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蘆蒿機械化作業模式與作業效果綜合評價

2023-04-29 01:26:30楊雅婷唐嘯風倪文俊於鋒姚曉娟陳永生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23年12期

楊雅婷 唐嘯風 倪文俊 於鋒 姚曉娟 陳永生

摘要:蘆蒿是江蘇省重要的特色野菜品種之一,經過兩年試驗示范,在收獲關鍵環節作業機具優化改進基礎上,建立蘆蒿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實現蘆蒿滅茬、深松、撒肥、旋耕起壟、移栽、植保、灌溉、收獲、田間運輸機械化作業。對全程機具進行作業性能測試和作業成本核算,開展蘆蒿全程機械化作業與原人工作業的經濟性分析與比較。結果表明,伏秋模式機械化作業綜合成本為6 858.37元/hm2,冬春模式機械化作業綜合成本為6 657.40元/hm2,機械化伏秋蘆蒿生產可節約人工費69.52%,機械化冬春蘆蒿生產可節約人工費55.62%,顯著降低人力支出,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各環節的綜合作業成本中,移栽、深松和收獲的作業成本約占總作業成本的65%,應進一步降低機械化移栽成本。

關鍵詞:蘆蒿;機械化生產;作業性能;綜合測評;經濟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S222: S223: S2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553 (2023) 12023207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mechanized operation mode and operation effect of

Artemisia selengensis

Yang Yating1, Tang Xiaofeng2, Ni Wenjun3, Yu Feng4, Yao Xiaojuan1, Chen Yongsheng1

(1. Nanj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Nanjing,

210014, China; 2. Nanjing Agricultural Equipment Promotion Center, Nanjing, 210036, China;

3. Baguazhou Neighborhood, Nanjing, 210043, China; 4. Agricultural Equipmen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Center in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17, China)

Abstract:

Artemisia selengens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wild vegetable species in Jiangsu Province. After two years of experiment, based on the harvesting machine optimization, the mechanization production technology mode of Artemisia selengensis was established, which realized the mechanization of stubble mowing, subsoiling, fertilizer spreading, rototilling and ridging, transplanting, insecticide spraying, irrigation, harvesting and transpor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cost of mechanized operation was 6 858.37 Yuan/hm2 in the autumn mode and 6 657.40 Yuan/hm2 in the winter-spring mode. The mechanized production could save 69.52% and 55.62% in autumn mode and winter-spring mode, which significantly reduced labor expenses and had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However, the operation cost of transplanting, subsoiling and harvesting account for about 65% of the total operation cost, so the reduction of mechanization transplanting cost is needed.

Keywords:

Artemisia selengensis; mechanized production; operational effec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economical analysis

0 引言

蘆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又名蔞蒿、藜蒿、香艾等,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莖營養豐富、香味獨特,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可。

江蘇省是我國蘆蒿的主要產區之一,據調查估計,蘆蒿種植面積約6 667hm2,其中南京市棲霞區和連云港市灌云縣是主產區。除耕整地、植保、搬運等環節有少量機具作業外,其余環節幾乎均采用人工作業[1]。如人工扦插的效率約為每人0.015~0.02hm2/d,通常扦插農時在7—9月,扦插密度高、勞動強度大;收獲期較短,常出現用工荒現象。因此,亟待針對關鍵用工環節展開機械化種植技術裝備優化改進,并建立全程機械化作業模式,開展裝備綜合評價。

已有對裝備的綜合評價主要開展安全性評價和適用性評價,如通過有限元或應力傳感器測試分析機具疲勞壽命等開展安全性評價[23],通過實際測試作業效果開展適用性評價[46]。實際上,在已有成熟產品的前提下,機具價格是影響我國用戶購買機具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包含機具購置折舊費、燃油費、駕駛員工資在內的機具使用綜合作業成本與原人工作業成本的經濟性對比分析,是農機具推廣的數據基礎和有力支撐。僅葉菜和油菜開展了基于機具價格的不同移栽機和收獲機經濟性橫向對比[79],但尚未針對某作物展開全程機械化作業下的各環節經濟性分析,也沒有與原作業模式開展作業成本對比。

