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龐巴尤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是世界上最大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之一,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后,再次備受世界矚目。
RCEP涵蓋全球30%的人口,它展現了在政治、經濟、社會制度上存在明顯差異的15個成員國如何在超7年的談判中設法彌合分歧。
該協議最終于2020年11月簽署,當時中美貿易關系持續緊張,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兩大因素相互疊加,對全球貿易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
RCEP談判的結束再次證明了建設性接觸對于國家之間建立相互理解以及彌合分歧的重要性。談判在以東盟為中心的原則下進行,為制定規則和程序提供了一個平臺,幫助各方——無論大小——調整其目標。RCEP下,受到程序限制, 大國無法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力,由此減少了帶給小國的壓力。
這與印尼前外交部長馬蒂·納塔萊加瓦提出的“動態平衡”相一致。在這種“動態平衡”下產生的協議帶來了靈活性,而又不會損害承諾允許,同時為合作提供了空間,以縮小在協議落實過程中依然存在的分歧。 ? ? ? ?彼得·佩特里和邁克爾·普盧默強調:“盡管RCEP不如《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嚴苛,其影響仍然令人印象深刻。該協議不僅推動了整個地區的供應鏈發展,也迎合了政治敏感。”
RCEP協定既已生效,各方將集中精力全面履行承諾。RCEP聯合委員會的任務是在RCEP秘書處的支持下,促進協議實施,監督各方遵守,并敦促各方落實承諾。
締約方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他們必須按照協議第15章“經濟與技術合作”的規定來制訂和實施合作計劃。
RCEP不僅是為了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推進各成員國間的經濟技術合作也應成為重要議題。協定第15章也為通過RCEP實現發展目標提供了框架。
RCEP各成員國一致認為,RCEP經濟技術合作應以縮小發展差距、實現互利最大化為目標。該協定還旨在促進擴大區域貿易與投資,為全球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在RCEP下優先開展經濟技術合作有兩方面原因。? ? ? 該協定生效之際,全球價值鏈正在重構——如果沒有受到貿易“贏家”挑戰的話——這種重構不僅基于成本考慮,而且越來越多地基于政治和安全考慮。RCEP締約方,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需要加強監管體系,抓住全球價值鏈重構帶來的機遇。
RCEP國家在監管體系和經濟潛力方面各不相同,包括發展中產業的勞動力能力。經濟技術合作將使RCEP成員國得以根據自身的經濟能力協調政策,并在應對全球價值鏈中斷帶來挑戰的同時提高能力。
經濟技術合作也可以成為各方建立相互理解、促進合作、緩和潛在緊張關系的平臺。經過超7年的密切聯系,進行了31輪高層談判、11次部長級非正式會議、8次部長級會議、3次峰會以及密集的多邊和雙邊市場準入談判,這些都為各方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紐帶,幫助他們繼續共同努力,改善RCEP 區域內23億人民的生活。在全球貿易因地緣政治變得更加分散的今天,這是一項不小的成就。
這一軟資產可以通過重大問題對話、專家交流、聯合研究等多種形式的經濟合作得到進一步培育。正如馮慧蘭和彼得·德賴斯代爾于2019年在《東亞論壇》上發表的文章所言,RCEP經濟安全將有助于加強該地區的政治安全。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RCEP提供了一個可以遏制潛在沖突的機會,從而將重點放在提高RCEP成員國公民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福利的共同目標上。
來源:《東亞論壇》
編譯:韋瓔玲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