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強
“科創中國”是中國科協匯聚所屬科技社團人才智力資源,服務地方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2020年6月,青島市成為首批“科創中國”試點城市,中國科協與青島市政府簽署了“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合作協議,圍繞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國家戰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海洋、高端裝備等重點產業,統籌“科創中國”全鏈條創新生態體系在青島市的建設和布局。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中德生態園、海爾集團成為“科創中國”聯合體的發起單位;青島市1名科技工作者受邀成為“科創中國”咨詢委員會30位委員之一;青島市6家單位入選“科創中國”首批創新基地,在全國試點城市中位居前列;“會展賽多渠道出招 創新‘四鏈合一融通”被中國科協評為“科創中國”典型案例;累計6項技術入選“科創中國”先導技術榜;10家企業入選“科創中國”新銳企業榜;1家科創平臺入選“科創中國”產學研融通組織榜;1家科創機構入選“科創中國”融通創新組織榜;1家單位入選“科創中國”開源創新榜;1位科技工作者入選“科創中國”技術經理人先鋒榜。
一、加強頂層設計,構建“科創中國”創新服務體系
青島市將推進“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納入《青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青島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青島市建設“科創中國”試點城市行動方案》,成立了青島市建設“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工作推進專班,每年制訂“科創中國”工作要點、試點城市建設行動計劃等,扎實推進試點工作。青島市各單位強化組織協同,形成了科協、科技、工信、民營經濟等部門橫向協作;市、區市、功能區縱向聯動的協同推進機制。青島市科協、青島市工商聯、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聯合開展“科創賦能·我與企業共成長”活動,助推“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賦能民營經濟創新發展。青島市科協牽頭成立了“科創中國”膠東五市城市聯盟,促進膠東半島五市科創資源融通。推送到膠東五市企業的有效科研成果達14432項,對接活動27300次,進入深度對接形成合作意向的750項。成立了青島市“科創中國”青年百人會、“科創中國”青島基金投資聯盟、中國-上合組織國家國際技術交易聯盟、深圳-青島科技創新聯盟,加入上海技術交易所技術交易服務生態網絡。
創造性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將海創匯、檸檬豆、賽創未來、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等多家科創服務企業,作為青島市“科創中國”創新服務平臺,提供市場化、專業化科技服務,形成服務于“科創中國”的線上線下多層級立體矩陣,構建了“科創中國”創新服務體系。
二、完善服務網絡,提升企業創新發展勢能
完善線上線下服務網絡,建成“科創中國”數字平臺青島分站,累計指導青島市2537家企業、單位入駐“科創中國”數字平臺,通過平臺累計發布需求及解析496條、成果268項,發布科創動態976條,入駐專家1198人。發布“科創中國”揭榜掛帥專項需求40條,數額居平臺首位。組織開展“科創中國”平臺培訓,面向青島市企業、學會、科技人員累計開展“科技惠企 創新賦能”科創中國系列培訓活動20場,惠及570余家企業,170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加強“科創中國”隊伍建設,組建了企業聯絡員、高校聯絡員、市級學會聯絡員等347人的“科創中國”兼職工作人員隊伍。對應全國學會、省級學會服務青島市的功能型、專業化科技服務團,組織青島市計算機學會等6家市級學會成立青島市“科創中國”學會科技服務團,形成了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學會三級服務體系。
青島市企業牽頭與全國學會共建協同創新組織,為服務網絡提供支撐節點。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等5家全國學會與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等聯合成立了智慧農業創新聯合體;中國制冷學會在海爾設立了先進制冷技術創新實驗室,建設了綠色低碳制冷產學融合創新實踐基地;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中國農業工程學會、中國檢驗檢測學會在青島建立了學會服務站;中國科協先進材料學會聯合體在青島成立了科普工作站;中國檢驗檢測學會在青島成立了智能制造與重大裝備檢測分會;中國檢驗檢測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制冷學會、中國流行色協會在青島與企業聯合建立了5家科創中國創新基地;山東省光學工程學會在青島建設了光電醫療產業協同創新基地;山東省機器人研究會在青島建設了3D打印產業協同創新基地。
三、提升創新能級,鏈接學會高端科創資源