因此,本文規范了兩種蘆蒿品種的農藝種植要求,在南京八卦洲進行宜機化農藝模式和機械化技術裝備篩選優化與示范,建立蘆蒿滅茬、激光平地、施基肥、耕整地、起壟、播種、移栽、灌溉、植保、收獲的機械化作業技術模式,實際應用33.33hm2生產基地適宜機具配置方案,并開展不同模式全程機械化生產的經濟性效益分析,以期為蘆蒿機械化生產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提供數據支撐。

1 蘆蒿農藝生產要求

經多年探索,江蘇確立了以大葉白蘆蒿、大葉紅蘆蒿為種植品種的伏秋種植模式和以大葉青白蘆蒿、大葉青蘆蒿為品種的冬春蘆蒿種植模式。其中,青蘆蒿和青白蘆蒿莖稈青綠、粗且柔嫩,風味濃郁、售價較高,是冬末早春蘆蒿市場的主要產品

1.1 蘆蒿伏秋模式生產要求

伏秋模式下的大葉白蘆蒿和大葉紅蘆蒿通常7—8月扦插種植,9—11月開始收獲。一般采用壟作種植,霜降后應及時覆蓋棚膜。種植行距10~12cm,株距10~15cm。分生點長出的新莖約30cm時,可第一次收獲,切割留茬高度1~3cm。收獲期持續至翌年4—5月,可收獲3~5次。最后一次收獲后,留部分蘆蒿植株做種蒿,其余收割蘆蒿秸稈后,輪茬種植玉米或毛豆。

1.2 蘆蒿冬春模式生產要求

冬春模式下的大葉青白蘆蒿和大葉青蘆蒿通常8—9月扦插種植,12月—翌年1月開始收獲。一般采用旋耕平作方式,也可以壟作種植,霜降后應及時覆蓋棚膜。種植行距20~25cm,株距15~20cm。分生點出新芽后,須貼地割去地上植株并及時運出蘆蒿秸稈。待再次從根部或近地分生點長出的新芽至約30cm高時,即可第一次收獲,通??墒斋@2~3次。種蒿種植和輪茬安排與伏秋蘆蒿一致。

是否起壟是伏秋蘆蒿和冬春蘆蒿種植的主要區別之一。受起壟后棚內種植面積減小、產量可能降低的影響,農戶以往均采用冬春平作種植方式。開展了冬春蘆蒿起壟種植試驗,結果表明壟作種植的冬春蘆蒿莖稈較平作種植明顯變粗,產量沒有降低??紤]可能是適當的壟間距增強了植株間通風、壟作土壤表面積增大改善了根系土壤環境的原因。同時,壟作顯著提高了田間管理和機械化收獲作業便利性,因此冬春蘆蒿壟作是適宜的種植方式。

不同的供食嫩莖萌出位置是伏秋蘆蒿和冬春蘆蒿種植的另一主要區別。伏秋蘆蒿的供食嫩莖通常直接從蘆蒿莖稈上的分生點上長出,而冬春蘆蒿的供食嫩莖必須從根部或貼地分生點長出。因此伏秋蘆蒿收獲允許1~3cm留茬高度,冬春蘆蒿則要求必須土下切割或貼地切割,不得留茬,既需要獲得良好的壟面平整度,也對蘆蒿機械化收獲切割刀齒耐磨性和振動機構去土性能提出新要求。

2 蘆蒿機械化生產技術裝備模式

整地、移栽、植保、水肥管理和收獲是蘆蒿機械化生產的5個主要環節,其中整地、植保和水肥管理裝備成熟且豐富,移栽機亦可采用現有成熟鴨嘴式移栽機進行作業[10]。因此,針對蘆蒿植株特點和農藝要求,開展收獲技術裝備優化改進,并建立蘆蒿全程機械化作業模式。

2.1 蘆蒿收獲機改進優化

根據用途不同,待收獲蘆蒿可分為鮮食蘆蒿、種蒿和蘆蒿秸稈。種蒿株高通常達到1~1.5m,木質化莖稈可接受一定的機械損傷,因此種蒿和蘆蒿秸稈均可使用普通割曬機進行收獲。鮮食蘆蒿通常株高約30~40cm,其莖稈清脆鮮嫩,機械化收獲時不可對莖稈造成損傷。已有研究人員針對鮮食蘆蒿開展了多行有序收獲裝備研究,尚未檢索到該樣機收獲蘆蒿的損傷率及相關產品信息[1114]。因此,借用市場成熟蔬菜收獲機展開適應性優化,針對伏秋蘆蒿土上收獲和冬春蘆蒿土下收獲的要求,分別改進了土上多行收獲機、土上單/多行有序鋪放收獲機和土下多行收獲機。

