢棄材料進行手工制作,節假日時引導學生主動向家人表達自己的一份心意,在分組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大家互幫互助、樂于分享。通過這些細節之處的尊重和信任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力量。
另外,教師要盡量多關注班級中的學生,尤其是一些學困生。在美術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最終目的是提升教學成效,而這要求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如果棄學困生于不顧,教學目的自然無法達成。美術教師可以在平時課堂上多觀察,多提問一些比較內向或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給他們設置比較簡單的問題,重點在于幫助他們增強學習美術知識的自信心,如此一來,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及關愛,從而實現情感教育的滲透。另外,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互相幫助、互相贊賞,在班級內形成良好的群賞氛圍,讓學生在一個溫暖友愛的集體中共同進步,更好地彰顯情感教育的價值。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美術教學不只是對美術知識和繪畫技能的教授,更是美的事物與心靈、情感的碰撞過程。所以,初中美術教師需要將情感教育滲透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情感融入繪畫作品,學生通過美術作品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從而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美學修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格魅力。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