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光曉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好教育需要好教師,好教師帶動好教育,一個教師的進步能帶動一個班級的前進,而教師隊伍的進步能推動一個學校的發展,教師隊伍的構建在學校的生存與發展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在新時代背景下,學校應當構建一支師德良好、業務精湛、結構合理且充滿熱情與活力的專業化教師隊伍,以保障學校教育的質量與水平,發展學校文化內涵,提高學校教育競爭力。基于此,學校管理者應當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從全方位、多角度審視教師隊伍的現狀,制定相應的工作對策,努力實現教師隊伍朝著高素質、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一、中小學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原則
要想構建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學校管理者應當著眼大局、理性思考,制定科學的策略,從理論與思想兩方面來保證教師隊伍的前進與發展,秉承高立意、高參與、高品質的基本原則,為教師隊伍的建設指明方向。
(一)高立意
當前,部分中小學在教師隊伍的構建工作上存在著嚴重的局限性,一味強調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卻忽略了對師德建設的重視程度。新時代的教師不是“教書匠”,而是教育者,“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每一位教育教學者的心中,德育工作也與各個學科進行全方位、多角度融合。教師要想做好德育工作,需要率先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為此,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應當遵循高立意的原則,將師德放在首要地位,努力提高全員師德、全方位提高師德,關注師德養成的全過程。在教師隊伍建設的工作中發展教師育人育德與終身學習的能力,讓教師通過定期撰寫成長手冊與教學心得等方式進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成長。
(二)高參與
在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中,學校的管理者應當秉持“不讓一人掉隊”的實踐原則,實現教師隊伍全員參與、每位教師全程參與、全方位兼顧教育教學的工作目標,帶領全體教師一起學習,共同進步,實現個人與教師隊伍的雙贏。為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通過“校區—年級—學科”三級聯動的模式開展教研活動,確保每位教師都能在活動中收獲高效率、高成果的體驗與進步,促使教研活動的開展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方方面面的問題,從而提高學校的整體競爭力。
(三)高品質
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絕對不能流于表面形式,“照本宣科”的工作方法無法帶動教師隊伍的水平實現質變。實踐是提高教師業務能力、促進教師全面發展的關鍵。為此,學校在開展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時,應當秉持高品質原則,達到讓每一次活動都有意義、有成果、有提高的工作目標。同時,學校應當根據教師個人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展開工作,抓住教師發展中的短板,開展實踐活動與反思活動,推動教師揚長避短,讓教師從實踐中獲得寶貴的知識與經驗。
二、中小學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策略
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是學生教育教學成長的必要保障,也是一個學校發展與進步的起點。打造優秀的教師隊伍,既是社會各界的關注點,也是學校應當肩負的重要責任。因此,學校管理者應當樹立創新意識,順應新時代對教育教學的要求,從教師隊伍的具體情況出發,制定科學的建設工作策略,推動教師隊伍的發展穩步向前。
(一)推動教師能力階梯化發展
教師隊伍是一個整體,在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方面,既要注重統一性,讓每一位教師都跟隨“大部隊”的發展進步,也不能忽視教師個人具體的能力與水平。所謂整體性發展,并不是讓每一位教師都遵循同一種培養策略,而是根據教師的個人能力設計不同的培養方案,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取得短時間、高效率的進步成果,從而實現教師隊伍的進步與發展。
為此,學校應當根據教師的個人能力將教師分為不同的階段,再根據各個階段的不同特點與水平設計培養方略。例如,新入職的年輕教師在教學經驗方面有待提升,可以算是“職初教師”,在培養方略的設計上,應當重點關注教師常規技能的提升,豐富教師的教學實踐經驗。教育教學水平在本學科內都十分突出的教師則可以算是“學科帶頭人”,在培養方略的設計上,應當引導其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帶動學校該學科教學水平的整體性提升,同時挖掘學科帶頭人的教學特色,鼓勵其形成自己的風格。對校內外均“小有名氣”的教師,可以算是“教學名師”,學校在培養方略上應當為這部分教師多提供一些交流與實踐的機會,給予其充足的教育教學資源,鼓勵其發展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
推動教師能力階梯化發展,是構建高效教育團隊的必然要求,分階段培養策略有助于確保各個階段的教師都能在最大程度上獲得符合自己能力的發展資源,實現個人能力的具體提升。不同階段的教師群體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教師個人的進步與發展做出及時調整。職初教師可以通過不斷學習、經驗積累發展成為學科帶頭人,學科帶頭人也可以通過鉆研與提升成為教學名師,當一個學校中的教學名師越來越多、職初教師越來越好,那么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便會達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二)推動微教研活動的開展
要想確保教師隊伍的進步與發展,應當正視且重視每一位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盡量在短時間內運用高效率的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下,教研活動經常呈現出規模大、時間長的特點,不利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隨時隨地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學校可以鼓勵全體教師推動微教研活動的展開。
微教研活動具有便利性、時間短、時效性強的優勢,教研活動的主體不受限定,任何一個在教學中發現問題的教師都可以提出來,與其他教師進行討論。同時,微教研活動關注的問題更“小”,教師在考試閱卷中、課堂教學中、作業批改中發現的關于教育教學的問題都可以作為微教研的主題。此外,微教研具有靈活性,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可隨時隨地開展教研活動。
微教研活動的推動與開展,有利于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實現個人能力的快速提高。當一個教師面臨一個問題時,可能會覺得難以解決,但是當所有教師團結在一起解決問題時,問題便能輕松化解。微教研不僅提高了教師教育教學的質量與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隊伍的團結性,只有當每一個人都能為同一個目標而奮斗,擰成一股麻繩時,教師隊伍才能朝著高素質、專業化的方向穩步前進。
(三)提高教師終身學習的能力
學生在進步,教育理念在革新,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絕對不能止步不前,只有當每一位教師都具有創新精神和順應時代教育需求的教育理念,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學校的教育質量才能獲得顯著提升,教師隊伍的構建工作才能逐步成熟。
基于此,學校應當建立教師終身學習的體系,讓每一個教師都形成終身學習的思想認識,從各方面推動教師全面提高與進步。例如,學校可以定期開展專家座談會,將各學科、各領域的教育專家請進校園,為教師舉辦講座,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學校還可以定期為教師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學目標,比如讓教師每周開展一次反思交流會、每月完成一篇教育筆記、每學期研究一個小課題等。在教師隊伍的構建工作上,學校既要提高教師個人的思想認識,也要通過資源配置和任務布置來推動教師的學習與發展,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在實踐工作中切實提高個人能力,進行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及自我激勵,從而推動教師隊伍水平與能力的進步,保障學校教育教學水平逐步提升,切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三、結語
綜上所述,構建中小學專業化、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新時代教育理念對教育系統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必要保障。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當在教師隊伍的構建工作中遵循高立意、高參與、高品質的原則,通過推動教師階梯化發展、實施微教研以及提高教師終身學習能力等方式,保證每一位教師的進步,通過個人進步推動教師隊伍的進步,打造一所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的優秀校園。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立項重點課題“民族地區中小學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策略研究——以臨夏市為例”(項目編號:GS[2022]GHBZ106)的研究成果。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