蘆蒿土上多行收獲機已有葉菜收獲機采用收割—輸送—集筐的收獲方案,用于蘆蒿收獲時存在以下問題:(1)蘆蒿種植普遍采取“去葉—整理—打捆”的就地人工采后整理方式,若蘆蒿集筐收獲,則仍需要將集筐后的蘆蒿倒出整理;(2)蘆蒿莖稈嫩脆,集筐再倒出過程中易損傷;(3)蘆蒿種植密度高、收獲莖稈量多,每1~2min即需更換收集筐。因此,通過去掉集筐平臺、增加獨立控制二級輸送機構的方案,明確了適宜的二級輸送機構轉速、承接端與主輸送機構間距、放置端離地間隙等參數,實現了蘆蒿間歇式成堆側邊放置的用戶要求。

土上單/多行有序收獲機蘆蒿以10~25cm行距進行移栽,但莖稈交叉生長成簇狀,收獲期鮮食蘆蒿已無法顯示出明顯行距,因此對有序收獲分禾導向機構有較高要求。針對伏秋蘆蒿,改進優化單行有序收獲機,蘆蒿從相鄰分禾板件之間空隙進入,扶禾導向和撥禾喂入效果好,蘆蒿隨輸送帶鋪放在一側。作業時行走速度約為0.5m/s,作業效率約為0.33~0.46hm2/d,作業靈活方便,機械損傷很少。在割曬機基礎上優化研發了多行有序收獲機,優化撥禾星輪齒背和齒面輪廓,緩沖了橫向輸送鏈撥指與撥禾星輪之間沖擊力,降低了原有割曬機分禾切割和橫向輸送動作之間堵塞發生概率。該裝備留茬高度較高,通常為2~4cm,適合伏秋蘆蒿第2~5次收獲。

蘆蒿土下多行收獲機與土上收獲相比,土下切割對刀具耐腐蝕、耐磨性和振動去土要求很高。已有土下收獲機適用于菠菜、上海青、生菜等需要貼地切割的葉類蔬菜,但冬春蘆蒿最佳切割深度為土下0.5~1cm,帶土量較大,去土效果難以滿足需求。因此,改進撥禾齒上表面為鋸齒面,增強對大體量帶土植株的導向撥動作用;改撥禾機構前后往復運動為垂直+前后往復雙自由度振動,更換橡膠輸送帶為不銹鋼網狀輸送帶,提升振動去土性能。該裝備實現土下切割,適合冬春蘆蒿收獲。

2.2 蘆蒿全程機械化作業模式

經過兩年多的試驗推廣,明確了滅茬、旋耕、平地、施基肥、起壟、移栽、水肥一體化、植保、收獲、采后處理等10個蘆蒿生產環節。

全程機械化作業模式如表1所示。

耕整地和施肥耕整地是蘆蒿機械化移栽和機械化收獲的作業基礎,良好的耕整地效果為移栽和收獲提供適宜的土壤緊實度和良好的土壤平面度,有助于獲得較高的移栽直立度、一致的移栽深度和整齊的收割平面。

移栽伏秋種植模式與冬春種植模式的移栽株行距不同,冬春種植模式行距通常為20~25cm,6行半自動蔬菜移栽機即可滿足栽植要求;伏秋種植模式株行距小、種植密度大,10~12cm的小行距對移栽機提出了關鍵部件緊湊化和整機輕簡化的需求,因此選擇8行高密度移栽機[1]。

2ZBLZ-6蔬菜移栽機為履帶式6行半自動蔬菜移栽機,可完成冬春蘆蒿種植模式下的機械化移栽作業,行距20cm,株距和栽植深度可調,可根據土壤性質調整鴨嘴開度以取得良好的蘆蒿苗直立度。作業時需要4人同時作業,移栽效率約為0.72hm2/d。2ZS-8A蔬菜移栽機為輪式8行高密度半自動蔬菜移栽機,可完成伏秋蘆蒿種植模式下的機械化移栽作業,行距12cm,株距和栽植深度可調,作業時需要2人同時作業,移栽效率約為0.48hm2/d。33.33hm2的種植基地購置2臺移栽機為宜。

