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保江
2022年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23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這既是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的根本著力點。
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需要系統思維、多重用力、多管齊下。首先,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凝心聚力。黨的二十大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社會主義事業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其他各項工作都服從和服務于這個中心。”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完成的任務和做好的工作很多,不僅包括“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而且包括國防、外交、祖國統一、國家安全等多方面,同時應注重區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其次,必須突出“穩增長”,把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共同形成驅動經濟增長的合力。必要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增強市場預期、擴大就業,激發消費欲望和投資熱情,進而避免發生系統性經濟風險的前提。要穩定和加快經濟增長,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管理共同發力,進而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
再次,必須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避免政策“沖突”,打好政策組合拳。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支持力度。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并舉,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最后,必須加快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大力營造“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的社會氛圍,把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積極性凝聚起來。要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為各類市場主體“寬心、放權、松綁”。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在各級政府、各級干部。因此,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健全各級政府和干部擔當作為的激勵、容錯、糾錯機制,促進各級政府和干部將主要精力聚焦在高質量發展上來。要科學厘清中央和地方尤其是基層政府的事權、財權責任,充分簡政放權,鼓勵地方政府創造性開展工作,因地制宜闖出盡可能多的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來。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和“兩個不可侵犯”,依法保護公有制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產權,維護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民營企業家和外資企業主的合法權益,放手讓各種所有制企業做優做大做強,加快建設盡可能多的世界一流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勤勞創新致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發展各種有利于擴大就業和增加收入的小微企業,不斷促進居民消費升級,進而凝聚起強大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