鏈接上級學會資源,對接了30余家全國學會、10余家省級學會為青島市企業開展科技服務。針對青島市工業互聯網、高端醫療設備、智能家電、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中國電子學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中國制冷學會、中國農業機械學會成立了定向服務青島的產業科技服務團;中國制冷學會在青島舉辦了先進制冷技術產學融合會議,對接50余項制冷領域專項需求,最終解決并達成合作的10項;組織青島企業多次赴京與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電子學會等10余家全國學會開展對接活動;中國檢驗檢測學會、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等全國學會,山東省醫學會、山東省人工智能學會等省級學會來青島開展企業園區行30余場次;青島市分析測試學會、青島市機械電子工程學會、青島市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等20余家學會服務團服務企業200余家;各級學會累計簽訂各類會企合作協議72項。
密切聯系院士專家團隊,鏈接高端人才資源。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試點建設了山東省首個“山東院士之家”,搭建柔性鏈接院士專家的聚才平臺,邀請院士來青島開展調研、交流、企業對接、創新服務等活動。成功舉辦2021院士專家青島行、2022院士專家山東行系列活動,18位院士參加了活動,院士專家在青島期間,深入企業、園區、高校交流對接21場次,達成多項合作意向,開設了8期“青島院士講堂”。組織了黨政領導與院士專家座談會,兩院院士針對青島創新發展提出了咨詢建議。深入推進院士工作站建設,為企業鏈接更多高端人才,兩院院士在青島建設工作站18個,在站院士19名、在站專家155名。
四、搭建“會展賽”平臺,全方位匯聚創新要素
2020年在青島舉辦了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圍繞國家賦予青島的開放發展戰略,為青島量身定制了5大板塊32場系列活動。4200余位院士專家、企業家、科技工作者現場參會,簽署了一批合作協議,落地了一批技術人才項目,形成了一批高端智庫成果,極大提升了青島市在科技界的影響力。舉辦了三屆世界海洋科技大會,大會已被列入《山東省“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大會以助力海洋科技創新為目標,搭建高端海洋科技學術交流平臺,進一步聚集了全球海洋人才、學術、產業資源;會上發布的“年度十大海洋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年度海洋科技指數”“中國海洋新興產業指數”成為研判世界海洋科技發展形勢、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風向標。連續舉辦16屆青島國際水大會,推動了一批水技術成果落地應用,培育了一批水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打造了先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的科技創新和行業發展綜合交流平臺。舉辦了“2020全球海洋人才創新創業大賽”“2021全球智能制造創新創業大賽”“2022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創業大賽”“2022全球海洋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等賽事,共引進落地人才項目35個。舉辦了中國(青島)海外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大賽,25個海外人才創新創業獲獎項目落地青島西海岸新區,其中“基于手眼協同的智能機器人系統”“壹諾節能”兩個項目納入青島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劃。2022年,通過各類會展賽引進落地項目注冊資金3.2億元。
爭取并支持中華口腔醫學會、中國運籌學會、中國解剖學會、中國地質學會、中國測繪學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中國制冷學會、國際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聯合會等全國學會的10余場學術大會、論壇在青島市召開,吸引20余位院士、200余位專家來青島開展科技指導。
五、科創帶動雙創,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將“科創中國”建設與“創響中國”活動緊密結合,通過青島市“科創中國”服務平臺承擔了中國科協“推動‘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園區)雙創深入發展專題活動項目”,每年組織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青島分會場活動,先后舉辦了軌道交通雙創峰會暨“科創中國”青島高端制造論壇、第七屆“創客中國”智能家居產業鏈賽道賽決賽等雙創活動18場,發布來自295家企業的3770個技術與崗位需求,主要涉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工業互聯網、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形成龍頭企業引領前行,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帶動產業鏈創新升級的良好態勢。打造了“科創中國 智匯青島”系列路演品牌,舉辦“科創中國”技術路演工業互聯網專場、“科創中國”技術路演青島智能制造領域專場等技術路演活動共20余場,涵蓋高科技項目136個,6萬余人次通過線上線下參與路演。針對海外優勢技術,專項組織海外創新驛站路演,舉辦美國蜂巢聚創專場、歐洲(比利時)海智基地專場、日本節能環保創業專場、中韓醫療健康創新創業合作對接會等海外技術路演活動。成立了“上合組織國家國際技術交易聯盟”,導入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的國際科技合作資源,完善國際科技交流載體,承擔了“中國科協‘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合作平臺建設項目”。聯盟舉辦國際交流、國際參訪、國際培訓等活動20余場,為200余家企業提供國際合作渠道,征集國際合作需求400余項、行業解決方案80余項,促成技術轉移20余個,為青島市科技型企業提供了廣泛的技術交流平臺。建立了青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中心,建設了市級離岸工作站24家、海外創新驛站7家、“科創中國”海外工程師型研發社區1個,打造“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對接國際資源的創新策源地。