根據蘆蒿收獲要求和農戶種植習慣選擇適宜的收獲機。若采用6m簡易大棚種植,可使用土上單行有序收獲機,側邊鋪放后人工整理,掉頭方便靈活。若采用8m標準大棚種植,可使用增加二級輸送帶的蘆蒿土上多行收獲機,成堆側邊放置后人工現場整理;也可使用無二級輸送帶的蘆蒿土上多行收獲機,蘆蒿集筐后轉運至倉庫后統一人工整理;還可使用蘆蒿土上多行有序收獲機,側邊鋪放后人工整理,適合伏秋蘆蒿第2~5次收獲和出售毛蘆蒿的種植基地。冬春蘆蒿應采用土下多行收獲機,適用于8m大棚和連棟大棚種植。33.33hm2的種植基地可購置1~2臺多行收獲機,也可購置1臺多行收獲機+1臺單行有序收獲機配合作業。

3 作業效果評價方法

2022年4—12月在南京市棲霞區八卦洲耀凱蘆蒿種植合作社和沐歌田園家庭農產開展蘆蒿耕種收環節機械化作業效果綜合測評,依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相關推廣鑒定大綱和已有相關測評文獻[79, 1517],分別制定了蘆蒿機械移栽和機械收獲作業效果(含作業性能和經濟性兩方面)的測評方法。

3.1 作業性能評判方法

蘆蒿移栽機:不同移栽機測評使用相應蘆蒿品種的扦插種苗,移栽時幼苗平均株高12.2cm,種苗底端平均莖粗(非分生點位置)0.8cm。參考《蔬菜移栽機》鑒定大綱[15],分別在行距20cm、株距15cm、栽植深4cm,行距12cm、株距10cm和栽植深4cm的農藝要求下,對冬春蘆蒿6行移栽機和伏秋蘆蒿8行移栽機測定蔬菜移栽機具的漏栽率、栽植深度合格率、栽植合格率、栽植頻率、作業效率等技術性能指。

蘆蒿收獲機:收獲用蘆蒿品種為大葉青白蘆蒿和大葉紅蘆蒿,分別壟作種植在連棟塑料大棚和6m塑料大棚,統一水肥管理。參考《葉類蔬菜收割機》鑒定大綱[16],在平均株高為33cm的生長期,大葉青白蘆蒿留茬高度0cm、大葉紅蘆蒿留茬高度1~3cm的割茬高度要求條件下,分別測定蘆蒿收獲土上和土下收獲機的割臺損失率、漏割損失率、損傷率、作業效率等技術性能指標。

3.2 經濟性評判方法

根據GB/T 5667—2008《農業機械生產試驗方法》,在不同生產條件和生產場景下對蘆蒿移栽機和蘆蒿收獲機進行經濟性指標測定。機具連續開展正常作業1h,統計計算作業面積、作業效率、用工數等指標。以作業面積、作業效率、用工數為依據測算包含人工成本、能耗成本與機具折舊成本等經濟性指標的綜合作業成本[7],其中:人工成本包括駕駛人員、輔助人員的用工費等,按照每天人均工時費150元、工作量8h的標準進行折算;能耗成本包括燃油費或耗電費等,油價按照汽、柴油折中均價7.08元/L,電價按照全國居民用電均價0.62元/(kW·h)進行折算;機具折舊成本按機具銷售價格5年折舊,每年100d作業季折算。

4 作業效果綜合分析

4.1 作業性能

4.1.1 移栽機性能

蘆蒿移栽機作業性能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選型的兩款移栽機漏栽率均小于5%,栽植深度合格率均大于95%,栽植合格率均大于90%,作業性能均能達到行業標準[18],滿足生產需要。受投苗機構影響,2ZS-8A蔬菜移栽機作業效率較低。

4.1.2 收獲機性能

蘆蒿收獲機作業性能試驗結果如表3所示。收獲機漏割率均小于2%,損傷率均不超過5%,作業性能均能達到鑒定大綱要求[16],能夠滿足生產需要。受6m大棚空間所限,4UM-120蘆蒿土上多行收獲機在大棚裙邊處有較少漏割。4G100A蘆蒿土上多行有序收獲機作業效率高,但莖稈較低位置可能發生機械損傷。4UM-120C蘆蒿土下多行收獲機在連棟大棚作業,冬春蘆蒿秸稈含水率更高,發生了極少量折斷損傷,損傷率略有上升。

