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n
你知道什么叫“極限通勤”嗎?前段時間,家住上海金山區朱涇鎮的金小姐,發帖說自己在楊浦區某公司上班,通勤距離單程就是100公里。
她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坐一個半小時的公交車后,再換乘地鐵,到站后再坐班車到公司所在園區上班,單程需要3小時15分鐘。
而評論區像金小姐這樣每天需要“極限通勤”的人,并不在少數。
有數據統計,在中國,有超1400萬人正在忍受單程超過60分鐘的極端通勤。
UP主@在下小蘇就曾體驗了一把極限通勤的日常。
凌晨4點26分,天才蒙蒙亮,睡眼惺忪的小蘇不得不趕緊從床上爬起來。
簡單洗漱后,凌晨5點,她來到進京打工人每天跨城通勤的起點——燕郊。

5點10分,進城的公交車站前早已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這樣每天四五個小時往返的生活,有人已經堅持了快十年。
上車之后,幾乎所有人都在補覺,歷經1小時10分鐘的車程,公交車終于到達了北京的大北窯南站。
然而,這才是大多數人在北京通勤的起點。
接下來,他們要乘坐大概一個小時的地鐵去往上班的公司。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他們不換一份工作呢,非要來回辛苦奔波?
如果可以,誰不想找一份離家近的工作,輕松又愜意地活著?
蕓蕓眾生,各有各的苦衷。
或許為了多賺點錢,或許因為市內房租昂貴,或許要陪家人,他們不得不選擇了這種極端又疲憊的方式。
哪個努力生活的成年人,沒吃過上班的苦,沒受過工作的委屈呢?
博主@李娃娃發布過一條視頻,展現了杭州凌晨的真實景象。
深夜12點,CBD的寫字樓依然燈火通明,兩個年輕女孩剛剛加完班,疲憊地走出電梯;凌晨1點,樓下的小吃攤還在等待每一個忙到凌晨的人;凌晨2點,建筑工人開始上班,因為有些活只能晚上來干;凌晨4點,杭州下起了暴雨,批發市場的保安開始上班,搬運工人開始卸貨,一切照常。
放眼望去,沒有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每個人都不敢停歇,不敢哭泣,不敢抱怨,從深夜到黎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
前段時間,一段街頭三分鐘采訪視頻,讓一位21歲的單親媽媽火遍了全網。
這位單親媽媽來自安徽安慶,鏡頭前的她,笑容燦爛。
但她的經歷,令很多人潸然淚下。
18歲那年,丈夫因為車禍不幸去世,這時女兒還只有五六個月大。
婆婆拿到賠償金后,卻狠心把她們娘倆趕出了家門。
為了養活自己和女兒,在輾轉嘗試了很多份工作之后,她選擇當了一名外賣騎手。
原因也很簡單——可以隨時帶著孩子。
在安慶,很多人都看過她騎著電動車,背著小小的嬰兒,穿梭于各個商務樓和住宅樓的身影。
記者有些不忍:“那要是遇到沒有電梯、需要爬樓怎么辦?”
她笑了笑說:“年輕人不爬樓誰爬樓啊!現在不吃苦什么時候吃?”
難以想象,一位21歲的單親媽媽,明明自己還是孩子,卻用弱小的臂膀扛起了自己的孩子。
盡管生活艱難,她的臉上始終笑如春風,眼睛亮閃閃的,對未來充滿希冀。
“以后想買個小房子,小小的就行,能和女兒住一起就行。”
面對網友的鼓勵和支持,她也樂觀地回應:“保護女兒一日三餐,就是我最幸福的生活。”
是啊!生活再艱辛,工作再不易,也總有家人溫暖,讓你人間值得。
一名中年男子周末在外兼職,下班后特意給女兒帶回了她最愛吃的菠蘿,女兒看到后,開心得直轉圈。
即使工作再辛苦、再疲憊,只要回到家里,看到笑臉,便是人間幸福。
廣西北海,一對小夫妻奮斗五年終于擁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妻子一遍遍摩挲著房產證,含淚坐在新房里久久不愿離開。
還有這位22歲的外賣小哥,每天早出晚歸,努力攢錢,給父母在老家買了一套房子。
他還特意給家里安了無線網和電腦,只為了每天都能和家里聾啞老母親打視頻電話。
談起家人,小伙子始終目光堅定,“一切都有我呢!”
看完不禁淚目。
有人問努力工作的意義是什么?
我想,目的不在于大富大貴,而是能夠保護好身邊的家人,一起去看想看的風景,過想要的幸福生活。
人生有時真的很殘酷,就像在流沙里奔跑,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足以擊垮我們的沙城。
但人生又很美好,只要堅持往前走,不回頭、不放棄,冰封萬里也能走到春暖花開。
與其自怨自艾、消極面對工作,不如好好修煉一副銅皮鐵骨,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人生的確充滿艱難險阻,但回蕩不息的主旋律,是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你所有吃過的苦、流過的汗,都將是自己的生活底氣,家人的幸福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