典型案例
☆深挖“會展賽”創新資源,以平臺思維、生態思維提升“科創中國”工作質效
科技會展賽是匯聚科創資源的重要平臺,既繁榮了學術又開展了雙招雙引。近年來,青島市努力探索學術搭臺匯聚科創資源,以會為媒、以賽引才的新路徑。
1.以會展賽搭建交流平臺。通過會展賽,國內外院士專家、科創企業家、風投創投合伙人相聚青島,圍繞青島開放大勢、產業發展進行深入探討,開展智庫調研、激發創新活力、提供解決方案。匯聚人才的同時也為青島的科技工作者搭建了與國內外頂級科學家對話交流的平臺。
2.以會展賽創新合作模式。創新了中國科協年會、世界海洋科技大會、青島國際水大會等品牌會議與地方經濟深度融合的模式。在供需精準對接上下足工夫,讓參會的頂級專家、學會作為頂級資源節點嵌入青島發展之中,讓“政產學研金服用”等資源在會場上、會場外以及會議結束后持續對接,最大化發揮會展賽平臺作用,進一步吸引更多的全國學會在青島舉辦高端會展。
3.以會展賽促進“雙招雙引”。通過會展賽簽署各類會企合作協議72項,意向投資總額4億余元。系列賽事共引進落地人才項目60個。2022年,通過各類會展賽引進落地項目注冊資金3.2億元。
4.以會展賽助力科技服務。開展各類會企對接會近30次,赴企業園區行活動50余場次,建立了創新聯合體、產業聯盟、創新實踐基地、協同創新基地、全國學會服務站等產學融通組織15家。
☆以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完善“科創中國”創新發展模式
通過把市場化、專業化科技服務企業作為“科創中國”創新服務平臺,納入“科創中國”創新服務體系,以市場力量為主導,放大“科創中國”政策輻射效應,進一步完善轉化對接、產業孵化、以賽引才、技術交易等科創服務。
1.用市場促進轉化對接。青島檬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承擔2022年“科創中國”青島企業技術問題征集活動。共挖掘企業需求5300項,匹配對接完成4240項,深度對接成功1742項。目前,青島市近10家產學融合平臺扎根“科創中國”土壤,針對青島市24條產業鏈提供海量轉化對接服務。
2.用市場實現產業孵化。海創匯科技創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連續兩年組建“科創中國”專業科技服務團,承擔了中國科協“推動‘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園區)雙創深入發展專題活動項目”,服務全國21個地市,孵化培育了360余家科創型企業,舉辦了“科創中國”高端制造論壇等雙創活動18場,發布了來自295家企業的3770個技術與崗位需求。服務團牽頭邀請90余家投資機構幫助科技型初創企業完成融資需求,與20余家企業簽訂戰略加速服務協議和框架協議。
3.用市場開展引才聚才。賽創未來(青島)創業服務有限公司發揮市場化手段“以賽引才”“以賽聚才”,打造“以賽引才、資本助力、深度孵化、落地服務”的服務體系。著眼青島市產業發展需求,面向全球遴選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成長潛力的優質高層次人才創業項目,先后舉辦了“2020全球海洋人才創新創業大賽”“2021全球智能制造創新創業大賽”“2022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創業大賽”以及“2022全球海洋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等賽事。2022年,吸引了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274個創新創業項目參加,共引進落地項目14個,注冊資金3.2億元。
4.用市場盤活技術交易。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牽頭成立“上合組織國家國際技術交易聯盟”,承擔了“中國科協‘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合作平臺建設項目”。聯盟成員包括俄羅斯庫茲巴斯戈爾巴喬夫國際技術大學、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國立大學、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天府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等48家單位,初步構建起以上合組織成員國為基礎,鏈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創新合作網絡。聚焦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綠色能源主題,主辦6場國際合作思享會,累計參與單位超過100家,征集行業解決方案80余項;聚焦企業數字化轉型、知識產權戰略、創新創業開展6場培訓活動,累計參與培訓人員260余人。組織了2場“一帶一路”創新創業交流營活動,邀請在青島的海外人才、留學生220人參與;承辦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帶創業高峰論壇、“一帶一路”科技協同創新發展研討會、新經濟新制造新賽道&產業鏈重點企業賦能行、中-哈技術轉移對接會、固廢資源化利用技術對接會等活動,征集國際合作需求400余項,促成技術轉移成功案例20余例,為青島市科技型企業提供了廣泛的技術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