4.2 經濟性

表4、表5分別顯示了伏秋模式和冬春模式下的33.33hm2蘆蒿種植基地的機械化作業成本。由于移栽作業需要搶趕農時,因此需要2臺移栽機。2ZBLZ-6蔬菜移栽機需機手1名、投苗手3名,2ZS-8A蔬菜移栽機需投苗手2名。蘆蒿收獲機均需機手1名、蘆蒿運筐或歸攏員1名。按照伏秋蘆蒿收獲4次、冬春蘆蒿收獲3次進行計算。

從表4可以看出,伏秋模式機械化作業綜合成本為6 858.37元/hm2,原有蘆蒿生產模式通常僅使用旋耕機和背負式噴霧機,據統計原伏秋模式人工費用約為22 500元/hm2,因此機械化伏秋蘆蒿生產可節約人工費69.52%。

從表5可以看出,冬春模式機械化作業綜合成本為6 657.40元/hm2,以往通常僅使用旋耕機和背負式噴霧機,據統計原冬春模式人工費用約為15 000元/hm2,因此機械化冬春蘆蒿生產可節約人工費55.62%,顯著降低人力支出。

綜合作業成本組成,如表6所示。

伏秋蘆蒿機械化種植模式下,人工成本、機具折舊成本和能耗成本分別占綜合作業成本的42.51%、31.78%和25.71%;冬春蘆蒿機械化種植模式下,人工成本、機具折舊成本和能耗成本分別占綜合作業成本的49.05%、24.47%和26.48%,均為人工成本占比最高。

各作業環節的綜合作業成本組成,如表7所示。伏秋蘆蒿機械化生產模式下,移栽、深松和收獲3個環節分別占綜合作業成本的36.60%、16.16%和13.22%,合計占總綜合作業成本的65.41%;冬春蘆蒿機械化生產模式下,移栽、深松和收獲3個環節分別占綜合作業成本的36.46%、16.64%和11.62%,合計占總綜合作業成本的64.72%。均為移栽環節綜合作業成本占比最多,因此應關注降低移栽環節的人工成本。

5 討論

5.1 蘆蒿機械化生產已初具推廣條件

上述蘆蒿機械化技術裝備均可滿足蘆蒿生產要求,機具作業性能達標,機械化綜合作業成本比人工作業顯著降低,初步具備蘆蒿機械化生產大規模推廣的條件。為了進一步壓縮成本,可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對于伏秋蘆蒿生產模式,在機械化移栽方面,應繼續試驗改進較低價格的小行距密植移栽技術裝備作業效果,可進一步降低移栽機折舊費;在機械化收獲方面,對于可適應蘆蒿側邊鋪放人工撿拾收獲模式的基地,可選用單行有序收獲機,收獲環節綜合作業成本可降低至約495元/hm2。對于冬春蘆蒿生產模式,在機械化移栽方面,應從提高移栽效率、降低機械化移栽用工數方面降低移栽環節綜合作業成本;在機械化收獲方面,可開展土下單/多行有序收獲技術研發,可能有助于進一步降低收獲環節綜合作業成本。

應當注意到,蘆蒿去葉環節是目前尚無適宜生產裝備的唯一環節,已開展的機械化去葉試驗尚不能滿足“去葉不傷莖”的農藝要求,應加強對蘆蒿機械化去葉技術投入和關注。

5.2 作業效率、用工數是綜合成本的主要影響因素

作業效率是影響綜合成本的重要因素,如深松機受作業深度達40cm的影響,其作業效率約為0.33hm2/d,雖然僅需1人作業,但人工成本仍與收獲機相當。用工數是影響綜合成本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如冬春模式下移栽作業,共需操作工4人,且作業效率不高,人工成本迅速上升。因此,如何提高作業效率、降低用工數是降低綜合作業成本的關鍵技術措施。

蘆蒿扦插苗具有莖稈分生點長芽、可承受一定機械損傷的特點,現有移栽機更適合穴盤苗。已有研究開展了以自動分苗技術為核心的蘆蒿扦插機[1923],但尚未形成產品,對雜亂扦插苗的分苗效果有待提高。此外,已有種植者探索了人工將較短蘆蒿扦插苗水平壓入地表1cm深后覆土的種植方式,在保證適宜種植密度基礎上,產量無下降。若進行機械化播栽,在提高均勻度的同時,栽植效率可提升至1hm2/d,僅需1人操作機具,可能是顯著提高蘆蒿機械化移栽效率、降低用工數的手段之一。

5.3 應加強蘆蒿對行收獲技術研發

3種蘆蒿土上收獲機可基本滿足蘆蒿人工撿拾、田間去葉,成堆側邊放置、田間去葉,和轉運至倉庫去葉的不同收獲模式,但現有對行收獲方式較難實現土下收割和振動去土。此外,蘆蒿土上多行有序收獲機在橫向輸送過程中莖稈與撥禾輪接觸位置存在一定機械損傷,不適合含水率大、莖稈脆嫩的蘆蒿品種。因此,如何實現土下單行對行收獲、降低對行多行收獲橫向輸送過程中的機械損傷,是蘆蒿對行收獲的研究方向。

6 結論

1)本文建立了伏秋蘆蒿和冬春蘆蒿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對移栽和收獲關鍵環節機具進行了作業性能測試,對全程作業機具進行了綜合作業成本核算和分析。

2)采用的兩款移栽機漏栽率均小于5%,栽植深度合格率均大于95%,栽植合格率均大于90%,滿足生產需要;采用的4款收獲機漏割率均小于2%,損傷率均不超過5%,滿足生產需要。伏秋模式機械化作業綜合成本為6 858.37元/hm2,可節約人工費69.52%,人工成本、機具折舊成本和能耗成本分別占綜合作業成本的42.51%和49.05%、31.78%;冬春模式機械化作業綜合成本為6 657.40元/hm2,節約人工費55.62%,人工成本、機具折舊成本和能耗成本分別占綜合作業成本的24.47%、25.71%和26.48%。

3)蘆蒿生產已基本實現機械化作業,但仍存在部分機具作業效率較低或用工較多的問題,導致相應環節綜合成本占比較大,應提高移栽環節作業效率、降低用工數。此外,上市蘆蒿去葉仍完全依賴人工,因此應加大對蘆蒿去葉機械化技術的投入。

參 考 文 獻

[1] 楊雅婷, 高慶生, 陳永生, 等. 江蘇省蘆蒿機械化生產現狀及發展方向[J].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20, 41(4): 222-228.

Yang Yating, Gao Qingsheng, Chen Yongsheng, et al. Mechanized technologies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artemisia selengensis produc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20, 41(4): 222-228.

[2] Afolabi O S, Oladapo I B, Ijagbemi O C, et al. Design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 fatigue life prediction for safe and economical machine shaft [J].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19, 8(1): 105-111.

[3] Markumningsih S, Seok-Joon H, Ju-Seok N. Experimental safety analysis of transplanting device of the cam-type semi-automatic vegetable transplanter [J]. Journal of Terramechanics, 2022, 103: 19-32.

[4] 高玲. 田間作業機械適用性評價及應用研究[D]. 南京: 南京農業大學, 2015.

Gao Ling. The evaluation research on suitability and application of field machinery [D]. Nanjing: Nanji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2015.

[5] 王梓潤. 土壤深松機具適用性評價及試驗研究[D]. 沈陽: 沈陽農業大學, 2016.

Wang Zirun. The subsoiler applicability evalu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D]. Shenyang: Sheny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2016.

[6] 李寧. 旋耕機適用性評價方法研究[D]. 鄭州: 河南農業大學, 2012.

Li Ning. The study on method of evaluation for rotoary tiller applicability [D]. Zhengzhou: He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2012.

[7] 馮健, 吳傳云, 管春松, 等. 我國葉菜類蔬菜種收主流機型作業效果綜合評判[J]. 中國蔬菜, 2021(11): 12-16.

[8] 吳傳云, 馮健, 吳俊, 等. 油菜移栽機作業效果綜合測評[J].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23, 44(3): 1-5, 12.

Wu Chuanyun, Feng Jian, Wu Jun, et al. Comprehensive testing and analysis on working effects of the rape transplanters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23, 44(3): 1-5, 12.

[9] 馮健, 李丹陽, 吳傳云, 等. 油菜籽聯合收獲機作業效果綜合測評[J].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23, 44(1): 65-68.

Feng Jian, Li Danyang, Wu Chuanyun, et al. Comprehensive testing on working effects of the rapeseed combine harvesters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23, 44(1): 65-68.

[10] 高慶生, 楊雅婷, 陳永生, 等. 江蘇省蘆蒿生產技術及機具選型配套[J]. 中國蔬菜, 2020(2): 89-91.

[11] 施印炎, 章永年, 汪小旵, 等. 環保自走式蘆蒿有序收獲機的研制與樣機試驗[J].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18, 39(11): 17-21.

Shi Yinyan, Zhang Yongnian, Wang Xiaochan, et al. Development and prototype experiment of environmental self-propelled and orderly harvester for Artemisia selengensis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18, 39(11): 17-21.

[12] 章永年, 施印炎, 汪小旵, 等. 莖葉類蔬菜有序收獲機柔性夾持輸送機構設計[J].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16, 37(9): 48-51.

Zhang Yongnian, Shi Yinyan, Wang Xiaochan, et al. Design on flexible clamping-conveying mechanism of orderly harvester for stems-leafy vegetables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16, 37(9): 48-51.

[13] 施印炎, 陳滿, 汪小旵, 等. 蘆蒿有序收獲機切割器動力學仿真與試驗[J]. 農業機械學報, 2017, 48(2): 110-116.

Shi Yinyan, Chen Man, Wang Xiaochan, et al. Dynamic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on Artemisia Selengensis orderly harvester cutter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17, 48(2): 110-116.

[14] 施印炎, 汪小旵, 章永年, 等. 蘆蒿有序收獲機往復切割力影響因素試驗與分析[J].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18, 39(12): 46-53.

Shi Yinyan, Wang Xiaochan, Zhang Yongnian, et al. Test and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reciprocating cutting force of Artemisia Selengensis harvester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18, 39(12): 46-53.

[15] DG/T 283—2023, 蔬菜移栽機[S].

[16] DG/T 249—2021, 葉類蔬菜收割機[S].

[17] 吳傳云, 馮健, 高慶生, 等. 我國市場主流蔬菜移栽機型作業效果綜合評判[J]. 中國蔬菜, 2021(1): 11-14.

[18] NY/T 3486—2019, 蔬菜移栽機作業質量[S].

[19] 魯晨陽. 藜蒿扦插機的設計與試驗[D]. 武漢: 華中農業大學, 2022.

Lu Chenyang.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artemisia selengensis transplanter [D]. Wuha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2.

[20] 汲文峰, 吳啟明, 黃海東. 基于振動機理的藜蒿扦插機分苗機構設計與試驗[J]. 農業工程學報, 2015, 31(S1): 21-27.

Ji Wenfeng, Wu Qiming, Huang Haidong.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seedling separation device of Artemisia arborescens transplanter based on vibration mechanism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5, 31(S1): 21-27.

[21] 王磊, 黃海東, 汲文峰, 等. 藜蒿扦插機扦插裝置的設計與扦插軌跡分析[J]. 湖北農業科學, 2013, 52(22): 5592-5595.

Wang Lei, Huang Haidong, Ji Wenfeng, et al. Design of transplanting device of artemisia selengensis transplanter and analysis of its transplanting track [J].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3, 52(22): 5592-5595.

[22] 何達力. 2ZL-10藜蒿扦插機的分苗取苗機構設計與試驗研究[D]. 武漢: 華中農業大學, 2013.

He Dali.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studyonparking and taking parts of 2ZL-10 transplanter for Artemisia Slengemsis plant using fresh cutting [D]. Wuha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3.

[23] 王磊. 2ZL-10藜蒿扦插機扦插裝置的設計與試驗研究[D]. 武漢: 華中農業大學, 2013.

Wang Lei.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ransplanting device of 2ZL-10 Artemisia Slengemsis transplanter [D]. Wuhan: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女人爽到高潮的免费视频|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久一在线视频| 婷婷伊人久久|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日韩资源站|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日韩色图区|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第一页亚洲|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第二页|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无码私拍|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欧美精品影院|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污视频日本|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青青久久91|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美女91视频| 91青青草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高h视频在线| 欧洲av毛片|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福利视频99| 国产91麻豆视频|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 亚洲VA中文字幕|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亚洲黄色激情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欧美日本二区| 国产美女91视频| 一级在线毛片|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色香蕉影院|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蜜桃网| 无码福利视频|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日韩麻豆小视频| 无码一区18禁|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